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白金想做咖啡,已經很久了。
2023年11月,腦白金首家“咖啡快閃店”落地上海;2024年6月,一輛“咖啡快閃車”開進了BFC外灘金融中心;如今,“腦白金咖啡實驗室”又在巨人網絡園區正式成立,巨人集團創始人史玉柱親自為其站台。
在內測會上,腦白金咖啡展示的主要賣點是:養生。
眾所周知,腦白金做的是保健品生意。它旗下的咖啡,也融合了人參、黃芪、益生菌等成分,算是最大化利用了自身的產品和品牌資源。
盡管“腦白金+咖啡”的組合看起來突兀,但事實上,這一新產品形態並非孤例,而是服務於巨人集團推出的年輕化子品牌“腦白金+”。此前,該品牌曾推出“睡好9”等麵向年輕群體的助眠產品。
“腦白金+”品牌負責人還表示,咖啡實驗室將不忘巨人集團做遊戲的老本行,要把“遊戲研發的創新理念引入咖啡領域”。
和瑞幸、庫迪等國內咖啡新銳相比,“腦白金咖啡”大概率隻是一次突發奇想的折騰。但其背後的問題是:腦白金在多個領域的試水,是否暗示了它在經營主線上遇到的困難?曾經叱吒商界、欠款2.5億又東山再起的“商界奇才”史玉柱,究竟還有多少牌可以打?
“收禮隻收腦白金”
腦白金做咖啡,聽著很聳動,其實並不是一件大事。
說到底,“腦白金咖啡實驗室”隻是開在巨人集團內部、麵向企業員工的一家園區門店。公開資料顯示,店內的主打產品為“第一杯腦白金咖啡”,售價25元。其他飲品包括生椰拿鐵、人參美式、低因咖啡、檸檬茶等,售價在9元~22元之間。
史玉柱為腦白金咖啡定下的目標是:成為“互聯網公司園區咖啡的天花板"。雖然它也以快閃店等方式向外部造勢,但整體來看,投入的資源相當有限。
這條消息之所以引起外界關注,是因為涉及了兩個自帶流量的熱詞:腦白金、咖啡。
前者代表了一個曾經壟斷了“年貨送禮”心智的保健品標杆,後者是在中國開拓出千億市場、催生了一係列獨角獸企業的“世紀品類”。前者是得到中老年人認可的大品牌,後者是年輕人必備的“續命水”。
兩者結合,市場最先感受到的不是興奮,而是疑問:叱吒保健品行業的腦白金,為什麽要離開自己耕耘了28年的“舒適區”,選擇進入這個年輕人紮堆的“時髦”賽道?
答案也很明白:銷量增長乏力,腦白金需要新故事。
許多80後、90後消費者都有印象,曾經在兒時“橫空出世”的腦白金,在民間掀起了怎樣的一股現象級熱潮:“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隻收腦白金”席卷各大電視台,腦白金憑借這句廣告語形成的品牌心智,像釘子一樣牢牢紮在“年節禮品”這條賽道中央,占據著線下商超的年貨C位。
據報道,2000年,腦白金的銷售額已達到13億元。2003年,其銷量突破1億瓶大關。
腦白金品牌創始人史玉柱,也憑借這款產品東山再起,不僅還清了自己欠下的2.5億元債務,後來更是依葫蘆畫瓢,推出“黃金搭檔”,幾乎複刻了一遍腦白金品牌的成功。
盡管飽受“虛假宣傳”“低俗營銷”等質疑,但其卓越的市場表現,無疑肯定了史玉柱大膽而激進的商業策略。這名安徽高材生放棄了“鐵飯碗”,下海創業,因盲目擴張陷入資金鏈斷裂的絕境,又因一款紅遍全國的“大單品”而重回巔峰,身家一度高達500億元……他傳奇式的人生履曆,成為了那個時代人盡皆知的創業者標杆。
“重煥青春”的可能性
很快,史玉柱賣掉了如日中天的腦白金,轉向更有“錢景”的網絡遊戲生意。
離開了這位“營銷鬼才”的操盤後,腦白金也逐漸從“送禮硬通貨”的位置上滑落。其原因是多方麵的:消費理念的變化、年輕一代消費者對“年節送禮”更多元的選擇、對保健產品更嚴格的監管規定,都在對腦白金和黃金搭檔的產品力、品牌力提出考驗。
2016年,腦白金宣布產品累計銷量達到4.6億瓶,此後便不再公開銷售數據。
當然,作為一個曾經輝煌過的國民品牌,腦白金依然擁有龐大的品牌潛力。2022年,腦白金首次推出了年輕化子品牌“腦白金+”,試圖把自己的影響力延續到下一個世代。
“腦白金+”推出的首款新品,是麵向年輕消費者的助眠產品“睡好9”。除了針對年輕人的“主動失眠”給出針對性解法之外,“睡好9”還使用了抽拉鏤空設計、鮮亮插畫風格等元素。據相關負責人透露,“腦白金+”還推出了“大口7”和“活力8”兩款新品,滿足年輕消費者在身材管理、體能管理方麵的需求。
把老年人對健康的需求平移到年輕人身上,是“腦白金+”穩健的產品策略。但大健康賽道新銳品牌頻出,這三款單品沒能激起什麽水花,反而被部分消費者質疑為“智商稅”。
重走老路行不通了,就隻能在“腦白金+咖啡”這類跨界產品上動腦筋。
從飲品單來看,腦白金咖啡的品類較為常規,難以和擅長“造新”的瑞幸、庫迪相比,就連放在普通辦公園區的水吧裏,也隻能算聊備一格,缺少突出的競爭力。
在咖啡賽道的角逐中,供應鏈管理能力是衡量企業實力的關鍵要素,直接影響到獲利水平。對此,“腦白金+”品牌負責人僅稱實驗室擁有咖啡供應鏈管理能力,並未透露更多品質把控、成本控製等信息。
當然,我們不應否定腦白金創新求變的行動力。“煥新”是許多國民老牌共同的訴求,品牌的“跨界”玩法也日益熟練:瀘州老窖進軍香水,馬應龍入局美妝,六神推出花露水味雞尾酒,老幹媽把陶華碧頭像印上了千元款衛衣……
但在消費者的喧囂追捧之餘,能否培育出持久的產品力,才是老字號跨界後麵臨的真正的考驗。“跨界”是為了求生,不是淺嚐輒止——隻有腳踏實地,才能在跨過界線之後,把另一隻腳也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