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買金,把我害慘了”

今年以來,黃金總是重複以兩種方式登上熱搜:大漲與大跌。

尤其進入5月,這種趨勢更為明顯,屢創曆史新高的金價開啟了波動更為劇烈的過山車模式。過去兩周內,國際金價逐漸跌破每盎司3500美元、3400美元和3300美元關口。曾經一夜之間靠黃金“賺翻”的投資者,經此震蕩紛紛感歎“虧麻了”。

而最近幾天,黃金再次強勢,5月21日國際金價再度飆漲突破3350美元/盎司,為5月9日以來首次。之後幾日,金價震蕩反複爭奪3300美元關口。5月27日,最新國際金價暫報3349.58美元/盎司。

劇震的黃金,還能再漲回來嗎?

圖/圖蟲創意

避險變風險,有人虧麻了

“怎麽也沒想到,在黃金最熱時追高,卻被套牢了。”

李成從去年3月“黃金熱”行情啟動時開始投資黃金,見證了黃金市場一步步走向大熱的全過程。這期間,他有過530元/克買入、610元/克賣出,以及740元/克買入、790元/克賣出的兩筆收益還算不錯的黃金交易。

而4月份金價連創新高的瘋狂,吸引了眾多高位入場或加倉的投資者。本來還在猶豫觀望的李成,眼瞅著4月20日以來黃金接連衝高,自己也跟著上頭了。

最後,國際金價突破3500美元/盎司的消息“推”了他一把,李成以840元/克的價格在某銀行購入了100克積存金產品。

本來期待在行情最熱之時再次大賺一筆的李成,卻怎麽也沒想到高點加倉黃金可能成為他2025年以來最後悔的一個決定。

4月22日,國際金價突破3500美元/盎司關口、滬金期貨突破822元/克之後,便開始了膠著的震蕩期。5月7日,金價開啟下跌通道。5月12日、14日接連跳水,兩日跌幅均超2%。5月14日晚,現貨黃金向下跌破3180美元/盎司,創4月15日以來的新低。

這意味著,國際金價的回撤幅度一度超過了11%。

不到一個月,滬金期貨跌幅近100元。圖/上海黃金交易所

回顧近兩年的金價走勢,金價的回調幅度通常穩定在5%~10%的區間。目前,金價從前期高點回撤的幅度已經超過這一曆史回調區間的上限。

當積存金金價每克從840元跌到750元,李成一下子虧掉了一個月的工資,5月14日成為他自我懷疑的至暗時刻:“重倉黃金之後,每天的心情都像玩跳樓機,高位買金真的把我害慘了。”

雖然近日金價有所反彈,但國際金價還在3300美元關口附近反複,李成想要回本仍需等待。

2025年4月25日,黃金ETF波動率一度升至2020年以來的93%分位數水平,遠超2008年以來的85%分位數水平。

這意味著,黃金已經從名義上的“避險資產”,變成了實質上的“風險資產”。

為何劇震?

令眾多投資者不解的是,如此激烈的黃金振幅幾乎見所未見。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近期黃金出現巨大震蕩行情,主要源於影響黃金價格的利多與利空因素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以及市場情緒的放大作用。

“黃金價格受到國際經濟形勢變化、主要貨幣走勢、地緣政治摩擦等多重因素影響,短期內多重因素的博弈導致黃金價格經曆了暴漲暴跌的劇烈波動。”王紅英說道。

花旗在研報中明確表示,此輪金價從最高點下調的核心原因在於全球關稅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報告強調:“此前推動金價上漲的關鍵因素——關稅擔憂正在明顯緩解,這直接導致黃金市場進入階段性盤整。”

招商期貨金融衍生品主管徐世偉從交易角度對中國新聞周刊進一步分析,金價站上高位後,震蕩較大屬於正常現象,直接原因在於大資金湧入造成了更大波動性。

世界黃金協會4月30日發布的2025年一季度《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一季度全球黃金投資需求量為551.9噸,同比大增170%。

進入4月黃金投資勢頭更甚。短期內黃金的超買狀態也引發了金價的技術性調整——CFTC數據顯示,4月黃金非商業淨多頭頭寸達到了曆史峰值38.2萬手,較五年均值高出47%。

“尤其是當市場參與者都在追逐利潤時,市場上漲會吸引更多資金進入,價格進一步上升;但一旦出現利空因素(如中美談判進展或其他意外事件),價格回調就可能導致大量止損盤,造成獲利了結後的離場,造成下跌甚至踩踏。”徐世偉說道。

更重要的是,金價與避險情緒高度相關。而當前國際局勢高度複雜且動蕩,並非固定周期事件,這些“黑天鵝”事件都是難以預測的不可控變量。

跌回去還是漲回來?

回首過去三年黃金裏程碑式的牛市,金價越漲越快、越漲越猛——每盎司金價從2000美元到2500美元耗時1466天,從2500美元到3000美元耗時207天,從3000美元到3500美元僅耗時35天。

金價衝高回落的當下,投資者更關注的是:高金價是否真的能站住腳?換句話說,從曆史高位下落的黃金,還能再漲回來嗎?

雖然近期震蕩頻繁,但黃金仍是各機構當前最為關注的資產之一,看多仍是主流。

不少機構解讀稱,短期金價承壓受多重因素影響,博弈難度加大,但中長期來看,黃金仍為高性價比的配置資產;更有較為樂觀的機構稱,黃金價格有望在階段性回調後維持長期上漲趨勢。

徐世偉直言,本輪黃金牛市的邏輯與過往相比發生明顯變化,核心驅動因素正在於“去美元化”背景下的央行購金。

全球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存疑,尤其是美國債務問題,這讓美元的吸引力逐漸下降。各國央行將美元在其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從2001年的71.5%降至2024年的57.8%,轉而不斷增持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數據統計,2025年一季度全球央行淨購金量達244噸。中國央行購金方麵,國家外匯管理局5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黃金儲備7377萬盎司,環比增加7萬盎司,為連續6個月增持。

央行作為超級買家的大手筆購金,不僅從供需角度增厚了買盤,更釋放出“黃金是硬通貨”的信號,反過來刺激市場的黃金投資需求。

黃金的身份重心也開始悄然變化,成為重要的替代貨幣資產。

2024年四季度,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TPU)飆升,其與金價的滾動相關性也在上升,對不確定性的避險需求階段性成為黃金定價的主導。

基於此,王紅英指出,拋開短期波動,金價瘋狂的底層邏輯,仍是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矛盾。全球債務高企、美元貶值以及地緣政治對抗等因素,仍然支撐黃金價格在中長期維持上漲趨勢。

但這並不意味著黃金價格穩了。高金價帶來的巨大波動,讓黃金投資充滿挑戰。

雖然看多黃金的長期支撐很清晰,但無論是全球貿易談判進展、央行購金速度、地緣局勢變化,還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等與去美元化息息相關的政策都有著高度的不確定性。

歐洲央行也罕見提示黃金風險。其近期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地緣政治壓力加劇的背景下,黃金市場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成為威脅歐元區金融穩定的“隱形風險源”。

大陸期貨就指出,今年來黃金盤麵持續上行,到4月高點漲幅達到35%,因此短期在宏觀利空下階段性調整幅度較大;東吳期貨亦直言“短期市場波動加大,黃金仍需注意回調風險”。

王紅英提醒,拉長時間維度,作為多元化配置的核心資產,黃金仍有一定的投資價值;但短期需警惕由於政策預期反複和經濟數據影響下的技術性回調。對於中長期看漲的投資者,建議選擇穩健的投資方式,如購買金條或黃金ETF,而避免使用期貨、期權等高杠杆的交易方式。

“作為普通投資者,當下投資黃金更要盡量擺脫‘賭漲跌’的心態,應該以資產配置的視角來構建多元投資組合,合理分配黃金比例。注意倉位管理,應該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進行黃金交易。”徐世偉說道。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