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個多月時間,小米深刻體會到了冰火兩重天的滋味。3月29日,一場重大交通事故,引發外界一片嘩然,小米和雷軍站到了輿論中心。
就在該負麵事件曝光前的3月25日,小米集團-W(01810.HK)發布公告稱,計劃以每股53.25港元的價格配售8億股股份,主要用於加速業務擴張、研發投資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隻是, 這場熱情高漲的資本狂歡,被小米SU7的一場嚴重交通事故兜頭潑了一盆冷水。
事故之外,小米仍高調宣布425億港元配售成功完成。但是,股民們又發現,手握現金儲備超千億元的小米集團,上市6年多以來,竟從未進行過分紅。對此,業內質疑,小米在股價高位大幅配售融資,不僅會稀釋現有股權,還同時削弱了股東的持股價值。
看來,除了小米SU7事故,雷軍及其高管團隊麵臨的質疑還有不少。
股價高位時大幅配售融資,小米被指稀釋股權且利空股民
四天之前,小米可能也沒想到,公司在資本市場得意的同時,一場事故卻讓這場狂歡蒙上了陰影。
3月31日,小米宣布其425億港元的配售已於3月27日完成。這意味著這樁被認為是港股曆史上規模第三大的閃電配售項目,在對外發布的第三天便已經完成。根據公告,小米集團此次擬配售的8億股股份,約占小米集團現有已發行總股本的3.2%,投票權的1.2%。認購預計籌資的淨額約為425億港元,而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加速業務擴張和技術研發。
雖然融資過程十分順利,但4月1日曝出的SU7嚴重交通事故給予小米“當頭一棒”。此前一直高走的小米股價連續遭遇兩連跌。4月2日,小米在港股收於44.55港元,跌4.19%。而小米車禍事故被爆出的當天,其股價在4月1日收於46.5港元,約跌5.5%。
在人們更多將視線聚焦在事故本身的時候,股民們卻對小米本輪啟動的高位再融資表達了不滿,直言是“高位割韭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小米集團融資的時間點,其股價正處曆史高位。從二級市場來看,小米集團股價自今年以來持續走高。3月19日,小米集團還曾創下盤中59.45港元/股的曆史高位。
部分股民認為,在股價高位整理階段大幅配售融資,不僅會稀釋現有股權,還無形中削弱了股東的持股價值,有投資者直言:“高位配股,一般是公司感覺股價高了,往往是變盤信號,對後市走勢不利。”而在業內看來,配售融資作為一種常見的再融資手段,通常會以低於市場價的折讓價進行,以吸引機構投資者的積極認購。這種做法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迅速鎖定資金,為企業後續業務擴張和技術研發提供充足支持,但同時也難免引發部分中小股東的焦慮。
實際上,這並不是小米集團第一次選擇在高位融資。早在2020年,小米集團就曾在股價階段性高點,發出公告融資。公告顯示,小米集團擬以先舊後新的方式,配售約10億股份,相當於該公告日期已發行股份總數的4.1%,及完成認購後經擴大的已發行股份總數約4.0%,配售價格為23.7港元。
不僅如此,更讓業界不解的是,從前不久發布的“史上最強財報”看,小米其實並不缺錢。2024年財報顯示,截至去年末,小米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36.61億元,現金儲備更是達到了1751億元。有投資者表示:“小米此時在股價高位配售,的確可以拿到好價錢,理解但不支持,至少對股民來說是利空的,且有可能是長期利空。”
董明珠多次嗆聲雷軍“不分紅”,三大問題考驗小米
當前,股民們的怨氣不僅是小米高位再融資稀釋股權,其上市以來從未進行過分紅,更讓投資者憤憤不平。
近兩年來,小米集團股價一路飆升超400%,卻始終是“一毛不拔”,引發股民普遍不滿。在投資平台上,有股民發問:“近年連續盈利,為什麽公司一直不分紅?”另有網友稱:“小米在分紅和回購方麵從來沒給過股東一分錢,此番再融資,有點不厚道。”
而與之相對的是,作為“友商”的格力電器上市募資51.52億元,累計現金分紅已經達到1308.20億元,平均分紅率高達47.80%;3月4日同樣進行配售操作的比亞迪,過去3年分紅250億元。
對此,董明珠曾多次嗆聲雷軍:“號稱自己市值多少億,現在已經成為首富,你看看他首富給股民分了多少錢?企業家不能裝扮君子炒高股價!”
關於分紅之爭,業界有專家認為,小米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在快速發展階段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研發、市場擴張以及技術升級等方麵,保留利潤可以為公司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有助於其持續創新和提升競爭力。但更多專家認為,分紅具有穩定性和即時性,能為股東帶來持續現金流。不分紅會使部分依賴分紅收益的股東利益受損。“雖然股東通過股票買賣可獲得豐厚資本利得,收益遠超分紅。但尤其在股價波動時,資本利得不確定性增加,所以股價飆升並不能完全抵消不分紅的遺憾。”
監管層麵,去年4月12日,國務院印發新“國九條”,在第三條“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中強化了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監管。其中提到,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製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並舉推動提高股息率;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
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2023年修訂)》也曾明確:鼓勵公司在章程中製定明確的分紅政策,穩定投資者分紅預期,對不分紅、財務投資規模較大但分紅比例不高的公司,通過強化披露要求督促分紅;便利公司中期分紅實施程序,鼓勵公司增加現金分紅頻次。
如今,分紅問題給到了小米,雷軍如何作答值得關注。雖然,企業是否進行分紅派息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分紅不分紅,這對於高速成長公司確實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不過,連續遭遇小米SU7事故、高位再融資稀釋股權和長年不分紅質疑等“頭疼”問題,對小米集團是一場不小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