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7日,華勝天成(600410.SH)連續漲停。本來在深套中苦苦掙紮的19萬股東“垂死病中驚坐起”:又要炒一波了嗎?
此前2024年8月至12月,華勝天成一度漲超290%,11月21日至12月2日,更是連續8個交易日漲停,妥妥的“大妖股”。
然而,跟所有短線妖股一樣,巔峰之後就是持續殺跌,到今年4月,華勝天成市值自高位已經腰斬。
現在,華勝天成炒作又卷土重來,依然跟公司的“傳統標簽”——華為概念有關。
五一長假前後,華為概念又漸有成市場主線之勢。華勝天成、常山北明等華為概念“老妖股”又重新升溫,紛紛獲得炒作。
消息麵的催化因素是華為開發者大會。
4月24日,華為宣布開發者大會HDC 2025將於6月20日至22日舉行,將發布包括新版鴻蒙、盤古大模型、昇騰AI雲服務等在內的最新進展。
“科技戰”白熱化的背景下,華為鴻蒙係統每一次升級迭代都備受關注。目前鴻蒙在中國市場份額已超iOS,僅次於安卓,此次新版鴻蒙係統即將發布的消息,無疑激發了市場對華為生態進一步擴張的樂觀預期。
前文我們提到,華勝天成是華為概念“老妖股”。
事實上,近年幾乎A股每波華為概念炒作,華勝天成都不會缺席。
那麽,華勝天成跟華為,到底是啥關係?
華勝天成是一家老牌IT服務公司,主營業務為IT係統解決方案、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化應用等。
華勝天成2004年就上市了。從當年的招股書,到曆年的年報、半年報,華勝天成幾乎篇篇都要提到“華為”。
2004年的上市招股書中,華勝天成稱,“許多行業客戶及同行業廠商向本公司購買專業服務”,其中就包括“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到了20年後的2024年,年報中華勝天成與華為的合作也“與時俱進”,公司稱“與華為、新華三、字節跳動、百度智能雲、拓爾思等企業合作持續深入,構建人工智能產業新生態”。
合作了幾十年,合作規模發展到何種程度呢?
2024年12月,華勝天成曾發布過異動公告,稱:
“與華為主要合作模式為基於項目建設及運營需求采購華為軟硬件產品”;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向華為的供貨金額不足1000萬元”。
簡單概括:
1、華勝天成與華為的合作,主要是買華為的產品。(如果這算合作,那我們買華為手機,也算華為的合作夥伴。)
2、華勝天成也賣東西給華為,但2024年前9個月,金額還不到一千萬元。
是不是笑拉了?
更令人無語的是華勝天成的業績。
2020年到2024年,華勝天成連續5年主營業務虧損(扣非後虧損),累計虧損11.74億元。2025年第一季度,又虧了3789萬。
我們再來看看,華勝天成究竟是一家什麽神仙公司。
公司最主要的業務是“企業IT係統解決方案”,占收入比重77%。毛利率才9.62%,這類業務其實門檻很低,很大一部分其實就是所謂“係統集成”,即將各類獨立開發的軟件係統整合為統一係統,簡單講跟你攢電腦組裝機一個道理。
目前,華勝天成有個根本性問題:
起家的業務遇到瓶頸,於是越來越不務正業,大量對外投資,搞短債長投。
公司大量收購並購,天眼查顯示,目前華勝天成所控製企業已高達48家。現在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已經高達26億元。
這種操作,首先會加劇業績的不確定性,一旦收購的資產經營不善,就會反噬上市公司,此外也加劇了公司的現金壓力。
目前,華勝天成流動資產僅有流動負債的1.3倍,償債能力較弱。看公司曆年財報,可以發現巨額的財務費用持續吞噬公司的利潤。2024年公司利息費用就達到5800萬元,差不多相當於同期研發費用的一半。
最後總結:
華勝天成與華為的合作“含金量”極低,公司自身業務一言難盡,基本麵經不起推敲,這就注定了其炒作必然是博傻遊戲。其上輪炒作以股價崩塌告終,這次顯然也不會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