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萬億大市場,低空經濟

過去100年,現代工業王冠上最亮眼的寶石之一就是汽車工業。去年全球汽車市場規模高達5.08萬億美元。

但說到底,汽車隻能在二維平麵上跑,要是能飛起來,拓展到3維時空,發展前景不就能成倍增長了嗎?

於是,早在2021年,咱們就把地麵以上一千以內,大概333層樓高的低空空域納入了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2024年3月,低空經濟更是作為新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低空經濟到底都能幹些啥?3.5萬億大市場又是怎麽得出來的呢?

第一,還記得互聯網科技興起以後,國內出現了互聯網加一切的創業浪潮嗎?

也就是用互聯網去結合各類消費場景,互聯網加出租車成就了網約車,互聯網加餐廳成就了外賣。低空經濟也差不多可以加一切,最容易想到的是載人的低空加通勤加旅遊和無人的低空加配送。

2023年底,廣州和合肥都試飛了無人駕駛的電動垂直起降小飛機,正式交付以後會用來做城市觀光。

2024年2月,能坐五個人的電動小飛機從深圳跨海飛到了珠海,原本2個小時的車程一下子縮短到20分鍾,關鍵還不堵車,預計2026年可以正式投入運營。

從2017年到現在,光是美團一家企業就在深圳、上海的七個商圈開辟了17條無人機配送航線,累計送出了18.4萬單低空外賣。

第二,2024年3月,深圳公布了非常詳細的低空經濟試驗區建設方案,把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分成四張大網,

第一張是硬件設施網,包括低空飛機的起降站、充電站和檢修站。

第二張是空中通信網,包括導航、通信、電子監控、氣象預報。

第三是飛行航路網,你可以想象成空中的紅綠燈係統。

第四是數字服務網,就是收集各項數據便管理。

很明顯,每張大網的背後都是一大批硬件廠家和軟件服務商。更關鍵的,深圳的建設方案列示了第一批投資項目,其中民間投資的占比竟然高達96.4%,而且比較分散,大中小企業都能參與。

根據賽迪顧問的預測,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未來也能形成每年至少一萬億的大市場。

第三:類比汽車工業,這又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關鍵現在全世界就屬咱們的優勢是最大,因為低空飛行器的產業鏈和新能源汽車基本是共享的,隻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升級改造就行了。

新能源汽車有純電、混動和氫能三大類,低空飛行器也一樣,但要求的能效比更高,畢竟你得飛起來還得飛得遠。

比如同樣重量的電池,飛機上的要比汽車上的度數更高,低空飛行器的外殼材料要比汽車更輕、更堅固,傳感器和雷達的覆蓋範圍要更廣。

所以你看幾乎所有新能源汽車涉及到的零部件,低空飛行器都能帶著再升級一波。別忘了,現在汽車的內需和外需都在放緩,整個產業鏈被迫陷入了價格內卷,低空經濟恰好是個救命稻草。

根據賽迪顧問的預測,低空飛行器產業鏈未來能形成每年至少1.5萬億的大市場,三塊加一起正好3.5萬億,而且是每年。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