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協議周一給市場帶來巨大提振,但周末在關稅問題上取得的進展仍使股市和經濟麵臨一些風險。美國準備將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從 145% 降至 30%,而中國計劃在 90 天內將美國商品的關稅稅率從 125% 降至 10%,雙方談判仍在繼續。
近幾周一直密切關注經濟放緩跡象的投資者們鬆了一口氣。然而,《商業內幕》(BI)采訪了華爾街一些頂級人士,他們的反應卻不盡相同,他們認為美國經濟前景有所改善,但仍對市場未來麵臨的風險保持警惕。
以下是華爾街一些最聰明的人的看法。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表示,這項貿易協議並未向市場發出一切安好的信號。部分原因在於,盡管進口關稅降低將使中美之間能夠開展一些經濟活動,但關稅仍會加劇經濟中的通脹壓力。
“這並非一條直線。當您聽到像我這樣的經濟學家的觀點時,您會感到非常沮喪的。”埃爾-埃利安周一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采訪時談到他對市場的展望時說道。
他表示,由於對貿易協議的短期樂觀情緒,未來 90 天的經濟活動可能會高於預期。不過,埃爾-埃利安認為,美聯儲在 2025 年會減少降息次數,並將降息時間進一步推遲,因為其會密切關注通脹情況。
他說:“我個人的感覺是,經濟會有所放緩,通脹會有所上升。但大多數首席執行官仍會采取觀望態度。”他還補充說,圍繞該協議的經濟、政治和國家安全影響仍存在不確定。
摩根士丹利首席投資官—邁克·威爾遜
摩根士丹利首席投資官表示,在特朗普總統的“解放日”關稅引發股市曆史性拋售之後,他認為股市已觸底。他還堅持自己對標準普爾 500 指數到今年年底將達到 6500 點的預測,漲幅約為 12%。
威爾遜補充道,關稅下調可能會讓美聯儲在今年有更大的降息空間,此舉將提振股票等風險資產。
威爾遜對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表示:“如果關稅不會那麽繁重,他們現在就可以重新審視這一雙重使命,並表示,‘經濟增長前景或許稍好一些,但如果要在政策方麵有所傾斜,可能更傾向於助力經濟增長而非抑製通脹,如果關稅不會那麽糟糕的話。’”
他補充說,假設與中國的談判能夠順利進行,經濟衰退的風險也已“顯著降低”。再加上美元走弱,改善了企業盈利前景。
威爾遜談到他對股市的看法時說:“從評級變化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下半年的情況會比人們預期的要好,因為上半年的表現實際上比人們的預期要差。”
阿波羅首席經濟學家—托爾斯滕·斯洛克
阿波羅首席經濟學家表示,這項貿易協議能夠輕鬆推動美國經濟增長。斯洛克稱,這是因為該貿易協議消除了經濟中的一個“重大尾部風險”,他所指的是在原有關稅下,人們擔心美中貿易會完全中斷。
這筆交易可能會讓消費者、企業和外國人重新對美國經濟和市場恢複信心,這可能會為經濟增長提供助力。
市場開始更加關注關稅帶來的通脹影響。斯洛克表示,交易員目前預計今年將降息兩次,低於前一周預期的三到四次。但他指出,投資者似乎對經濟增長前景更為樂觀,認為這將抵消關稅帶來的通脹影響。
因此很明顯,通過消除這種尾部風險以及經濟衰退的風險,市場現在表示:“或許經濟增長前景並沒有那麽糟糕。”也許因此,沒錯,通脹仍會上升,但如果我們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至少目前仍能保持良好,那麽最終我們將因消除這種尾部風險而獲得助力。
艾弗考爾公司創始人—羅傑·阿爾特曼
艾弗考爾公司的創始人表示,這項貿易協議的主要問題在於條款尚未最終確定。
阿爾特曼對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表示:“這令人鼓舞。這非常令人鼓舞。但這隻是初步的。這實質上是對超高關稅實施 90 天的暫停,以便進行談判,爭取達成永久性的框架,永久性的關稅削減框架以及其他方麵的進展。”
阿爾特曼表示,美國和中國仍需就若幹“棘手”問題進行談判,他指出,中國許多產品都得到了政府的相應補貼。如果這些商品在美國和歐洲市場的成本“客觀設定”,那麽這些國家的價格可能會上漲。
與此同時,美國的整體關稅稅率仍遠高於特朗普 4 月 2 日宣布加征關稅之前的水平。即便考慮到與中國貿易談判的 90 天暫停期以及談判框架,美國的整體稅率也可能會從拜登總統任期內的約 3%至 4%上升到約 14%,阿爾特曼估計。
“即便如此,這仍會是個累贅,畢竟我們都清楚關稅會帶來什麽影響,”他說道,“正如鮑威爾主席所說,關稅會推高物價,減少消費,加劇通脹。”
亞德尼谘詢公司總裁—埃德·亞德尼
埃德·亞德尼周一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美中最新達成的貿易協議表明,美國憲法規定的製衡機製“運行良好”。
亞德尼表示,特朗普麵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要在明年中期選舉前緩和貿易緊張局勢。此外,還有訴訟質疑特朗普在未獲國會批準的情況下發動貿易戰的憲法權力。同時,達成協議對中國也有利於阻止陷入通縮螺旋。
周一,亞德尼將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從 35% 下調至 25%,並表示他現在預計標普 500 指數到 2025 年底將達到 6500 點,較當前約 5840 點的水平上漲約 10%。
荷蘭國際集團首席國際經濟學家—詹姆斯·奈特利
詹姆斯·奈特利表示,盡管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緩和對雙方都有利,但中國在製造業方麵仍保有成本優勢。
奈特利周一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大而美的關稅’旨在鼓勵製造業回流,並通過征收數萬億美元的稅款來為減稅提供資金。”但他寫道,即便關稅降至約 30%,“大多數產品在中國生產仍比遷往美國生產成本更低”。降低關稅也會減少特朗普原本希望征收的貿易收入。不過,這緩和了經濟緊張局勢,並提振了風險情緒,有助於緩解美國經濟麵臨的不利因素,奈特利補充道。
麥格理集團全球外匯及利率策略師—蒂埃裏·維茲曼
蒂埃裏·維茲曼周一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國與中國達成的貿易協議可能為在技術轉讓和台海等更廣泛問題上達成“重大妥協”鋪平道路。不過,他寫道,中美雙方所表達的善意很可能是策略性的,不應被視為“真心實意”。
維茲曼寫道:“避免嚴重放緩是雙方的目標,但美國並未放棄其減緩或阻止中國在全球經濟、政治和軍事領域崛起為首要大國的願望和意圖,並且願意脫鉤以達成這一目的。”在他看來,盡管有跡象表明華盛頓正在重新與世界接觸,但市場短期內仍可能對美元保持謹慎態度。
鑒於四月份發生的事件所造成的損害,美國作為“完全信用可靠”的交易對手的形象短期內不會完全恢複。
牛津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格蕾絲·茲韋默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格蕾絲·茲韋默在周一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國對中國的最新關稅措施使其實際關稅稅率降至 15%。
這低於我們 5 月份的基準預期,當時預計有效關稅率為 18%,也遠低於 4 月份的基準預期,當時預計有效關稅率為 25%。按照我們之前的假設,我們原本認為美中之間的關稅不會大幅降低,要到 2026 年初才會出現這種情況。雖然此次暫停將於 8 月 10 日到期,但它增加了今年達成永久性緩和的可能性。
盡管我們預計失業率和通脹率的上升幅度會較小,但我們仍認為美聯儲會繼續按兵不動,直至局勢明朗,預計美聯儲的下一步行動將是 12 月降息 25 個基點,然後在 2026 年逐步降低利率。
德意誌銀行全球宏觀及主題研究部主管—吉姆·裏德
德意誌銀行的吉姆·裏德在周一晚間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中美兩國都大幅削減了對方商品的關稅稅率,降幅達 115 個百分點。美國對華關稅從 145%降至 30%,中國對美關稅從 125%降至 10%。我們幾乎回到了中美建交前的水平。而且,如果考慮到美國對華 30%的關稅中約有 20 個百分點是針對芬太尼類物質征收的,而鑒於當前的勢頭,這部分關稅肯定可以協商降低,那麽中國在對其他國家征收的純貿易關稅方麵已重回正常水平。
關稅大幅削減隻是為期 90 天的臨時舉措,但就市場而言,人們現在相信貿易戰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趨勢正朝著緩和的方向發展。毫無疑問,這一消息是積極的,但美國尚未脫離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