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A股萬億市值上市公司寧德時代一口氣發布了18則公告,這些公告幾乎都圍繞一件事:赴港上市!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上市是因為缺錢了,急需輸血以便謀求更好的發展。可對於有“寧王”之稱的寧德時代來說,並不是個缺錢的主,為何又要赴港二次上市呢?
按官方公告所說,此舉是為進一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提高綜合競爭力。隨後,《財圈社&道哥說車》編輯也致電了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一切以公告信息為準。
賬麵不缺錢 仍需融資渠道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的最新數據,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機總量達到258.5吉瓦時,其中,寧德時代以28.5%的市場份額穩居全球首位。
作為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係統供應商,寧德時代的業績表現也相當出色。據寧德時代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貨幣資金期末餘額2646.76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2349.54億元。從造血能力看,2024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營業收入2590.45億元,同比降12.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60.01億元,同比增15.5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321.76億元,同比增19.26%。
高收益之下,近期,寧德時代還披露了2024年特別分紅方案,擬以2024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的15%即約54億進行分紅。事實上,自寧德時代A股上市以來,公司持續增強分紅能力、提高分紅水平,現金分紅金額累計已達311.65億元,單2023年分紅金額超過220億元。
這不禁讓人疑惑,資金如此充裕的寧德時代為何還會選擇赴港二次上市呢?對此,沃達福數字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在接受《財圈社&道哥說車》編輯采訪時表示,二次上市就是為了多一個融資渠道,融到的資金更多了,有利於公司的發展。張翔稱,很多公司都會在不同的市場上市,一方麵融到更多的資金,另一方麵打開不同市場的知名度。
另有某券商電新分析師上周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寧德時代上市的動因包括海外擴產急需用錢,以及在A股募資的進展可能緩慢等。至於為何選擇港股上市而不是美股,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分會秘書長林示稱,寧德時代有眾多知識產權方麵的專利,去美國上市會要求公布原材料等一係列秘方,寧德時代肯定是不願意的。再加上寧德時代占據國內很大的市場份額,會有一些涉密的範圍不能夠對外透露,且美國上市容易被拿捏,作為戰略性的企業,寧德時代是不會冒這樣的風險損害國家和自身利益的。
賦能海外擴張 打造國際競爭力
編輯注意到,就在12月10日,寧德時代宣布了最新海外大動作,公司與Stellantis集團將各持股50%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在西班牙薩拉戈薩建設一座大型磷酸鐵鋰電池工廠,預計工廠年產動力可達50GWh,總投資規模為40.38億歐元。
就此次合作,寧德時代方麵表示,本項目旨在深化公司與全球領先的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長期戰略合作關係,通過充分發揮和利用雙方在各自領域的領先優勢和資源,推動全球電動化和清潔能源轉型。
結合此次赴港上市,寧德時代旨在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拓寬融資渠道、加快海外產能布局。相較於中國新能源市場蓬勃發展,海外市場的確是一片藍海。歐美市場仍舊處於電動化早期,2024年歐洲和美國的電動化率分別僅為22%和10%,海外市場空間未來可期。對於各新能源電池廠商來說,接下來5-6年內能否抓住歐美電動化帶來的市場機遇至關重要。
目前來看,海外市場的主流玩家仍然以日韓電池廠商為主,這主要是因為日韓企業國際化布局早、投資大,2025年在歐美產能將超過700GWh。同時由於宏觀環境因素,日韓廠商充分享受了美國IRA下的補貼,從而加大了北美產能布局,進一步占領海外市場份額。
而寧德時代目前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海外市場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麵對來自日韓企業的挑戰及海外巨大的市場機會,如果中國先進企業無法“走出去”,階段性的成果將被海外競爭對手蠶食。回到中國市場,國內的動力電池玩家中誰又能具備足夠強的實力來扛起全球化的大旗?不論是技術儲備、財務表現、產品領先性還是全球化的大局觀來看,寧德時代都具備在海外進一步提升產能的需要和市場份額的能力。
東吳證券最新研報提到,公司港股上市可搭建海外資本運作平台,有助於持續推進國際化戰略。同時公司估值低,24年ev/ebitda預計為14x,而LG新能源為26x,將成為港股新能源領域的全球稀缺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