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樸的食材、地道的吃法、濃鬱的人情味,構成了我們對早餐的記憶。
而這個龐大的早餐市場,目前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品牌,商家分散、盈利能力弱是當前早餐市場的普遍困境。
不少餐飲企業通過優化供應鏈或自建中央廚房的模式,以實現品牌連鎖門店的快速擴張。
1
隻掙“辛苦錢”的早餐市場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晨之計在於餐”,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極為重要的一餐,“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消費升級,國民對早餐的需求度越來越高,我國早餐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增加。
根據英敏特聯合國金證券研究所的統計數據,中國早餐市場規模龐大,在2019年時就已達到1.8萬億元,2020—2025年中國早餐市場規模以7.7%的複合增速持續增長,2025年可達2.6萬億元。
龐大的早餐市場,吸引了眾多企業入局。中式快餐品牌如西少爺、鄉村基等紛紛涉足早餐領域,茶飲品牌如古茗、喜茶、奈雪也紛紛推出早餐產品。此外,街邊小店也積極增加早餐品類。
雖然早餐市場規模龐大,但早餐也更多是“辛苦錢”。
一方麵,白領希望能在10元以內解決早餐問題,據便利蜂發布的《白領早餐報告》顯示,94.2%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希望將第一餐的費用控製在10元以內。
另一方麵,許多餐飲品牌紛紛下調早餐價格。奈雪的茶、必勝客、大師兄等品牌餐飲店推出售價9.9元的早餐活動,價格下調的主要原因,既有供應鏈的優化,也有受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被迫壓縮利潤空間。
2
多輪迭代 依然難以走出“小、散、亂”困境
根據新食材梳理,我國早餐大體分為4個階段,目前處於數字化、品牌化和跨界化的競爭發展態勢。
1.0階段,以流動的路邊攤、夫妻店為主,師傅現做豆漿油條大餅,顧客即買即走。這個時期的早餐店以個體經營為主。
2.0階段,2008年商務部啟動早餐示範工程,便民早餐便陸陸續續進入各個城市。以便民早餐車的形式在街道、社區門口進行早餐售賣。
3.0階段,2016年,國家推進城市化的進程加快,早餐工程“退路進店”,早餐工程持續升級,無證照路邊攤被取締。
4.0階段主要包括三個方麵,一是數字經濟不斷發展,掃碼支付、手機點單、自助早餐櫃取餐、無人早餐車供餐等“智慧早餐”的出現使得數字早餐經濟發展駛上快車道;
二是餐飲店品牌化意識增強,規模化建設加速,連鎖門店增加,同時企業注重供應鏈的搭建,促進了包括中央廚房等產業鏈快速發展;
三是跨界競爭加劇,非早餐餐飲店甚至非餐飲店增設早餐版塊,搶占市場份額。
雖然早餐市場經過了多輪迭代,但總體而言,目前我國的早餐市場依然以成千上萬的路邊攤和街邊店為主,整體規模處於散亂、不集中,品牌化和連鎖化雖然在近幾年有些起色,但普及程度相對於整個市場還是較低。
3
供應鏈的風終於吹到了早餐領域 萬店時代或將到來
2023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傳統優勢食品產區規模不斷壯大,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形成百億龍頭、千億集群、萬億產業的發展格局”。
今年10月,工信部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重點培育工作的通知》,要組織開展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重點培育工作。
近年來,圍繞“產業特色化”和“特色產業化”,各地湧現出大量特色食品產業集群。
如武漢熱幹麵產業集群、川渝火鍋底料產業集群等,都將其獨特的地理環境、食材、工藝等發展成為產業特色,開創出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以特色為核心實現可持續發展。
擁有萬億規模的早餐市場,也同樣因其特色的地方優勢及文化屬性,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與重視,通過“特色產業化”的路徑,政企合作,將地方特色早餐標準化、規模化,不斷擴大早餐市場份額。
特色美食的產業化離不開供應鏈的高速發展,如西式快餐麥當勞、肯德基等早餐,均是通過標準化的供應鏈實現門店的快速擴張。近幾年,中式早餐也開始有意識的布局供應鏈體係,助力連鎖早餐店由千店邁向萬店時代。
近日,武漢舉辦了2024中國早餐供應鏈產業發展大會,會上,武漢熱幹麵、河南胡辣湯、西安肉夾饃、重慶小麵等多個地方特色早餐企業代表分享自身發展經驗,其中,“供應鏈”“中央廚房”“地方特色”作為高頻詞匯被多次提及。
特色美食產業化的一個核心是標準化,通過自建中央廚房或者與供應鏈公司密切合作,原本的地攤早餐呈現出規模化的發展趨勢。
在早餐供應鏈市場,傳統中式餐食均可標準化製作,包子、豆漿、油條等產品。
如“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的包子;致力於鄉村振興的同福集團,主要早餐產品包括同福饅頭和碗粥;邯鄲頂鮮食品的餛飩、燒麥等速凍早餐麵點;擁有16萬畝大豆種植基地的龍王豆漿,則專注於提供早餐豆漿和豆漿粉;青龍滿族自治縣滿族飲食文化的特色美食,在旗黏豆包、栗丁窩頭等;將公司定位為“星級早餐”的樂肴居,推出米漢堡、飯團等特色早餐品類;專注食材供應的千味央廚,其糍粑油條廣受市場歡迎。
通過供應鏈,標準化的早餐產品送至下遊銷售渠道,包括傳統的餐飲門店,如早餐店、快餐連鎖、茶飲店、早餐車等,另外商超、便利店也是早餐的優質銷售渠道。
部分跨行業的早餐店(車)也開始在市場流行起來,如地鐵等運輸服務業,也和供應鏈企業合作,推出早餐銷售渠道。
除了與供應鏈企業合作,一些早餐企業開始自建中央廚房,同樣是通過標準化的產品模式,實現品牌店的連鎖布局。
如大會上三鎮民生甜食館的第四代傳承人羅曼玲介紹目前企業通過自建中央廚房的模式,開放加盟,通過規模化實現品牌化運營。
標準化是相對而言,供應鏈企業或者餐品連鎖企業還要結合每個地方不同的民俗文化,對自身早餐的口味、口感、規格等方麵進行調整,以滿足不同地區的差異化需求。
以武漢熱幹麵為例,從麵條、麻醬,到蘿卜丁等小菜配料,調味品則包括辣椒、醋等,另輔以豆漿等配飲均可以通過供應鏈實現產品的標準化供給。
除了標準化,供應鏈建設還要特色化,湖北省調味品協會常務副會長鄒愛軍表示,調味是連接不同早餐文化的重要橋梁。
獨特的調味不僅能夠提升食物的味道,還能增加食品的營養價值。調味品的發展必須緊跟消費者對健康和便捷的需求,同時也要尊重和保留各地早餐文化的獨特性。
標準化+特色化的供應鏈,推動早餐市場規模再提升,相信不久的將來,早餐連鎖企業也會迎來“萬店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