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刺”今麥郎、遭遇停產維權,宗馥莉時代的娃哈哈再生動蕩

一紙聲明,讓娃哈哈與今麥郎這兩家國內知名食品飲料企業站在了對立麵。日前,針對網友發現的娃哈哈純淨水委托今麥郎代工一事,娃哈哈發布聲明承認存在代工合作關係,但因個別批次純淨水產品未通過出廠抽樣檢測,已終止合作。5月15日晚間,今麥郎董事長範現國接受采訪時,講述了雙方的合作機緣。但範現國並未提及娃哈哈聲明中提到的終止合作原因,也讓這一事件增添疑雲。

2024年,多個因素疊加,導致娃哈哈年度業績回到700億元區間,拉齊至10年前規模。在宗馥莉接手後,娃哈哈相關爭議多次出現。除了此次與今麥郎“斷交”之外,娃哈哈還曾陷入工廠停工困擾。根據娃哈哈最新回應,部分工廠停工停產是因為調整優化產銷布局結構,最近出現的員工勞動合同轉簽、投訴、維權等一係列現象,是公司轉型陣痛。娃哈哈的一係列變動,考驗著宗馥莉的領導智慧與變革決心,也引發外界對其執掌娃哈哈成效的深度審視。

直指今麥郎代工“不過關”

作為知名品牌,且擁有近30年純淨水品牌曆史的娃哈哈,在消費者印象中,產品理應通過自有工廠生產。近日娃哈哈卻被消費者爆料找競品今麥郎做代工,因此引發公眾討論。

針對代工一事,娃哈哈5月15日發布聲明稱,集團與今麥郎確實存在委托代工關係,代工期間集團自查發現個別純淨水產品未通過出廠抽樣檢測。自2025年4月起,集團已終止與相關代工方的合作。同時,娃哈哈集團表示,目前市場上在售的娃哈哈純淨水均符合國家質量標準及集團產品質量管理標準,未來,娃哈哈將堅持自有生產模式。

娃哈哈聲明發布後,引起更高討論熱度:今麥郎生產產品未通過娃哈哈出廠抽樣檢測,一時間,針對今麥郎的生產品質一事引發輿論。

5月15日晚間,今麥郎董事長範現國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去年上半年,娃哈哈瓶裝水銷量暴增,娃哈哈公司為了保障市場需求,在全國尋找瓶裝水代工廠。娃哈哈對品質要求極其嚴格,經過全國篩選後發現,今麥郎在全國有26個生產基地,具有運輸半徑短的優勢,可以降低運費。同時今麥郎在全國115條飲料的流水線當中,有32條高速流水線,基於這樣的生產規模和優質的性價比,雙方達成協議。

講述合作緣由後,範現國稱,去年6月、7月是水的旺季,考慮到今麥郎和娃哈哈同是民營企業,在旺季公司藍標水緊張的情況下,依然優先支持娃哈哈,盡量保證娃哈哈訂單需求。“從去年5月洽談合作到今年5月,今麥郎總共給娃哈哈生產了5000多萬箱,乘以24相當於有12億瓶之多,我們每年藍標水、涼白開、今礦的產能,每年我們自己銷售120多億瓶,給娃哈哈代工的12億瓶,占到今麥郎10%左右的產能。”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範現國的采訪中,並沒有針對娃哈哈聲明中代工期間集團“自查發現個別批次純淨水產品未通過出廠抽樣檢測”一事作出解釋。截至目前,娃哈哈與今麥郎方麵都沒有進一步回應該事件。

遭遇員工維權困擾

曾被外界稱為“娃哈哈公主”的宗馥莉,已在娃哈哈工作多年。2018年,她出任娃哈哈集團品牌公關部部長後,讓營養快線、AD鈣奶等單一爆品再煥新生。2021年12月9日,宗馥莉出任娃哈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負責日常工作。

隨著宗慶後2024年2月去世,宗馥莉接過全部重擔。如何穩住軍心、如何將自己的想法植入娃哈哈,都是宗馥莉需要考慮的問題。

就在宗馥莉接手一周年不久,娃哈哈被曝工廠停工、員工維權的事件。5月初,有消息稱,娃哈哈陝西公司乳品車間此前突然停工停產,員工大幅降薪並等待安置。陝西娃哈哈相關領導在給員工宣講解決方案時,首次提及停工、停產原因——“因股東爭議問題,生產線暫時停產”。

經過10多天發酵,娃哈哈方麵終於對該事件進行回應。5月16日,娃哈哈方麵向新京報記者發來的回應稱,去年因水產品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故娃哈哈的產品結構對應調整,導致公司出現產能緊張,娃哈哈迅速啟動了應對措施,委托代工廠生產同時進行自有設備改造與投資新建工廠。為增強終端市場的響應能力,需要調整優化產銷布局結構,導致部分工廠停工停產。對於停工停產的公司娃哈哈已按相關法律程序開展清算流程。目前,娃哈哈已完成18條高速產線的布局,並新建落成多個現代化工廠,現階段公司產能會隨著新產線的投產穩定供應,完全實現自主生產。

除了上述公司之外,部分來自娃哈哈生產中心、研發中心,海寧基地和下沙基地的員工也在“討要說法”。他們年終獎隻拿了往年的一半,然後薪資逐月下降,不明原因。上述消息引用的一個案例顯示,一位較早被降為“鋪貨員”的銷售人員,月薪資從2萬元左右直線下降到1000+,再下降到200+,然後是“19.23元”,隨後該員工進行了仲裁,通過仲裁,他獲賠26萬元。

在上述發來的回應中,娃哈哈表示,最近出現的員工勞動合同轉簽、投訴、維權等一係列現象,是公司向內合規化改革和管理優化所帶來的短期陣痛。對於這些員工的安置工作均合法合規。這些變革是為了讓企業在行業裏更好地深耕,發揮行業的引領作用,建立更加高效、合規的現代化企業。

商標轉讓的轉型能否奏效?

業內看來,“轉型”是宗馥莉執掌娃哈哈後最想做的事情。

今年2月,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官網顯示,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正在對“娃哈哈”多個商標進行轉讓,包括國際分類3、10、12、33等,涉及行業包括醫療器械、飲料、護膚品等。

2月12日,針對“娃哈哈”係列商標轉讓,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娃哈哈”係列商標共計387件正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由集團公司轉讓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近日,為進一步提升集團公司合規化經營,通過對集團公司曆史沿革的梳理,基於食品公司章程的規定,集團公司應當依法向食品公司履行出資義務,完成“娃哈哈”係列商標轉讓的登記備案。

據其解釋,“娃哈哈”係列商標初始登記在集團公司名下。食品公司成立時,集團公司以“娃哈哈”係列商標作為出資注入食品公司。該次出資經過評估並獲得當時主管部門同意,“娃哈哈”係列商標也作為實物出資項下無形資產列入,同時部分商標以資產轉讓方式由食品公司向集團公司購買。據此,食品公司獲得“娃哈哈”係列商標所有權,集團公司取得食品公司39%的股權。雙方按規定向主管機關提交了商標轉讓申請。

營銷專家路勝貞認為,宗馥莉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產權結構和渠道增量上,這不屬於產品創新層麵的改革,而是一種“擠壓式改革”。這種改革對於提升企業管理效率、運營效率非常有利,但在瓶裝產品處於全域覆蓋化階段,需要做好產品競爭區隔的背景下,這種改革還有薄弱環節尚未彌補。

隨著產權結構與渠道的變革,娃哈哈產品創新也被提上日程。據微信公眾號“娃哈哈家園”近日發布信息,一款名為“娃小宗”無糖茶新品出現,口味為“凝香烏龍”。公開信息顯示,“娃小宗”由宗馥莉執掌的宏勝飲料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鬆裕印刷包裝有限公司推出。

路勝貞表示,娃哈哈早期產品創新主要源自模仿成熟產品,這在快消品消費增量階段非常有效,尤其是AD鈣奶、八寶粥,都得益於這種模仿。其後,娃哈哈將增長機會放在跨界運作上,導致市場重心遊移,對瓶裝類產品創新投入不足。

等待新爆品出現

在娃哈哈集團2024年銷售會議上,宗馥莉宣布,2024年,娃哈哈“成功拉齊了10年前的業績規模”。

業績拉齊10年前的規模後,宗馥莉還需要做什麽?

從目前飲料行業的新品牌情況來看,想要越過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封鎖”,需要爆品出現。以元氣森林為例,氣泡水的出現,打破國外品牌碳酸飲料在國內市場的壟斷,外星人電解質水則成為其第二增長曲線。柚香穀宋柚汁的爆火,也盤活了品牌所屬公司。柚香穀創始人宋偉在一次公開活動上透露,柚香穀2023年總營收近6億元,淨利1.5億元,預計2024年柚香穀總營收在上年基礎上再翻番,在此之前,公司曆經約10年虧損。

反觀娃哈哈,旗下依舊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各類產品,但市場份額仍不穩定。快消品行業數據監測公司馬上贏披露的包裝水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娃哈哈包裝水的份額經曆10個月的突然猛漲,尤其是2024年3月漲至17.9%,最高至5月的20.04%。此後逐步回落,到2025年1月已至16.79%。

就目前來看,娃哈哈推出的無糖茶新品在品類上並無創新,無糖茶產品已是存在多年的成熟品類,且過去兩年成為行業最熱的品類之一。三得利、農夫山泉、元氣森林等品牌在無糖茶領域早已深耕,可口可樂、康師傅、統一等品牌也在做無糖茶領域的延伸。另外,茶小開、有叢氣等專注無糖茶的品牌也在不斷發展。無糖茶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創新或許是無糖茶領域突圍的重要方式。在3月底舉行的元氣森林創造營上,元氣森林就公布多款冷泡茶新品,來解決傳統無糖茶口感略苦澀的問題。從2022年開始,飲料品牌果子熟了無糖茶選用中國茶+中國花的方式,花香入茶香,解決茶苦澀問題,也帶來情感體驗。

如果將無糖茶作為轉型創新的第一彈,娃哈哈將如何為消費者提供創新產品,也值得深思。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