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激進?H&M中國戰略變了

快時尚品牌們紅極一時後早已紛紛“大逃亡”。H&M在中國市場正經曆戰略大調整,從規模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通過門店網絡重構、渠道布局與本土化深耕,試圖在競爭白熱化的中國時尚零售市場中實現突圍,找到有效增長路徑。

6月26日,快時尚巨頭H&M集團公布了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數據顯示,這家瑞典巨頭似乎正在收獲轉型成效:2025財年第二季度同店淨銷售額同比增長3%,在全球主要市場呈現恢複性增長動力。2025財年上半年,集團淨銷售額同比增長1%。而在2024財年,H&M的銷售額同比下降0.6%。其中,2024財年第二財季,亞太市場是唯一銷售額下降的區域。

財報發布後,H&M股價大漲7%,股價創下自2024年3月以來15個月新高。

就在這月初,財報發布前夕,H&M集團還傳來將私有化退市的消息。Bloomberg發表報道表示,佩爾鬆家族通過家族控股公司Ramsbury Invest自2016年將H&M集團的股份由35.5%大幅增持至64%,這導致代表小型股票投資者的Swedish Shareholder’Association對佩爾鬆家族擬私有化公司的質疑。

盡管公司尚未證實,但這一資本動作折射出管理層對長期戰略的堅定布局。快時尚行業更迭三十年間,先是Gap實現百億美元神話,然後H&M反超、Zara崛起,疫情後,優衣庫逆勢增長。如今,H&M正試圖通過戰略收縮與聚焦,重新錨定競爭優勢。

其中,中國市場的轉型成為H&M戰略調整的關鍵戰場。

過去一年,H&M一直都在推進品牌重塑,在中國市場重點推動門店與零售網絡重構。門店布局上,H&M不再盲目擴張,而是鑽研起了“精挑細選”的遊戲,關閉優化一些地段不佳、盈利能力低的老舊門店和部分小中型門店,同時,對保留下來的門店進行升級改造,去核心商圈打造更大空間的旗艦店。

2024財年以來,H&M陸續對上海南京東路旗艦店、北京悅薈廣場店、成都合生匯店等多家門店重裝煥新。2025年上半年,H&M關掉20家低效小店。今年6月,H&M翻新後重新開張了位於北京朝陽門外核心地段的悠唐購物中心旗艦店,空間超1500平方米,打破傳統快時尚門店的擁擠陳列,采用場景化布局,將服飾與生活方式體驗深度融合。

更具野心的布局還在下半年。H&M表示,2025下半財年,H&M將加速旗艦店落地:H&M深圳大悅城店煥新升級;H&M深圳1234 Space旗艦店將以全國最新形象亮相。9月將會重新開業上海淮海路旗艦店,計劃引入花店、咖啡區與品牌博物館,打造沉浸式消費場景,將打造總麵積達3000㎡的沉浸式空間,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大的品牌旗艦概念店。

H&M集團零售大中華區總裁Saed El-Achkar明確表示:“未來將聚焦體驗式旗艦店,更關注單店質量而非數量增長。”

有分析人士認為,H&M正逐步擺脫快時尚的傳統標簽,轉向強運營、輕擴張的策略邏輯。

這種戰略轉變並非偶然。畢竟2021年以後,中國時尚零售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本土品牌不斷崛起,歐美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發展頹勢愈加明顯。H&M在中國一度瘋狂關店。2019年巔峰期超500家,2021年底,門店僅為400多家,到2024年底,進一步下滑至300家。

H&M意識到,單純依靠增加店鋪數量已難以在這片市場中脫穎而出,也在加速補齊線上短板。2024年開始進攻線上零售渠道,以“直播+官方旗艦店”的形式進駐抖音,並登陸拚多多開設官方旗艦店。要知道,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H&M電商一直以自營官方網站、APP、小程序為主。直到2018年才首次入駐首家第三方電商平台淘寶平台。

一邊在中國關小店,開大店,搞“高性價比沉浸式體驗”,讓門店成為生活方式地標,另一邊,H&M最近兩年發力建設“中國設計中心”,找了一群本土設計師琢磨中國人的審美。2022年成立的全球首個中國設計中心,已深度介入產品研發流程。2023年春節推出的剪紙紋樣衛衣、2024年與上海時裝周合作的設計師聯名係列,上市即售罄。據悉,2025年新品中60%的麵料采用中國非遺工藝,試圖深度挖掘本土文化。

不過,外部環境和中國市場仍存在挑戰,H&M的市場份額也還處在下滑狀態。H&M集團曾坦言:“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提升,成本控製與產品性價比將成為關鍵。”

2025財年第一季度,H&M營業利潤率一度下跌至2.2%,H&M稱利潤下滑源於外部因素、促銷折扣力度加大以及消費者服務投入增加,對毛利率的影響。

從快時尚到“快體驗”,H&M在中國的轉型答卷才剛剛開始。當快時尚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昔日激進擴張的H&M需要持續在中國市場走出一條差異化轉型之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