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巨變!存款正在進入無限"休眠期”

1

利率下調的風,再一次吹到了每個人身上!

最近,國有大行再次下調存款利率。其中,三個月期、半年、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均下調25BP,現在利率已經來到了0.80%、1.00%、1.10%、1.20%、1.50%、1.55%。

7天期存款利率下降25BP到0.45%,1天期存款利率下降5BP到0.10%。

大家可能都沒有緩過神來,這不是3個月前才降過嗎?怎麽又要降息了,而且這次的力度更大,現在每一輪大降息,大中小行幾乎無一幸免,直接把儲民們打個措手不及!

其實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銀行已經緊急下調過5輪利率,加上這一次已經是第六次。

早在一個月多以前,我就跟大家分享過,這輪降息,是新一輪降息潮的開始,並不是結束。

這次在大銀行紛紛降息的情況下,中小銀行跟進的速度也異常的快。

數據顯示,截至10月中旬,已有海南、貴州、雲南、河南等地區超15家中小銀行宣布下調存款掛牌利率,部分銀行利率下調幅度高的,降幅達50個基點。

這一輪降息過後,利率再次逼近“1”字頭。

今後,在銀行端,再也找不到2%以上的定期存款了。而更長期限的三年、五年期定期利率,今年也出現了利率倒掛的現象。

這說明,未來利率還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

2

其實不單是銀行的存款利率下降,其它低風險產品的收益這兩年也陷入了滑鐵盧。

大額存單,高利率的長期產品已經基本停發了。

少有的幾個活口,收益也基本與同期限定存持平,利差早已不複當年。

大家都熟悉的餘額寶,目前收益已經降到了1.4%,沒法看。

今年火熱的國債,7月降完息以後,已經來到了“2”以下。

大家看下圖,四年前國債收益還有3%多,即便是今年5月以前,收益還有2%以上,轉眼幾個月過去,就回落到了2%以下。

5年期國債收益,同樣在下跌,目前5年期國債收益也僅有1.78%。

關鍵是如此低的利率,在7月發行的線下20年超長國債中,產品上線不到十分鍾,直接被一掃而空。

要知道,低利率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影響非常大,利率作為國民經濟運行之錨,央行的目的是下猛藥拯救樓市,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在經濟領域的其他方麵產生連鎖反應。

之前經濟好利率高的時候,大家辛辛苦苦奮鬥賺個100萬,利率高達4%,每個月收益還有3500多,每個月省吃儉用一下,勉強也足夠躺平,即便工作不如意了也能說走就走,沒有那麽多的煩惱。

現在呢,這點利率肯定不行了。

低利率時代的開啟,意味著每個人的收益在大幅下滑!

比如利率從3%降至2.5%的情況下,投100萬10年,就少賺6萬元;投20年,少賺16萬;投30年,少賺33萬;投40年,少賺57萬;投50年,直接虧94萬,一個本金的錢,很多人沒算過這筆細賬,差距真的非常誇張。

每一次利率大幅下調,對我們廣大老百姓而言,最大的侵蝕就是利息收入,當然同時也會在宏觀層麵帶來更大衝擊,比如人民幣也可能貶值,近期離岸人民幣就又在一次擊破7.1的大門。

3

很多人可能還比較疑惑,現在利率降這麽快,將來有沒有可能回頭?

從眾多國家利率走勢來看,基本不太可能。

利率一旦下降,就不會回頭,大概率隻會越來越低。日本、英國、瑞典、美國等發達國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再給大家看一張圖:

利率持續下降,根本原因其實就是經濟增速放緩。

站在當下,目的主要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降低企業和居民的融資成本,刺激投資和消費。

大家想,如果經濟增速是5%,意味著企業平均隻能賺5%的收益,那它給到你能有2%就不錯了。

隨著經濟體量越來越大,經濟增速放緩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

我之前說過,歐美那些發達國家的今天其實本質就是我們的明天,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不要覺得我們不一樣。

結合當前情況來看,最新存款數據顯示,2024年8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為305.05萬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為297.14萬億元,同比增長6.6%。在前八個月中,人民幣存款增加了12.88萬億元。

再回頭看,22年、23年存款增速都是在15%以上,存款越堆越多,各大銀行的淨息差持續收窄,銀行壓力越來越大。

最新公布的上市銀行業績顯示,平安銀行Q3營收345億,同比-12%;淨利潤139億,同比-2.8%,數據上看,今年銀行是十分艱難的一年。

銀行不可能天天這麽虧下去,那怎麽辦?隻能繼續降利率,未來無風險產品的利率還會繼續降,2%、1%,甚至連1%都守不住。

4

利率下行的當下,普通人到底該怎麽應對?

說實話,沒有太好的辦法,個人在大時代麵前,總是渺小的。

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抓住機會提前鎖定利率。

往後想要躺著賺收益,會越來越難。未來我們這代人養老、孩子的教育,必須得提前準備,如果有機會,可以盡早鎖定利率。

時間越往後,難度肯定會越高,可能再猶豫個幾年,無風險產品的收益就會再下一個台階。過去十年,享受到的發展紅利的人本來就不多,未來十年,肯定還會變得越來越少,到零利率的時候,紅利也就消失殆盡了。

根據興業銀行上半年三金客戶資產配置情況顯示,資產主要投資方向在風險較低的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以及理財產品,占資產投資比例的86.8%,較上季度小幅增加0.8%。而高波動資產中,股票、海內外股票基金、外匯、黃金的需求均小幅下降。

令人驚奇的是,在儲蓄險方麵,人壽險的配置比例高達24.46%,環比繼續保持正增長,在低利率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年金、儲蓄險的方式鎖定未來利率。

這背後,有這樣一組數據在刺激著每個人的神經。

調查顯示,當前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隻有23.4%;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0.7個百分點。

現在老百姓的意願就是存錢、存錢、還是存錢。

在不確定事件和全球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那些能夠洞察時代脈搏的智者,總是能從曆史的長河裏提取出寶貴的智慧。

在規劃家庭財務時,他們能夠合理利用保險工具,幫助家庭應對經濟長期轉型帶來的挑戰。

其實我們每個人,增加儲蓄險的投入本身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它能讓我們每個人鎖定當前利率。

從長遠來看,利率有可能會趨近於零,因此,提前鎖定利率實際上就是在為未來賺取利息。

在未來3-10年的時間裏,最明智的投資策略應該是以防守為主,同時確保資產的增值至少能夠跟上通貨膨脹的步伐。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