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太極集團發布了2024年年報。報告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3.86億元,同比下降20.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為0.27億元,同比暴跌96.76%。扣非淨利潤為3853.93萬元,同比下降95.02%。這一業績表現創下了太極集團近年來的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子公司補繳稅款及滯納金共計1億元,嚴重拖累了公司利潤。
太極集團作為一家以醫藥工業、醫藥商業、中藥材資源及大健康業務為主的企業,2024年麵臨了多重挑戰。盡管公司在科技創新、營銷變革、數字化轉型等方麵進行了多項努力,但子公司的稅務問題及市場環境的變化,使得公司業績大幅下滑。
子公司補稅1億元,淨利潤斷崖式下跌
太極集團2024年淨利潤的暴跌,主要源於子公司西南藥業和中藥材公司補繳稅款及滯納金共計1億元。西南藥業需補繳所得稅8000萬元,中藥材公司需補繳增值稅及滯納金2000萬元。這一巨額補稅直接計入2024年當期損益,導致公司淨利潤從原本預計的1.56億元大幅下調至2665.27萬元,同比下降96.76%。
盡管太極集團強調補稅不涉及行政處罰,但這一事件暴露了公司在稅務管理上的漏洞。西南藥業作為太極集團旗下重要的製藥企業,擁有近500個生產批文,涉及麻醉藥品及精神類藥品的生產。此次補稅事件不僅影響了公司的短期利潤,還可能對西南藥業的信用評級及未來參與國家集采的資格產生負麵影響。
此外,補稅事件也引發了市場對太極集團內控能力的質疑。作為一家大型醫藥企業,太極集團在稅務合規方麵的疏忽,顯示出公司在內部管理上的不足。特別是在當前醫藥行業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任何合規問題都可能對企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主營業務全麵下滑,市場競爭力減弱
太極集團2024年的主營業務表現同樣不容樂觀。醫藥工業實現銷售收入70.38億元,同比下降32.25%;醫藥商業實現銷售收入67.40億元,同比下降9.00%;中藥材資源板塊實現銷售收入10.53億元,同比增長0.82%;大健康及國際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61億元,同比增長39.43%。盡管大健康及國際業務表現亮眼,但其規模較小,難以彌補其他業務的虧損。
醫藥工業的下滑尤為顯著,主要原因是2023年同期高基數及部分產品社會庫存較高,導致2024年胃腸感冒類、抗感染類等藥品銷量下降。盡管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加大了庫存藥品促銷力度,但全年營收仍同比減少約32.13億元,降幅達20.56%。特別是第四季度的業務表現,營收同比減少約14.64億元,同比下降42.5%,對全年業績帶來了巨大壓力。
此外,太極集團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也在逐漸減弱。以藿香正氣口服液為例,盡管該產品是公司的核心產品之一,但市場上獲得“藿香正氣”相關批文的產品多達626項,競爭異常激烈。太極集團在這一領域的市場份額正在被其他品牌逐步蠶食,顯示出公司在產品創新和市場推廣上的不足。
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成效有限
太極集團在2024年持續推進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但成效有限。報告期內,公司在研項目61項,涉及中藥、化藥、生物藥等多個領域,取得藥品注冊標準10件,獲專利授權48項。此外,公司還加強了與院士、國醫大師、高等院校及院所的合作,建立了多個科創平台,並完成了涪陵和重慶兩大科創中心的建設。
然而,盡管公司在科技創新上投入了大量資源,但其研發費用與銷售費用相比仍顯不足。2024年上半年,太極集團的研發費用為1.16億元,而銷售費用高達24.75億元。這種“重銷售、輕研發”的模式,使得公司在產品創新上的投入不足,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在數字化轉型方麵,太極集團雖然推進了全產業鏈的數字化進程,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麵臨諸多挑戰。盡管公司完成了中藥材智慧決策係統、智慧中藥處方追溯係統等多個係統的上線,但在管理數字化水平及數字化生態建設上仍有待提升。特別是在當前醫藥行業數字化轉型加速的背景下,太極集團的數字化進程顯得相對滯後。
總體來看,太極集團2024年的業績表現令人失望。子公司的稅務問題、主營業務的全麵下滑以及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的成效有限,使得公司麵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在合規經營與快速擴張之間找到平衡,將是太極集團未來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