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200多元,農民養老金低的原因,恐怕沒那麽簡單。
這段時間,很多專家為農民發聲,建議大幅提高他們的養老金。但網上反對的聲音卻不少,一些觀點認為不要違背“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農民養老金低,先看看他們交了多少,甚至有人說農民想吃白食。
先來看看這張圖,從2012年到2023年,10年時間,城鎮職工月平均養老金漲到了3742元,上漲幅度是一條斜坡線,而城鄉居民月平均養老金漲到了223元,上漲幅度幾乎是一條直線。城鎮職工平均養老金是城鄉居民的16.8倍,這個差距有點誇張。
為什麽會造成這麽大的差距?有人說是因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交的多,而城鄉居民,大部分是農民,他們交的少。所以,差距大也不能怪誰,有本事你多交點養老保險,養老金就不會這麽少了。
但農民養老金低,真的隻是因為交的少嗎?並不全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資金來源包括四塊,分別是保險費收入、財政補貼收入、利息收入和委托投資收入。
保險費收入就是參保人交的基本養老保險,利息收入和委托投資收入都是拿著保險費收入去做投資理財所獲得的收益,這部分占比不多。
但財政補貼占比卻很高,達到了2成左右。我們來看看財政對不同參保人群的補貼有多少?數據顯示,2023年麵向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財政補貼規模,分別為7731億元、5991億和3789億元,占比分別為44.2%、34.2%和21.6%。
也就是說2023年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共獲得了13722億元財政補貼,而這一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52121萬人,平均每人補貼6203元。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獲得了3789億元,參保人數為54522萬人,平均每人補貼695元。
看完這個數據,還有人敢叫囂說自己養老金拿的多,隻是因為交的多嗎?你不想想財政給了你多少補貼。這還隻是2023年的數據,其它年份的財政補貼都比城鄉居民高不少。
城鎮職工養老金連續漲了20年,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漲了不到10次,而且每次隻漲個5元,10元,最多的竟然隻有20元。
現在說要給農民多漲一點養老金,一些人就在那嚷嚷叫。憑什麽你們可以拿那麽多財政補貼來漲養老金,農民朋友就不可以?
不過,反對也沒關係,農民養老金應該會有不錯的增長。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說考慮到目前城鄉居民的月平均養老金較低,未來對農村養老的補貼大概率會保持高增長。
其實也有一些跡象,從去年12月以來的各種會議上,除了提到2025年要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還反複提到給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誰是中低收入群體?一個月拿200多元養老金的農民群體,就屬於這個群體。
假設農民的月平均養老金翻一倍,從223元提高到446元,按照1.73億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人數來算,那就是4621億元。這確實不是一筆小數目,錢從哪裏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說每年都有刺激計劃,都是以萬億為單位,假如把這些錢放到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當中,給農民的養老金漲一漲,看看擴大內需的效果怎麽樣?
不管怎麽說,縮小貧富差距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未來農民養老金的上漲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