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湯曉鷗時代,商湯的5張“明牌”

科技界有這樣一個說法,“今天的虧損,都是明天的護城河”。

當DeepSeek、宇樹科技等新一代人工智能企業熱度正酣時,這句話似乎更適合用來形容上一代AI企業的代表——商湯。

從商湯集團2024年年報來看,充滿機遇,也不乏挑戰。

機遇在於,商湯過去一年全年營收同比增長10.8%至37.72億元。毛利也實現增長,2024年為16.2億元,2023年同期為15.01億元。

在商湯重點押注的生成式AI領域,收入達到24億元,同比增長103.1%,占集團收入比例進一步提升至63.7%。

挑戰在於,虧損依然如影隨形。

商湯2024年度虧損雖同比收窄近34%,但虧損額仍達到43.07億元。同時商湯2024年研發開支依然高昂,達到41.3億元,占到了營收的109%。

回顧商湯過去幾年虧掉上百億元,加上2024年底商湯大刀闊斧開啟“1+X”戰略改革舉措,以生成式AI業務為核心做大收入,絕影、元蘿卜、智慧醫療等業務獨立運營、獨立融資,未來也可能獨立上市,也讓各方對於商湯的盈利,有了更多期待。

科技企業燒錢並不稀奇,但到底是燒出更多虧損還是燒出一個未來,是商湯的必答題。

化身算力基建“狂魔”

如果說AI 1.0時代主要以計算機視覺和智能推薦為主,並誕生了商湯和字節跳動這樣的大廠,那麽2023年以來,以OpenAI為代表的科技公司持續推動生成式AI技術迭代,AI進入2.0時代。

商湯也將AI 2.0視作最大的機遇之一,直言大模型算法與基礎設施的聯合優化,已經成為生成式AI飛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並秉持“大裝置-大模型-應用”三位一體、聯合優化的戰略。

那麽過去一年裏,緊抓大裝置和大模型,商湯有何進展?

在財報中商湯表示,商湯位於上海臨港的臨港智能AIDC,在2024年獲得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授予的全國首個5A級智算中心認證,這也是目前國內智算中心獲得的最高級別認證。

截至2025年3月,商湯大裝置運營的總算力規模已經超過23000 Petaflops,同比增長92%。

結合此前商湯高層公開透露,商湯投建的國產化人工智能算力集群已擁有5.4萬張GPU,後湯曉鷗時代的商湯科技,無疑化身算力基建“狂魔”,試圖用重資產堆砌的算力高牆,撞開AI 2.0的大門。

商湯所擁有的算力資源,是其技術上的一大亮點。再者,現在業內已經有人在做算力租賃的生意,因此這個資產目前至少是升值的。

基於此,商湯大模型業務也有了堅實後盾。

商湯於2023年發布了日日新大模型體係,已迭代至5.5版本。商湯宣稱,這是全國首個音視頻流式交互大模型,在通用能力、多模態能力方麵達到行業領先水平。而將於今年二季度發布的日日新6.0,綜合性能和多模態能力預期對標國際一流水平。

商湯日日新大模型應用矩陣 來源/官網截圖

在傳統AI時代,商湯致力於以自身能力賦能千行百業。當下的生成式AI領域,商湯也在努力將日日新大模型的力量賦能出去。

商湯宣稱,其辦公助手產品與代碼助手產品在智能辦公領域用戶數突破150萬,日調用量達到上百萬次。

據IDC發布的《2024年大模型應用市場份額》報告顯示,商湯以13.8%的市場份額位列中國大模型應用市場前三,僅次於百度與阿裏雲。

總結來看,商湯大裝置、大模型業務正急速發展。並且它也如商湯董事長徐立所想,支撐了其他生態業務的發展,為商湯內部研發的敏捷迭代提供了支撐。

而分拆後的生態企業,如絕影、元蘿卜雖獨立運營,但其技術仍與商湯算力相承接,共享集團的基礎設施和基礎模型建設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協同效應。這對於商湯而言,是一個好消息。

“奔跑”的生態業務

自2024年末1+X改革之後,曾依附於集團母體的智能汽車、智慧醫療等業務,正以獨立融資的姿態加速市場化突圍。

好的一麵是,生態業務矩陣為商湯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商湯表示,這些生態企業聚焦各自場景化AI和細分市場需求,通過市場化激勵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此外生態企業獲得了更靈活的融資通道,自2024年底至2025年初,5個生態企業完成對外融資。

據《鳳凰WEEKLY財經》統計,商湯專注於家庭場景的AI機器人“元蘿卜”曾於2024年7月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商湯國香資本。緊接著今年1月,由商湯孵化的AI零售公司商湯善惠完成A輪融資,由金沙江創投數千萬元領投,嘉實基金、金弘基金等知名資管平台和產業資本跟投。今年2月,商湯醫療完成首輪過億元融資,融資用於推動其醫療大模型“大醫”及SenseCare智慧醫院的商業化落地。截至目前,“絕影”汽車在公開層麵還未有融資消息。

縱觀這幾大業務,可謂各有各的特點,也各有各的難題。

作為商湯科技旗下最成熟的生態業務,商湯“絕影”一度被認為能和特斯拉智駕叫板。主打智能座艙交互、端到端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絕影汽車在2024年新增交付超167萬輛,同比增長29.2%;新增定點車型41款,新增定點車輛數超過1100萬輛。而與奇瑞、東風、哪吒等知名車企展開合作,也可以看作是絕影將其能力賦能行業。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商湯科技展台上的絕影汽車

但反映到收入上卻是下滑。財報顯示,智能汽車業務2024年度收入2.56億元,同比下滑33%。商湯的解釋是主要由於V2X(Vehicle-to-Everything,即車與萬物互聯)業務收入下降,此外為某家全球汽車OEM製造商提供的研發服務收入亦有所下降。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對《鳳凰WEEKLY財經》表示,絕影相對於一個智能汽車的產品包,裏麵包括智駕、座艙等產品。但隨著做智駕的企業越來越多,產業變大以後形成規模效應,導致產品單價下降,一些企業更是不惜通過降價銷售來獲取客戶。

這對商湯而言是一個“警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絕影汽車的產品力仍需提升,或者說要找到更深的護城河。

另一邊,被資本追捧的元蘿卜機器人也在不斷迭代。在2025年全球消費電子展上,“元蘿卜二合一啟蒙機器人”亮相,旨在為3-12歲兒童設計,聚焦國際象棋、國際跳棋兩大海外最受歡迎棋類進行興趣啟蒙。

但當下,教育機器人市場同樣競爭激烈,元蘿卜要做出差異化並不容易。並且新品涉足海外市場,也需要考慮本地化運營、合規性等問題。

可見,生態拆分正在重塑商湯的競爭力,給商湯帶來了幾分想象力。商湯在財報中也表示,“生態企業的市場潛力被大大激活,市場對商湯的企業價值也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但5家生態企業拿到融資背後,也是一場和資本市場的對賭。若分拆後企業在未來2-3年內無法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將導致商湯的核心業務(生成式AI)承擔更大的盈利壓力。

落地仍是關鍵

無論如何,商湯的“1+X”戰略在2024年展現了初步成效,生成式AI收入占比升至63.7%,生態企業獨立融資減輕母公司負擔。

同時要關注到,去年財報中商湯的傳統AI業務被今年的“視覺AI”所替代。

步入生成式AI的時代,商湯也需要換個模樣。以生成式AI、智能汽車、視覺AI為主導,多個生態企業為協同,商湯渴望在AI 2.0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商湯在財報中稱,“為更好聚焦AI 2.0時代所帶來的重大機遇,集團將聚焦核心業務,打造行業領先的AI雲,實現大裝置、基礎模型和AI應用的無縫集成,以及深耕各類視覺AI的應用場景。比如,推進大裝置-大模型-應用的三位一體深度協同,不斷升級視覺AI商業模式,將領先的產品方案推廣至海內外客戶,形成高價值的商業生態。”

這一戰略,既延續了商湯深耕B端的傳統,又試圖突破商業化的瓶頸。

畢竟自今年開年以來,AI大模型領域迭代迅速,競爭更為激烈。商湯雖以“大裝置+行業模型”為核心,試圖與阿裏、騰訊、百度等巨頭形成錯位競爭,但巨頭在C端構建的影響力,疊加自身在B端的資源優勢,對商湯的空間也是另一個維度的挑戰。

再者,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曾說,商湯致力於成為“最懂算力的大模型服務商”和“最懂大模型的算力服務商”。他還曾放出狠話,“每年要讓訓練成本下降一個數量級!”

商湯方麵對《鳳凰WEEKLY財經》表示,2024年,模型成本的大幅下降催生了應用的爆發式增長,商湯集團重點打磨生產力工具與交互工具兩個方向的應用與產品。其中,生產力工具直接為企業辦公、金融、政務等場景提高生產效率,以訂單金額為代表的客戶付費意願較2023年增長6倍。

未來的2-3年,對商湯來說尤為關鍵。若商湯能利用算力優勢提升業務價值,抓住垂直行業的市場機會,將技術能力轉化為市場競爭力,那麽公司發展將進入新階段。反之,則可能錯失AI 2.0的風口。

以絕影汽車所在的智駕領域為例,就有著地平線、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一眾強者。在去年的絕影實力AI DAY上,商湯絕影CEO、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王曉剛直言,商湯要避免同質化的競爭,從產品設計、技術發展路線上找到獨特的路線和價值,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財報發布後,據聯交所最新權益披露資料,商湯執行董事徐立在場內以每股均價1.49港元增持500萬股,涉資約745萬港元。

作為董事長兼CEO,徐立個人投資行為通常被視作對公司戰略和未來方向的認可,或也“暗示”了公司新路線的可實現性。

對商湯而言,“1+X”戰略不是多選題,而是一道生存和發展命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