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汽車行駛在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滬蓉高速與銀昆高速互通的廣門樞紐段。中新社發 張國盛 攝
文/段修健
最近在廣安市開了一個特別的會。
會議聽取了廣安融入重慶都市圈2024年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審議專項工作組2025年度工作要點,研究“十五五”時期廣安市融入重慶都市圈有關考慮,安排部署下階段重點工作。
按照既定方向,不僅要融入,廣安還將著力打造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這是寫入《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的目標。
廣安是四川省下轄地級市,為什麽要融入重慶都市圈?重慶都市圈的副中心,為什麽會放在相鄰省份四川?
有什麽價值?
廣安市位於四川省東北部,是川東北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安市南部和東部與重慶市毗鄰,是四川省毗鄰重慶主城區最近的地級市。
中共中央、國務院2021年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推動廣安全麵融入重慶都市圈。
《廣安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則明確,至2035年,全麵建成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獲國家層麵批複或函複的17個都市圈規劃中,曾出現過跨省先例。
例如,南京都市圈的組成除了江蘇省南京市和鎮江市、揚州市、淮安市的多個區縣(市)之外,還包括安徽省4個地級市的部分區縣(市):蕪湖市3個、馬鞍山市5個、滁州市4個和宣城市1個。
根據重慶和四川兩地政府共同的印發《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重慶都市圈由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和緊密聯係的周邊城市共同組成,包括重慶的21個區和四川省廣安市。
這意味著,廣安成為目前全國唯一全域納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級市。
2023年至今,連續三年的廣安市政府工作報告的結尾都是相同的一句話:為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範區、打造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廣安努力奮鬥。
重慶方麵也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支持廣安打造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與重慶相關的副中心規劃,不隻有廣安一個。
5月26日,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在《學習時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要提質建設萬州、永川2個城市副中心。
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胡國平觀察發現,國內外都市圈發展過程中,往往都會先有一個中心區,之後由於區域空間、功能和人口等方麵的原因,會逐漸向外擴散,自然形成一個或多個副中心。
廣安要成為重慶都市圈的北部副中心,有兩方麵的考量:一方麵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另一方麵是廣安基於自身發展實際,主動思考和探索融入經濟圈建設的路徑與模式。
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院研究員、廣安市委市政府決策谘詢委員會特邀委員莫遠明認為,廣安打造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有重大戰略意義和先行先試的示範意義。
“這也是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和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的需要”,莫遠明分析,廣安與重慶經濟依存度強,50%工業配套重慶、60%遊客來自重慶、70%以上農副產品銷往重慶。融入重慶都市圈,廣安在構建現代經濟體係、優化區域發展布局、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麵將全麵提速。
麵臨什麽問題?
按照常規機製和流程,跨省聯動合作的重要事項,一般需要逐級上報到省級部門,達成一致後,再把工作向下安排。
重慶都市圈在規劃之初,就領到了一個重要任務:率先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廣安與重慶渝北區合作共建的川渝高竹新區,作為目前全國唯一的跨省域共建新區,被定位為這項改革的“試驗區”。
“經濟活動一體開展,社會事務分區管理”,成為川渝高竹新區探索的方向。例如,探索構建“小管委會+大公司”運行管理模式、成立全國首個跨省稅費征管服務中心等。近期,這些創新經驗被在廣安市全域複製推廣。
重慶市發改委在今年4月底答複政協委員提案時介紹,川渝兩省市正在抓緊推進行政管理權力事項下放清單製定工作。
在現階段,如何跨省協作仍有可能成為擺在麵前的一道難題。胡國平認為,問題通常表現在兩個方麵:
其一,在管理模式和工作機製等方麵如何協作。目前川渝兩邊政府已在推進解決,例如實現“公共服務一體化”等。
其二,利益衝突如何協調解決,這是跨省協作麵臨的核心問題。產業之間如何融合和分工,產業鏈上下遊如何協作?分工不是簡單的工作安排,而是雙方在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基礎上,形成要素高效流動、產業高效發展。
統籌協調、創新機製,或是解決這些問題的著眼點。
莫遠明建議,要加強中央層麵和省際層麵的統籌協調,不斷優化調整議事協調機構,構建跨省域的工作機製和合作機製,在土地保障、GDP核算、財稅分成等方麵加強合作。
以川渝高竹新區為例,可以成立高規格的川渝高竹新區領導小組,下放更多省級授權。明晰幹部管理權限,優化幹部結構,提升現代治理能力。賦能行政管理權限,破除項目審批和公共服務壁壘。
“十五五”要怎麽發力?
《廣安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指出,廣安市與成渝間尚未形成多層次、多方向、高頻聯係的一體化交通發展格局,距離全麵融入重慶都市圈仍有一定差距。城市能級不足,與建設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的目標要求存在差距。
“十五五”將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五年,也是廣安實施“同城融圈”首位戰略、建設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的重要時期。
5月14日召開的廣安融入重慶都市圈專項工作組第三次會議強調,要搶抓國家及兩省市編製各級各類“十五五”規劃契機,加強重大事項的研究謀劃,注重體現自身特色、發揮比較優勢,並同步爭取銜接到兩省市的“十五五”相關規劃中。
胡國平建議,下一步尤其“十五五”時期,廣安可以有三個著力點:
首先,持續創新管理模式和工作機製。明確權限劃分,增強協同效應,提高協同效率,提升管理便利,降低管理成本。
其次,推進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新興產業新動能,建立新興產業集群,通過差異化建立自身優勢。
最後,練好內功。提升營商環境,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務水平。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高居民滿意度。
根據莫遠明的判斷,“十五五”時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GDP總量將會逐步接近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
他認為,應當加快廣安跨省域深度融入重慶都市圈,與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加強戰略聯動。拓展跨省域合作思路,推動四川瀘州、貴州遵義打造成為重慶都市圈南部副中心。創新重慶市域重大平台合作機製,加強產業集聚和區域協同,增強區域綜合承載能力。
對於一個新鮮事物,外界往往也會關注它是否可被複製。
在胡國平看來,廣安的探索具有借鑒意義,作為經濟規模體量不大的城市,如何吸收中心城區的輻射,以點帶麵發展壯大之後再帶動周邊地區發展。這也可以為跨省區協作的其他同類型的城市發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