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潮已蔓延至酒店行業。
2024 年 4 月,德朧攜手鷗翎投資日本 Hotel Monday ,鞏固亞太布局;5 月,華住計劃拓展中東,首站沙特與阿聯酋;11 月,尚美數智成立尚美國際事業部,推出三大海外品牌,聚焦東南亞、中東地區;12 月,錦江酒店(中國區)與馬來西亞 Riyaz 集團合作,計劃5 年內在東南亞簽約超百個酒店項目。
酒店集團選擇出海,部分原因是瞄準了有出境需求的商旅人群。出境遊市場正在複蘇,Fastdata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出境遊人數已經恢複至2019年的74.7%,有報告預計,2024年全年出境旅遊人數將達到1.3億次。出境遊人群中,中高收入者更突出,月入 1.5 - 2 萬元人群的出境遊意願達 87.2%。換句話說,酒店集團選擇出海是瞄準了有出境需求的中高收入人群。
從目的地選擇來看,酒店集團出海選擇最多的是東南亞,其次是日韓、中東地區。
一個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聚集了大量國內出境遊的遊客。
2024年,泰國接待外國遊客超3500萬人次,中國遊客數量位居首位。2024 年上半年,韓國接待外國遊客 770 萬,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占據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人數超過了 220 萬。
在日本,2024年10月國際遊客人數達到331.2萬,比疫情前2019年增長32.7%。去哪兒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24 日,阿聯酋是最熱門目的地,國際機票同比增幅達62%,而沙特阿拉伯機票同比增幅更大,達到86%。
當然,酒店集團在選擇出海時,不隻是要關注旅遊市場的增長潛力,還要綜合權衡這個國家的各項因素。比如市場競爭、房價、租金或購買成本、裝修費用、物業選擇、供應鏈管理等,一旦某個重要條件失衡,最終的利潤率很可能無法滿足預期。
以日本市場為例,其旅遊市場和供應鏈都是出海的利好因素。
虎嗅在尚美數智酒店集團主辦的中國酒店數智化出海研討會上獲悉,日本的旅遊市場正麵臨快速增長,酒店房價隨之飆升——房間價格已達到2019年時的兩倍,且常常客滿。同時,當地供應鏈發展極為成熟,尚美數智曾聯係當地的建築公司進行裝修測算,發現他們的施工安排會裝訂成冊,詳細到每周、每天,誤差極小。該公司稱,成立100多年來,從未出現過延誤工期的現象。
但雖然有利好,日本的房價和裝修成本卻異常高昂。
其裝修費用是中國的三倍,東京的房價甚至比經濟泡沫時期高出50%。綜合考量,日本市場的投資回報率並不高,開設酒店的年化收益率僅為2%。因此,日本市場並不像它呈現出來的增長那樣誘人。
輕資產模式為主
從模式上看,酒店出海可大致分為海外投資、品牌收購與特許經營三種。
早在2014年-2016年,酒店行業就有一輪出海潮。
這一時期,進行海外投資的房地產商是主力軍,房地產商對單體酒店以收購為主,酒店項目通常采用“酒店+合作”方式。由於酒店的回報周期比較長,開發商普遍麵臨比較大的現金流壓力。比如,萬達在2017年~2018年因資金緊張,逐步拋售了倫敦、悉尼和美國加州的酒店資產。不過很快,隨著海外投資的收緊,購樓做酒店成為曆史。
與“買買買”的房地產商相比,本土酒店集團走得更穩一些。
2015年起,本土頭部酒店集團開始通過品牌收購來實現境外擴張。2015年,錦江股份收購歐洲第二大酒店集團盧浮集團;同年,港中旅維景酒店公司(中國港中旅集團旗下)收購英國基尤格林酒店集團;2018年,錦江國際收購麗笙酒店集團;2020年,華住收購德意誌集團。
品牌收購模式進入市場最快,然而經營難度也大。
2020 年至 2023 年,盧浮集團已經連續四年虧損,歸母淨虧損分別為 9625 萬歐元、5166 萬歐元、2314 萬歐元和 3468 萬歐元。另外,華住2023年全年淨利潤為40.85億元,國內業務淨利潤是44億,由此推算,其海外業務仍處於虧損狀態。
本輪出海潮流則側重於輕資產路線,合作和加盟成為主流。
在酒店行業,輕資產模式表現為酒店不再像過去那樣直接持有物業進行酒店運營,更多通過品牌授權、管理輸出來進行擴張,或者通過投資獲取品牌權益。德朧與印尼 IHI 簽約後擁有了兩家輕資產酒店運營公司、錦江酒店(中國區)與馬來西亞 Riyaz 集團合作都是輕資產模式的代表。萬達在早期重資產出海受阻後,2017 年,萬達酒店及度假村與土耳其 Mar Yapi 公司就伊斯坦布爾萬達文華酒店管理輸出項目簽約,開啟了輕資產 “出海” 之路。
出海必然意味著風險,對酒店集團來說,輕資產模式無需大量購置土地、建造酒店設施或者大規模裝修,大大降低了前期的資金投入,分散了投資風險,因此正越來越受到歡迎。
在通過輕資產模式進入海外市場之後,挑戰才真正開始。以東南亞為例,國際酒店集團早已深耕多年,萬豪國際、雅高集團早在20世紀就涉足東南亞市場,洲際酒店集團2007年開始拓展越南業務,希爾頓2013年進入緬甸市場。接下來,新入局的中國公司將不得不麵臨與他們共同競爭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