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降息出意外?特朗普難救美國敗局?

話說特朗普最近又放出風來,要是他再當選美國總統的話,肯定會大刀闊斧地降息!

那這種事情真的發生的話,當然夥計們,咱們這陣子享受的財富飆升的好日子可就要走到盡頭。

中國早有準備

不過別慌,這都是早晚會發生的事情,我們可早就有心理準備了。

話說眼下的形勢可不容忽視。美聯儲在11月份降息25%的可能性高達91.1%哦,看到這兒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心髒都快跳出來了?

CME美聯儲觀察預測11月份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更是驚人地達到了91.1%。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絕對算得上是世界經濟大舞台上的一出壓軸大戲。

因為近期世界已經開始有所反應,美元資產卻集體下跌,按理說美元也該跟著跌下去才對。

但為啥美元反倒變得這麽堅挺呢?這背後可是有緣故的。

全球都在不斷地遠離美元,而美國為了穩住自己的信用,不惜讓自己的盟友們一個個破產。

首先說說日本那邊,新任首相石破茂一上台就喊話稱,日本央行不能操之過急地加息,而應該慢慢放慢加息的腳步,結果導致日元從大約140的高位猛烈砸下來,目前已下滑至152,創下了半年以來的新低。

再來看看歐洲那邊,歐洲央行直接宣布從今年10月開始連續四個月降息,這簡直就是明目張膽地給市場捅婁子嘛。

歐元、英鎊、日元、加拿大貨幣全部走下坡路,眾人把美元捧得老高。

美元早已不再強勢

問題就在於,這基本上隻是一種假象,因為美元漲上去了也沒能吸引全世界的資金買進。

要說美國的重要金融工具,自然非美債莫屬了。

咱們都清楚,美元的金融霸權循環,必須要有美元帶動全球的資產回流美國購買美債,以此來支撐美國的財政赤字,這樣整個循環才能順利進行。

因為現在美國每年財政支出的第二大項,已經變成了美債利率。美債的利息要支付超過1萬億美元,僅次於養老金和社保,甚至已經超過了每年的軍費開支。

為了降低利息,美國按理說應該降低利率,這也是美聯儲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一旦美聯儲繼續降息,那麽就意味著我們在這場與美國的金融大戰中取得了初步勝利。

要知道過去十幾年,美國還沒有失敗過,特別是美元潮汐的打法往往都能讓美國再次收割,繼續掠奪別人的勞動成果。

但是,中國的核心就是自主可控和完善的工業體係,這個是美國一開始就沒有預料到的,結果就是越打越頭疼,最終拖垮了美國自身。

所以說,過去美國之所以能割全世界的韭菜,歸根結底並不是隻有美元這一把手槍,真正的殺手鐧其實還是當時美國強大的生產能力。

而現在美國產業空心化嚴重,大多數人都忙著玩金融遊戲,琢磨如何空手套白狼。等到全世界都被割了兩茬後,大家也都醒悟過來了,明白了美元早已不再是硬通貨,真正的硬通貨其實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和工業產能。

想象一下,當美聯儲這隻全球金融市場的巨無霸大手輕輕一揮,降息25個基點時,將會引發多麽劇烈的風暴呢?股市、債市、樓市,甚至包括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可能因此受到影響,而這91.1%的概率,幾乎就是在告訴我們,降息已經近在眼前了。

第二次降息嗎

其實美國降息的一個點是來自於我們的科技突破,也是美國實行降息的關鍵。

近期我國成功地自主研發出光刻機,並實現了量產。盡管目前我們生產的光刻機技術仍處於較為初級階段,但滿足普通應用需求已完全沒有問題。

另外,咱們自己生產的芯片不僅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還能大量出口海外市場。這足以說明,我國在工業化製造領域已經彌補了長期以來的短板,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自主。

所以美國不管什麽方麵都無法對我們形成壓製,這才是美國選擇繼續降息的原因,有點破罐子破摔了。

同時,受到我國洲際導彈的震懾以及我國A股市場持續上漲帶來的壓力,早期曾表示要加大降息力度的言論突然轉變為稱將延緩降息幅度。

降息趨勢已經無法逆轉,未來更不會輕易結束。

在此,我想具體解釋一下特朗普的觀點。作為商人出身的總統,特朗普極其重視商業發展,其中最令其反感的便是高利率環境。

因為高利率會使企業麵臨嚴重的資金成本壓力,阻礙各行各業的發展。同時,社會大眾也會選擇將錢存在銀行賺取利息,而非積極投資於實體經濟。

此外,特朗普大力推動製造業回歸美國,並結合自身政治主張,對高利率環境非常厭惡。考慮到美國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高利率的環境,想要振興製造業幾乎難以實現。

因此,特朗普明確表示,倘若當選總統,便會極力主張降低利率,並且此舉並非表麵功夫,而是切實可行的計劃。

對於我國而言,這意味著至少有兩個好處。

一是從貨幣角度來看,我國無疑將享受到降息的“福利待遇”;

二是從資產投資角度來看,這意味著我國將繼續沿襲降息周期,當然,每次降息都會帶來機會與挑戰,我們需要謹慎應對。

美聯儲降息決策背後往往會伴隨著資本市場的大起大落進行,所以要麽謹慎地參與其中,要麽就是保持一定的冷靜頭腦看待這場瘋狂。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