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億元網貸“壞賬”難收回,這家萬億級銀行無奈掛牌轉讓……

圖源:江蘇銀行官微

掛出逾70億元個人不良貸款,無疑是江蘇銀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轉讓處置動作。

楚小強|文

被視為城商行“優等生”的江蘇銀行,正在處置一批逾期3年的個人“壞賬”。

近期在銀登中心,江蘇銀行接連掛出4批個人不良貸款轉讓項目,未償本息合計超過70億元,逾期時間3年左右。

這些壞賬涉及的借款人數接近33萬人,平均每人欠了江蘇銀行2萬元以上,借款人的平均年齡38歲上下,單人最高欠款金額高達62.71萬元。

4批不良貸款都是個人網貸產品,江蘇銀行已悉數核銷,如今打包擺上貨架,計劃於3月13日以線上公開競價的方式轉讓,4批壞賬起始價合計僅為3.47億元。

如果這些壞賬最終以起始價成交,意味著江蘇銀行曾經放出的70多億元個人網貸,將損失達67億元,損失率超過95%。

對一家城商行來說,67億元不是一筆小數目。縱觀A股42家上市銀行,以2023年淨利潤計,有4成以上一年賺不到這一數字。

01

個貸不良率持續“抬頭”

作為江蘇省最大的法人銀行,江蘇銀行的資產質量放在整個行業並不差,其不良貸款率連續多年控製在1%以下,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不過,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之下,此番處置巨額個人不良貸款的背後,該行個人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呈現逐年抬頭之勢。

從財報得知,江蘇銀行的個人貸款主要包括個人房貸、個人消費貸、個人經營貸、信用卡四大業務。其中,個人消費貸所占比重最大,幾乎占到個人貸款的“半壁江山”。

截至2024年6月末,江蘇銀行個人貸款餘額6346億元,較上年末下降2.76%。其中個人消費貸為3009億元,較上年末下滑4.29%。可見江蘇銀行個人貸款增長放緩,主要是受個人消費貸增長的拖累。

此番對外處置的70多億元個人網貸“壞賬”,正是逾期3年左右的個人消費貸。截至2024年6月末,江蘇銀行個人貸款的不良率為0.98%,較上年末上升0.19個百分點。

如果將時間線拉長來看,這已經是江蘇銀行連續第6年個人貸款不良率“抬頭”。2019年至2023年,江蘇銀行個人貸款的不良率分別為0.49%、0.55%、0.66%、0.70%、0.79%。

02

關注類貸款增長明顯

在2024年業績快報中,江蘇銀行披露公司最新的資產質量情況,該行整體不良貸款率為0.89%,與期初持平。但衡量抵禦風險能力的指標——撥備覆蓋率較上年末下降近40個百分點,跌至350.1%。

另外,據wind數據顯示,江蘇銀行以往波動平穩的關注類貸款,自2020年開始逐年攀升。尤其是2024年三季度末,關注類貸款已達303.6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近26%,漲幅呈擴大趨勢,關注類貸款的占比也由上年末1.32%升至1.45%。

關注類貸款是指借款人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因素的一類貸款。該指標通常被視為判斷銀行信貸風險的重要先行指標。

從業績快報得知,截至2024年末,江蘇銀行總資產3951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12%。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為808.15億元,同比增長8.7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18.43億元,同比增長10.76%。基本每股收益為1.65元,同比下降2.37%。

03

加快不良處置核銷

江蘇銀行於2007年1月掛牌開業,為江蘇省內最大法人銀行,也是全國20家係統重要性銀行之一,總部位於江蘇南京。

該行下轄17家分行和蘇銀金融租賃、蘇銀理財、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江蘇丹陽蘇銀村鎮銀行4家子公司,業務版圖不僅遍布江蘇省內各縣域,還橫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經濟發達地區。

2016年,江蘇銀行在上交所上市,短短幾年該行便成為城商行中的“三好學生”。若以淨利潤排列,江蘇銀行在A股已成為最能賺錢的城商行“一哥”,將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等一眾老頭部機構甩在身後,發展勢頭領同行眼紅。

不過,近年來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之下,地方債務、房地產、個人貸款等重點領域均處於風險釋放期,加之銀行業息差不斷收窄,不少銀行不但業績增長放緩,而且資產質量也出現承壓。

江蘇銀行盡管資產質量走在同行前列,但其也未雨綢繆,加快了處置不良資產的步伐。

早在2022年時,江蘇銀行直接向第三方轉讓不良貸款的規模僅為7.05億元,2023年升至29.20億元 。

此番在銀登網公開掛牌轉讓逾70億元個人不良貸款,無疑是江蘇銀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轉讓處置動作。

江蘇銀行控製資產質量的原則主要是“降舊控新”。降舊方麵,一是加大不良貸款催收及訴訟清收力度;二是與各類資產管理公司、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及互聯網平台合作,開展債權轉讓業務;三是不良貸款的內部核銷;四是加大對已核銷貸款的清收力度。

控新方麵,該行稱通過數據監測、專項核查、現場走訪等手段,強化信貸“三查”,嚴控不良新增。

不過,江蘇銀行70億壞賬以“骨折價”轉讓,也為銀行業提了個醒——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與居民消費疲軟的雙重壓力下,如何平衡“放貸衝動”與“風控底線”,成為每個銀行值得深思的問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