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蘭醫療在離開院士光環後如何維持市場認可度?

去年3月,樹蘭醫療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家由院士夫婦鄭樹森、李蘭娟創立的醫療集團,自2021年轉虧後,近年來持續承壓,淨虧損額雖在2023年有所收窄,但主要得益於地方政府的補助。隨著新醫院擴張帶來的資金壓力加劇,公司再次衝擊IPO的意圖顯得愈發迫切。

擴張背後的高額虧損

據公開信息顯示,樹蘭醫療旗下已運營三家綜合醫療機構,同時為國內17家醫院提供管理服務。2020年,公司實現盈利6411.2萬元,但此後逐年虧損,2021年至2023年淨虧損額分別為8228.9萬元、1.11億元和1725.2萬元。盡管虧損在2023年有所收窄,但主要歸因於樹蘭(安吉)醫院獲得的8000萬元政府補助。扣除這一補助,公司的虧損狀況並未明顯改善。

樹蘭醫療表示,虧損的主要原因在於新醫院的擴張及建設成本。安吉和衢州兩家醫院分別於2021年和2022年開始運營,均預計2027年才能實現盈利。而在此之前,這些新醫院的高額運營成本和低收益將繼續拖累公司業績。

此外,樹蘭醫療仍在推進其他擴建項目,包括樹蘭(博鼇)醫院和樹蘭(杭州)醫院良渚國際醫學中心。其中,良渚國際醫學中心計劃建設2000張床位,預計2026年投入使用,但前期投入已對公司的現金流造成壓力。

收入增長與盈利難題並存

盡管擴張步伐加快,但樹蘭醫療的收入增長速度難以覆蓋成本壓力。2020年至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6.18億元、15.48億元、17.78億元和18.84億元。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的營收成本比例逐年攀升,2023年占比高達84%。

作為收入主力的樹蘭(杭州)醫院,其2023年營業收入為11.26億元,仍未恢複至2020年的水平。而新冠疫情期間核酸檢測帶來的短期收益已顯著下降,2023年醫療檢驗服務收入同比減少3500萬元,毛利率也從2022年的17.2%降至11.3%。

負債高企,擴張成本難掩

樹蘭醫療近年來的擴張很大程度上依賴債務融資。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負債總額達38.29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03.54%。這種高度依賴舉債的模式,使公司麵臨更大的財務風險。

以樹蘭良渚國際醫學中心為例,為完成土地購置和建設,公司支付了2.76億元股權收購款,並向項目公司提供了超2.5億元的貸款支持。截至2023年3月末,這些貸款才剛剛結清。然而,這種高投入擴張模式短期內難以獲得收益回報,反而進一步侵蝕了公司的流動性。

院士光環的持續影響

樹蘭醫療的最大特色在於其“院士辦醫”背景。創始人鄭樹森、李蘭娟在醫學領域的地位為公司贏得了品牌效應。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李蘭娟院士的抗疫貢獻為公司帶來了極高的公眾關注度。然而,兩位院士均已年過七旬,並先後卸任公司董事職務,如何在離開院士光環後維持市場認可度,將是公司未來的重大考驗。

此外,公司在員工福利保障方麵的不足也引發外界關注。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樹蘭醫療欠繳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金額逐年增加,最高達1150萬元。這種行為不僅可能影響員工穩定性,也埋下了合規風險隱患。

增收不增利的困局待解

對於樹蘭醫療來說,快速擴張雖能為未來增長打下基礎,但也帶來了高額負債和盈利壓力。近年來,公司通過政府補助、核酸檢測短期收入等方式緩解財務壓力,但這些手段難以持續。在新醫院盈利周期較長、核心業務收入恢複緩慢的背景下,公司未來的營運能力和資金使用效率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樹蘭醫療的招股書中提到,“公司未來的增長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樹蘭(杭州)醫院的表現以及新醫院的擴展能力”。然而,如何平衡擴張速度與財務穩健,避免“增收不增利”的風險,是樹蘭醫療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資本市場的審視下,樹蘭醫療是否能通過IPO成功補血,並走出盈利困局,仍需時間給出答案。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