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搶飯碗"的謊言背後:誰在掏空美國鐵鏽帶?

鐵鏽帶製造業衰落的鍋,中國可不背

鐵鏽帶(Rust Belt)是美國五大湖附近的地理區域,長期以來該區域曾一直是美國的製造業、煉鋼和煤炭生產中心地帶,但經曆了急劇的工業衰退,如今陷入了大麵積失業、貧困加劇、衰敗和人口流失的困境。該區域的地理邊界較為模糊,通常包括印第安納州、伊利諾伊州、密歇根州、密蘇裏州、俄亥俄州、威斯康星州以及賓夕法尼亞州等區域。

鐵鏽帶地區 | 圖源:Britannica

早在裏根政府時期,製造業工廠隨著產業鏈全球化開始逃離美國,同時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加劇了企業的金融化,致使企業進一步脫實向虛。後來,克林頓政府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一係列舉措也促進了跨國貿易和海外投資,加速了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及傳統製造業的衰落。在金融業興起、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協定的擴大的背景下,鐵鏽帶地區的部分傳統製造業工作已經被外包出海。早在2009年,通用電氣首席執行官傑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就曾指責美國在某些領域的外包現象太過嚴重。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成了最受矚目的背鍋俠。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近幾十年來,美國的整體製造業就業人數一直在下降。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St. Louis Fed)匯編的勞工部數據顯示,1979年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高達近2000萬,但到了2025年4月,這一數據已經跌至1280萬。此外,美國的產業轉型也給傳統製造業帶來了影響。自1953 年以來,隨著美國經濟不斷朝著服務業導向型發展,製造業就業崗位在非農就業總數中所占的比例也一直在下降。那“外包”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根據世界貿易組織《2024年世界貿易報告》的數據,美國製造業中隻有不到2%的崗位受到了來自海外製造業的挑戰。

圖源:《2024年世界貿易報告》

從產業地理的視角看,1969年至1996年之間,鐵鏽帶地區的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了32.9%。這部分崗位除了前文提及的“被外包”外,還有一種被美國政客刻意忽視掉的可能性便是往美國南部的陽光地帶進行了轉移。1970年,鐵鏽帶地區占據了近一半的美國製造業出口總額,而南方各州的出口額不到四分之一。到了2020年,鐵鏽帶地區的這一比重跌至不到四分之一,而南方各州的比重則逼近一半。這種變化足以稱得上是“翻天覆地” 。

美國製造業不是衰落了,而是轉移了

來自南北部的多個因素共同推動了美國製造業的南移。據美國州政府協會的研究報告,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半期,除阿拉巴馬州外,其餘南部州所推出的刺激企業發展項目的數量都呈增長之勢。1998年,美國各地區中,南部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的數量最多,共有14個州提供10項以上的稅收優惠。再看如今,全美稅負最低的15個州裏有10個都是南方州。

在能源方麵,美國南方有10個州的工業用電價格均低於8美分/千瓦時,而鐵鏽帶地區各州均沒辦法達到這一水平。在政策支持方麵,南部各州的營商環境對於製造業來說更為友好。若想落地一個風能產業,企業在德克薩斯州需麵臨的政策難度要遠低於俄亥俄州。此外,鐵鏽帶地區的人口南遷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圖源:《2024年世界貿易報告》

鐵鏽帶工會經常組織罷工造成的製造業生產中斷也給資本帶來了負麵影響。反觀南部陽光地帶,如北卡羅來納州的工會率隻有2.4%,其中大部分是設立在教師、警察等公共部門。同時,得益於“工作權法”(right-to-work laws)將“就業”與“加入工會”進行脫鉤,大量的私營部門的工人越來越不願加入工會。例如位於阿拉巴馬州貝瑟默市的亞馬遜工廠曾經就是否要成立工會進行了多次投票,但工人們均投票反對阻止了工會的成立。可見,在資本眼中,當今鐵鏽帶地區的吸引力已經遠遠不如陽光地帶了

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曾在接受CNBC采訪時聲稱,美國人是時候去做一些 “偉大的未來的工作”而不是“過去的工作”了。那什麽是所謂的“偉大的未來的工作”呢?他描繪了一種新模式:美國工人們及其子孫後代都可以在工廠裏工作一輩子來養活整個家庭。然而這種模式並不新,這正是鐵鏽帶地區最輝煌時的典型工作,可如今卻被商務部長重新包裝後拿出來向鐵鏽帶工人們再次販賣“美國夢”。

但這真的是鐵鏽帶工人們想要的嗎?製造業想的發展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自動化生產的道路,這天然會使得部分工人失去工作,但並不意味著傳統製造業必然會隨之衰落。現實會證明,在有著服務業和新興製造業崗位可供選擇的情況下,即使關稅力度再大也無法逼迫這些工人們重返衛生與安全條件堪憂的工廠,與機器人們搶著幹那些無聊重複的工作

圖源:路透社

搶走鐵鏽帶工人飯碗的,是美國政客

從兩黨政客給鐵鏽帶工人們描繪的“美國夢”雖各有不同但卻又無法直指要害,便可窺出背後的端倪。共和黨的尊嚴敘事隻會不斷刺激鐵鏽帶工人們,卻無法注意到他們真正懷念的是能賺到錢過上好日子的那一麵,而非那段進廠擰螺絲的那一麵。民主黨的精英敘事則會鼓勵鐵鏽帶的工人們背負上高額學貸去接受高等教育,忽視了技術才是這些人的專長。鐵鏽帶工人的“美國夢”或許早已淪為了政客騙取和收割搖擺州選民們的情懷選票的工具。

特朗普政府非常喜歡關稅這一武器,不願承認製造業在美國南部發展得還挺好的現實情況,是因為這會削弱特朗普團隊所謂“若製造業不回流則一切完蛋”的敘事邏輯。雖然兩黨目前都樂於通過不斷撕開鐵鏽帶傷疤的方式將國內矛盾轉移至國外,但自從關稅戰打響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不可避免地引發越來越多的質疑,甚至在他承諾振興的鐵鏽帶地區也是如此。例如,美國麥克貨車公司(Mack Trucks)不久前就以“關稅及其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為由宣布將裁掉賓夕法尼亞州利哈伊穀工廠約10%的工人。在南部陽光地帶,佐治亞州現今的兩位聯邦參議員均為民主黨人,北卡羅來納州也呈現出翻藍趨勢。特朗普若是仍抱著關稅大棒不放,無異於在2026年中期選舉以及2028年大選中給民主黨遞上子彈。

圖源:Newsweek

文章最後,我們不妨設想一下,若非為了在當地競選聯邦參議員,副總統JD·萬斯是否還會選擇繼續住在俄亥俄州?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