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匯率2025年1月升值0.46%。
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1月27日官方收盤價報7.2650,較上一交易日下跌238點。
2025年1月(1月2日-1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從7.2988升值至7.2650,累計升值338點,升值0.463%。中間價方麵,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今年以來累計升值了0.26%。
2025年開年以來,多個穩匯率信號釋出。
1月9日,央行公告稱定於1月15日在香港發行600億元的離岸人民幣央票。
1月13日,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繼續增加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資金來源,引導其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5上調至1.75。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釋放了穩匯率信號。
1月14日,央行副行長宣昌能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人民銀行匯率政策立場是清晰和一以貫之的,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不會改變,多年來在應對外部衝擊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堅決實現目標。下階段,將繼續綜合采取措施,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加強市場管理,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在1月實現升值後,市場認為,央行穩匯率“工具箱”支撐下,匯率將逐步實現有漲有跌的雙向波動。
申萬宏源認為,美元的相對強勢,會導致人民幣匯率壓力仍在,但央行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調整等,已釋放了較強穩匯率的信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四季度例會中提出“增強外匯市場韌性”,表態較此前“保持匯率彈性”更強。操作端,近期央行在在岸加大了逆周期因子使用力度;同時在離岸也進行了大規模600億央票發行,這均表明政策無意主動求貶,人民幣將在外部壓力中顯現出更強韌性。中期而言,央行的逆周期調節,疊加待結匯資金的支持與國內經濟的韌性,人民幣貶值壓力或相對可控。第一,在不斷創新中,央行已不斷豐富匯率政策工具箱,有能力對順周期行為糾偏。第二,2023年以來,我國積累了約1239億美元的待結匯資金或提供更厚的“緩衝墊”。第三,國內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修複內生動能,以開放促改革;經濟或將顯現出更強的韌性。
平安證券指出,當前穩匯率仍是貨幣政策的重心,央行在人民幣匯率方麵還將“嚴陣以待”。
該機構指出,當前,去年四季度出台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已逐步落地見效,市場期待 2025年逆周期調控政策能夠前置、加量出台,進一步改善居民和企業部門信心,鞏固和提升經濟回升勢頭。更大力度的財政政策與貨幣寬鬆的協同配合,才能更有效地促進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
中金公司指出,貨幣當局的穩匯率“工具箱”中仍有相應工具,如上調外匯遠期購匯風險準備金率和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等。若後續匯率壓力持續增加,不排除增加臨時的資本管製措施的可能性。
短期內,匯率或在穩匯率政策的支撐下保持偏低波動。中長期來看,美元回落或中國財政發力均有利於減輕人民幣匯率壓力,匯率將逐步實現有漲有跌的雙向波動。例如,若美國經濟逐步在高利率壓力下走向疲軟,美元資產回報率下降,將有助於資金流向人民幣資產,推動人民幣匯率走強。
工銀亞洲展望2025年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穩慎推進背景下,香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料穩健擴容;資本賬戶開放有序擴大、跨境資金結算便利化提質增效、兩地互聯互通持續優化等,料支持離岸人民幣交易活躍度提升。
該機構同時預計,降息周期下美元指數趨勢上大概率震蕩走弱,但鑒於美國經濟仍呈一定韌性和再通脹擔憂,美聯儲貨幣政策料相對審慎,與非美經濟體的利差趨勢收斂幅度有限,疊加市場對關稅政策的擔憂,地緣不確定性支持避險需求,美元指數短期下行空間或相對有限。但中國商品競爭力持續提升支持出口韌性,內需支持性政策持續落地顯效,疊加創新性資本市場政策工具逐步常態化,人民幣金融資產估值偏低等共同提振,離岸人民幣匯率料延續雙向波動。持續關注“特朗普 2.0”關稅政策落地情況,市場對內地積極政策及經濟數據的關注度可能也更高,超預期的政策節奏、數據表現可能擾動時點交易情緒和市場波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