暑期檔到來,同程旅行《2025暑運出行趨勢報告》顯示,國內長線遊需求強勁,新疆、青海、寧夏等西北省份熱度一路高漲。然而在西北地區成為暑假檔避暑旅遊首選的同時,西北文旅界“最大的雷”卻爆了。
近日,青海省旅遊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旅投”)及下屬13家公司集體破產清算。作為省屬一級的文旅國資平台,沒有重整,直接進入清算程序,4.8億注冊資本及相關資產“清空”。
隨之,13家子公司對應的項目也陷入停擺。如“青海撒拉爾水鎮”已發布終止公告,所有規劃中的工程均被叫停。據悉,該項目雖未正式運營,但主要建築和景觀基本已建成,如今隻能荒廢待興。
(青海撒拉爾水鎮2024年實景)
據鳳凰網風財訊觀察,近兩年此類國資文旅平台麵臨破產、重大文旅項目停滯的情況還發生在洛陽、銀川、張家界、西安、長沙、西寧等多地。
2024年2月,河南洛陽孟津文旅集團破產,成為國內首個破產的地方文旅平台,其投資的“三彩文化小鎮項目”出現巨額虧損,甚至政府都無力救援。
此後,銀川文旅投資集團在6月申請合並重整,集團債務已高達39億元,拖累超3000名債權人。集團旗下智慧銀川大數據中心項目 (二期)、銀川濱河氨綸纖維項目等都曾停工。
張家界旅遊集團則在10月申請重整,其耗資24億元打造的“大庸古城項目”試營業四年累計虧損超過10億元,如今已成“空城”。
新華聯(000620.SZ)在今年5月21日起複牌,預示著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而此前新華聯文旅資產負債率一度超過102%,核心項目“長沙銅官窯古鎮”在2023年上半年虧損高達3.95億元。
另從上海票交所公布的“商票逾期企業”信息可看到,截至2025年5月末,商票持續逾期的文旅平台已經超過70家。其中如西安曲江臨潼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截至5月31日(單平台公布)商票逾期已超3000萬元。
作為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企業,截至2025年3月31日曲江文化已為其合計擔保11.4億元。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曲江文化解決問題和危機的壓力。《延伸閱讀|網紅城投曲江文化連爆大雷,曲江官場震蕩?》
爛尾“小鎮”紮堆
缺乏運營能力是關鍵
中國旅遊業正持續恢複,據官方數據披露,2025年國內旅遊業預計貢獻13.7萬億元,較疫情前增長10.3%。
然而另一廂邊,一些省級、市級、區級的重點文化旅遊平台公司卻陷入經營困境,甚至麵臨破產。不少斥巨資打造的“古城、小鎮項目”淪為空城。
困境的背後,離不開從模式製定、整體規劃到運營各環節的問題。
以張家界大雍古城為例,作為張家界耗資24.43億元打造的重點文旅項目,張家界旅遊集團黨委書記張堅持直言,“2016年跟了全國古城古鎮熱的風。看人家搞得好,總認為自己造一個出來,我也可能運營得好,當時對市場的預判還是有一定的主觀性。”
據央視新聞報道,大庸古城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僅用了3個月,前期論證不足,倉促上馬,造成產品打造、業態布局、功能配套、運營開展、品牌塑造等方麵研究都不夠,導致一些項目內容邊建邊改、停停改改、反複多次,甚至出現“施工等設計”的情況。
最終項目花了遠超計劃的工期(近五年)完成建設,卻已經錯過風口。並且項目的建設規劃等仍不完善,導致項目中大多是商業街區和客棧酒店,業態非常單一。因為缺乏人流,沉浸式演藝項目《遇見大庸》在當地大量相似節目中並不突出,導致出現“演一場虧一場”的情況,被迫叫停。
大庸古城項目整體也麵臨“四連虧”,2021年-2024年分別虧損0.84億元、1.51億元、2.49億元、5.96億元,累計虧損達10.8億元。目前張家界市委、市政府組建的“張旅集團債務風險化解工作專班”正全麵介入公司和項目的援救,力求盤活項目。
文旅企業從虧損到破產
管理漏洞值得警醒
“爛尾易,盤活難。”在高度要求運營管理能力的文旅領域,沒有足夠強的核心競爭力,不僅項目容易爛尾,公司經營也會極其艱難。
鳳凰網風財訊注意到,今年44家披露了一季度財報的文旅上市公司中,有25家公司營業收入為負增長;有18家公司歸母淨利潤為負,其中華僑城A虧損最多,歸母淨利潤為-14.19億元,此外TOP20中新華聯虧損1.02億元、中青旅虧損0.34億元、曲江文旅虧損0.44億元。雖然旅遊業有所回暖,但消化前期過重的包袱、運營能力提升都需要時間。
在運營之外,管理出問題也極容易讓項目滋生問題。
例如今年6月6日青海省西寧市中級法院公告破產的“青海旅投”。作為青海省重要的文化旅遊平台,這家公司曾經喊出“三年投融資百億,五年上市”的口號。
但由於青海旅投高層“塌方式”腐敗,導致公司連續虧損卻無問責,最終債務危機爆發,無重組餘地。
2023年5月據官方通報,時任青海旅投董事長喇積元、副總經理馬尚德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被調查。兩人被查存在違規收受禮品、消費卡、在職工錄用中為親屬謀取利益、濫用職權造成國家經濟損失等諸多問題。截至2023年底,青海旅投的負債已經遠超過資產(約8.52億元),嚴重資不抵債。
實際上,在成立之初青海旅投的融資獲得了西寧農商行、農業銀行青海分行等多家銀行的支持。然而再多資金和資源,都擋不住管理漏洞之下,項目開始盲目收購擴張。據報道,該司甚至存在2371萬投給無產權的營地、倒貼3000萬收購資不抵債公司等離譜操作。
2020年“撒拉爾水鎮風情度假小鎮建設項目違法占用耕地問題”被曝光,當地住建局2017年在未取得用地手續的情況下,違規發放“一書四證”,人們才知道該文旅項目啟動初期便存在頗多問題。也由此2020年11月循化縣原分管副縣長、縣住建局原局長副鄉長等多名官員受到黨內警告等處分。
隻求利益、不求效益;隻求速度、不求質量,隻會將項目推入“投資—虧損—再投資—再虧損”的死循環。文旅業爛尾項目紮堆,對所有地方管理部門、行業管理者都是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