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賽道,王興統率的美團在狂奔。
11月29日,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美團本地商業營收達694億元,即時配送訂單達到71億筆,同比增長14.5%。
除了外賣、閃購,正發力的閃電倉也成新引擎。“閃電倉數量及訂單貢獻均有所提升。”財報中指出。
閃電倉是美團針對商家推出的一種獨立倉業態,定位於品類更齊全的線上超市,通過外賣配送體係,實現30分鍾送達、24小時在線的服務模式。
“閃電倉是即時零售行業最大的機會,2027年規模預計將達2000億元。”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如此預測。
萬億市值的美團,正喜見商家們積極入場。
名創優品即時零售經理吳畏告訴《21CBR》記者,公司已布局500多個閃電倉,表現最好的倉,月銷售額超30萬元。
也有商家告訴記者,一二線城市閃電倉已趨於飽和,賺錢不易。
線上增量
廣州海珠區一棟寫字樓中,有一個約70平方米的閃電倉,幾排貨架上擺滿了商品,不時有配送員上來取貨。
這是名創優品與美團合作的閃電倉“24H超級店”,自7月投入運營以來,已鋪設了1800多個SKU。
“目前還在持續迭代,目標是增加到3000多個SKU。”吳畏告訴《21CBR》記者。
該公司在國內的4000多家門店,多位於商業街和商場,對住宅區覆蓋不足,閃電倉的任務,就是承接這部分需求。
作為平台方,美團將為商家提供流量支持,根據用戶需求,提供選址、貨盤指引以及運營指導。
接入閃電倉的商家,可以基於美團牽牛花等係統,使用其理貨、揀貨、配送等功能。
品牌視閃電倉為新增量,美團則將其作為新供給。
閃電倉,最早誕生於2020年,美團當時發現,閃購業務介入了商超、便利店等業態,但消費者的部分痛點未解決,很多商家不願意為線上需求調整商品結構。
美團在內部做實驗,將供給不足的商品數據,給願意配合的商家。一年後,模型跑通,平台布局閃電倉,當年隻有約600個,2024年增至3萬多個。
最早加入的,是中小商家,慢慢地,連鎖品牌也試水。名創優品計劃到年底落地800個閃電倉,屈臣氏、卜蜂蓮花等,也有布局。
“閃電倉業態,代表了即時零售的進化趨勢。”王莆中在10月對外宣布,其閃電倉已開出3萬家,在2027年預計將達10萬家。
這相當於,未來三年開倉近7萬家,平均一天開70個。
目前,多數商家的閃電倉,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尚未覆蓋。
美團已將下沉市場,作為拓倉的一大方向。截至10月,美團的便利店閃電倉在下沉市場已達1866家。
“所有開通外賣的城鎮,都有用閃電倉做即時零售的機遇。”美團副總裁、閃購事業部負責人肖昆稱。
考驗運營
一個標準的閃電倉,麵積200平米左右,以快消、百貨品類為主,擁有4000至5000個SKU,24小時營業。
僅做線上生意,閃電倉對門店選址要求低,居民區、寫字樓都可建倉,租金成本較商超有優勢。
王莆中分享的數據顯示,同樣的麵積,倉的房租成本為1萬至2萬元,不到店租的一半,陳列SKU可達6000至10000個,約是店麵的2-3倍,月銷售額約50萬元,比店高出15萬元左右。
吳畏也向記者表示,名創優品的閃電倉麵積多在100平米左右,最高的150平方米,主要分布在一線城市。
選址和選品,是影響生意的關鍵。
“選址主要考慮兩個因素,周邊需求、租金成本。”吳畏介紹,名創優品的閃電倉,多開在住宅區,租金便宜,人員配比精簡,日常一個班次隻需一人。
即時零售的另一種模式是“小時達”,實體商家入駐平台,為門店周邊5km內的消費者提供服務。
閃電倉與小時達業務,貨盤的重合度不高。
拿名創優品來說,其小時達業務主打商品,多是IP商品+小剛需,倉店則以應急需求和大剛需為主。
吳畏提到,其新店的首批貨,會根據實體店的熱銷商品數據,結合美團的建議配貨,之後再根據銷售情況調整貨盤。
“店裏賣得好的商品,我們會在倉裏賣。如果反饋不好,會分析原因,並嚐試能不能在線上做成爆款。”
吳畏表示,為了把控商品,名創優品還單獨為閃電倉匹配了中後台團隊。
其海珠區的倉店中,熱銷商品是一次性旅行用品、洗臉巾、生活日用品,以及辦公人群常用的鼠標、藍牙耳機等。
選品也有差異,名創優品的“24H超級店”和線下門店的商品差異率,預計將達到70%。據稱,閃電倉給其帶來累計過億的銷售額。
平衡盈利
於很多中小商家而言,入局閃電倉更核心的目標是,賺到錢,活下去。
一位行業人士告訴《21CBR》記者,一個閃電倉入門門檻在25萬元以上,大頭是貨品成本,開倉投資額在20萬元至50萬元,剩下的主要是房租、貨架、人員成本。
沒有線下客流,閃電倉極重運營。
“其賺錢模式,是通過1分錢的可樂、礦泉水等剛需高頻產品引流,再靠低周轉、高毛利的品類來賺錢。”
一位閃電倉創業者提到,運營人員需要把可能賺錢的商品提前配備好,同時保證采購價、庫存合理。
難點在於盈利。
引流款的產品基本是平進平出,甚至虧本銷售,有利潤的產品又很難選品,等打造成爆款時,競爭就會加劇。
SKU一旦變多,采購價格優勢就會減弱,增加庫存積壓風險。
據他觀察,做得好的,是一些百貨店的老板,他們本身就有供應鏈,議價能力強,知道什麽可能成為爆品。
這也是連鎖零售的優勢,大玩家加碼閃電倉漸成趨勢,留給“小散”的空間變小。
“在爬坡期,新倉會通過超額流量投入,獲得銷量基礎和係統權重,單量穩定後靠百貨商品盈利。”
上述閃電倉創業者提到,這兩年,一二線城市不斷有新倉湧現,投流成本提高,每個新倉都用優惠引流,對老倉單量影響較大,“留給創業者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為了獲取更多訂單,大部分商家會多條腿走路,同時接入抖音、京東、餓了麽等流量平台。
隻是,訂單大頭,仍來自美團。
也有很多商家走向下沉。三四線城市更多是熟人關係,消費者更願意在線下購物,即時零售的需求相對小。
“越往下沉走,消費者對美團的感知沒有那麽強。”一位零售商告訴記者。
撬開下沉市場,才有更多可能,這考驗美團閃電倉團隊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