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酒店暴利時代,中國為何掉隊?

中國沒有easy money。

領域|酒店業

欄目| 文旅商業評論

01

最近,仲量聯行發布了第三季度酒店投資趨勢報告,全球酒店業繼續一片紅火。

從酒店業最重要指標RevPAR(每間客房產生的收入)來看,全球酒店RevPAR與2019年相比飆升了13%,今年全球酒店迄今總交易額也增長14%,達到421億美元。

不過,各大酒店集團三季度財報顯示,中國酒店市場與全球酒店強勁的增長趨勢呈現相反態勢。

例如,洲際酒店集團酒店及度假村公布了業績,如果將中國地區排除在外,其實業績表現不錯,其中國地區RevPAR下降了 -10%以上,而歐洲、中東、非洲和亞洲地區的RevPAR增長了4.9%。

總體而言,受中國市場拖累,洲際全球RevPAR 增長了1.5%,低於上一季度 3.2%的增幅。

萬豪近期三季度財報顯示,大中華區酒店係統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下降了7.9%,但全球RevPAR增長3%,其中歐洲地區RevPAR同比增幅最高,為9.5%。

萬豪預計第四季度中國地區RevPAR將繼續呈負增長態勢。

再看溫德姆,今年三季度旗下全球酒店RevPAR同比增長1%,但大中華區酒店的RevPAR同比下降了10%。

凱悅酒店集團今年三季度旗下全球酒店RevPAR增長3%,但從地區來看,歐洲區域酒店RevPAR同比增長15%,大中華區酒店RevPAR下降6.7%。

希爾頓酒店集團沒有公布單獨中國市場的RevPAR收入,但其亞太地區酒店表現不佳,入住率、ADR和RevPAR均出現同比下滑。

不僅國際酒店集團,從已公布財報業績的國內酒店集團三季度業績來看,亦承壓明顯。

2024 年第三季度,首旅酒店集團RevPAR比去年同期下降 7.8%;平均房價244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5%,出租率 69.7%,比去年同期下降1.8%。

2024年第三季度,錦江酒店中國境內酒店的平均房價、RevPAR也均有不同幅度下降。其中,中端酒店RevPAR同比下降10.78%,經濟型酒店同比下降4.67%。

穿透這些財報數字,一個有些尷尬的現實是:在這個全球酒店暴利時代,中國酒店市場明顯增長乏力。

02

去年酒店業還在引領國內消費複蘇,今年的中國酒店市場到底怎麽了?

國內出境遊抬頭、供給增加帶來的內卷、消費者謹慎支出是國內外酒店集團今年在中國市場遭遇陣痛的主要原因。

最近,各大酒店集團紛紛把中國市場業績不振指向出境遊。

隨著跨境旅遊的恢複,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選擇出境旅行,這無疑對國內酒店業造成了一定衝擊。

尤其受免簽政策和匯率變化的影響,"新馬泰"和日本等目的地成為今年出境短途遊的熱門選擇,這種趨勢直接導致了國內酒店市場客源的流失。

新加坡環球影城/旅界實拍

希爾頓就認為來自東南亞市場的虹吸是中國市場業績不振的原因之一。

該集團CEO納塞塔在電話會中解釋,“受一些亞洲國家對華免簽政策的影響,中國國內遊客赴東南亞旅遊的熱情高漲,但入境中國的外國航班數量不足,這很難彌補市場的缺口,市場修複還需要時間。”

萬豪也指出惡劣的天氣和較富裕的中國消費者出國旅遊對其國內業績造成影響。

外匯局最新數據印證了酒店集團們的看法,由於今年前三季度居民出境旅遊、留學等持續恢複,旅行逆差已經高達1582億美元,同比增長30%。

除此之外,受去年國內酒店業報複性反彈影響,國內酒店供給增加帶來的內卷亦不可小覷。

Lodging Econometrics發布的《2024 年第三季度中國酒店在建項目趨勢報告》顯示,截至本季度末,中國酒店在建項目總數達3853個,客房總數達703,312 間,項目數同比增長4%,客房數同比增長3%。

國聯證券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1月19日,中國酒店(15間房以上)數量為34.4萬家,達到2019年末的102%;客房數為1831萬間,為2019年末的98%。

普洱半山酒店/旅界實拍

另據錦江酒店、首旅酒店最新財報,2024年三季度,錦江酒店新開業酒店469家,淨增開業酒店248家,已開業的酒店合計達到13186家。首旅酒店三季度季度淨開店273家,酒店總量增加至6748家。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國內遊客、企業在酒店支出方麵呈現謹慎趨勢明顯。

今年以來,社交媒體上不乏有酒店常旅客抱怨,公司給報銷的酒店價格區間下調,保級難,而消費需求的不穩定性直接影響酒店行業的基本盤——入住率和收入。

由此,經曆了去年國內酒店業的高基數,今年酒店集團業績逐漸“戰術性回調”也是必然現象。

03

前段時間,日經記者問了凱悅酒店首席執行官馬赫瀾一個頗為犀利的問題:

中國房地產市場惡化導致消費低迷,這對酒店業務有影響嗎?

馬赫瀾認為凱悅長期預測和戰略沒有改變,中國的房地產不景氣主要是在住宅領域,而不是酒店,酒店行業仍然存在供應不足的問題。

凱悅酒店集團CEO馬赫瀾

換言之,凱悅依然要在中國市場繼續發力。

中國市場是國內酒店集團的基本盤,也是外資酒店集團無法放棄的肥肉,隻是未來發展方向或許會出現更多融合趨勢。

比方說,最近凱悅與央企華潤置地,錦江酒店(中國區)與雅詩閣中國相繼成立合資管理公司,希爾頓與民營酒店品牌君亭也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國內外酒店集團聯手開發國內酒店市場成為一種新的現象。

從簽約內容來看,外資酒店集團希望借助本土酒店集團的力量開拓更多中端、中高端酒店品牌,且拓展輕管理酒店品牌。

比如,根據凱悅和華潤置地的初步計劃,雙方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潤凱控股有限公司將開發和管理位於北京、深圳、成都、杭州和日照的六家現有木棉花品牌酒店,以及位於紹興和上海的兩家全新木棉花酒店,這些酒店都將加入凱悅臻選或凱悅尚選品牌係列。

再比如,雅詩閣與錦江酒店將成立合資公司,旨在中國推進中高端商旅型公寓酒店品牌Quest和錦江酒店旗下社交型公寓酒店品牌——憬黎。

憬黎公寓酒店效果圖

外資酒店集團強在品牌效應,國內酒店集團更懂中國市場,兩相結合既是雙方的妥協,也是對當下中國市場更清醒地認知。

事實上,盡管當前國內酒店業麵臨諸多挑戰,一些國際酒店集團從中也觀察到一些不同的市場訊息。

正如出境遊拉低了今年國內酒店市場收入,但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愛默爾認為國內出境遊的增長反而是中國國內酒店市場一個積極信號。

“表明中國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和能力正在逐步複蘇,顯示了中國旅遊市場的巨大潛力。”

中國酒店市場擁有世界最大的旅行人口基數、多元的旅遊形式,今年前三季度的“陣痛”會倒逼國內外酒店集團作出更多營銷策略、品牌上的調整轉向。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