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正在經曆分化。
最近,大家都在議論樓市、股市,但所有人都忽視了924會議裏很重要的一條,924新政發布會上,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會上提了一個重磅政策,也就是續貸三條:
1、所有小微企業在貸款到期後,符合實體經營性要求的,可無還本續貸;
2、不因續貸單獨下調風險分類;
3、續貸政策範圍擴大到中型企業。
看這三條可能還不能理解,我用大白話給大家具體說一下。
第一個就是之前在銀行有貸款的小微企業,隻要你是真的用來做實業,不是搞投機,貸款到期以後,可以直接不用還本金,能夠接著再貸款;
二是你在續貸的時候,銀行不能因為你這公司現在困難,經濟情況不好,就故意找麻煩,不給續貸;
三是以前的政策隻顧及到小微企業,現在擴大到了中型企業,也就是製造業營收<4億也能享受到這樣的服務。
這個續貸三條其實才是樓市、股市的根基,因為隻有企業基本麵修複,大家都賺錢了,整個市場經濟才能好轉。
除了這個續貸三條,上麵還出台了《民營經濟促進法》,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主要針對金融機構,銀行、借貸平台等等的條款,目的就是讓他們放寬鬆,多給中小企業一些機會,多多照顧民營小微企業,要有更寬鬆的貸款容忍度。
促進法還談到不許搞霸王條款,貸款銀行、機構覺得這家公司快要死了,就撤回資金,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綜合看,這就是很明確救中小企業的信號,上麵的政策這次真用了很多心思,一方麵不僅把錢的路徑和支持方向說清楚了,另一方麵還把可能出現的風險也做了規避。
這次的政策就像給中小企業送去的“及時雨”,讓它們能夠度過難關,繼續為社會創造價值。
背後的目的,就是通過給中小企業“發錢放水”,保證最廣大普通人的就業,以及我們經濟活力的基本麵。
中央扶持中小微企業,一直都在進行,隻是每個階段的力度和任務不一樣。
今年6月,財政部、工信部就發布過《關於進一步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決定2024至2026年聚焦重點領域通過財政綜合獎補方式,分三批次重點支持“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
其中,2024年首批先支持1000多家“小巨人”企業,每家企業連續支持三年,最高600萬元。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注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目前已經超過1.2萬家。
從行業分布來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布前十的行業中,有9個屬於製造業領域,其中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製造業、專用和通用設備製造業等行業是“小巨人企業密集度最高的行業。
這些行業培育專精特新的最初目標是攻克中國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尤其在芯片、發動機等領域的短板。
根據財政部數據,2021~2025年,中央財政累計計劃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其中2023年中央財政下達12.7億元。
中央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原因很簡單,這些企業解決了大量的就業,貢獻了不錯的GDP。
眾人都知道,在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這幾組數據也被稱為“五六七八”。
今年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增加值同比增7.1%。
中小企業貢獻如此之大,但他們在正規的融資渠道中,往往被各種各樣的信息差與硬門檻拒之門外。
市場調查數據卻顯示,小微經營者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率都在收縮,小微企業淨利潤率均值為4.7%,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小微經營者現金流平均隻可維持2.8個月。
現金流不足,唯一的渠道就是找銀行貸款,但不少小微企業存在由於“無報表、無信評、無抵押”的情況,進而則會在融資中帶來“高成本”“高風險”和“高價格”,這樣就導致企業主在金融體係裏的信用拿不到。
沒有錢,談何發展?
很多從來沒貸過款的公司,一般也沒有信用記錄,而沒有信用記錄,也就貸不到款,貸不到款,最終企業的終局就是因為短期的經營困難而不得不關閉。
這幾年,市場需求疲軟,企業經營成本和稅費壓力都在上升。
我們通過銀行的貸款數據可以看到,傳統銀行經營性借款的占比自2023 年一季度起持續快速攀升,繼2024年一季度成為小微第一大對外融資渠道後,二季度占比進一步上升至21.1%。
融資成本繼續增加,壓力給到創業者。
如果中小微企業主們不怕吃苦,那他們怕的是什麽?
當然是怕對未來沒有信心。
調查顯示,小微經營者對2024年信心指數繼續下降,三季度信心指數為49.7%。從分項信心指數看,小微經營者對於市場需求、營業收入和雇員規模的信心指數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創業者們對未來信心的缺失,最終都會體現在“關閉潮”。
再給大家一組數據,2024年上半年,餐飲行業超過100萬家餐企倒閉,相當於去年全年的總和。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國內餐飲相關企業新注冊量達到134.6萬家,而注銷、吊銷量也達到驚人的105.6萬家。今年僅僅第二季度,倒下的餐飲居然有60萬家。
裝飾企業,截至2024年8月16日,有超過60家裝飾企業被發布破產文書。
照明行業,截至2024年6月28日,已有30家企業進入破產清算階段。
顯然,宏觀層麵的寒冷正逐步滲透,帶來切身的痛感。
不管是餐飲行業,還是裝飾行業行業,本質上,都關係著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說白了,小微企業好不好,決定了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到底幸不幸福。
這幾年,外需疲軟、產能過剩、人口紅利下行所帶來的需求不振,已經傳導到了小微企業。
通過二季度的數據便知,小微企業,過得很不好。
小微企業平均營業額為11.7萬元,同比下降2%,較一季度環比下降4.6%。小微企業平均利潤率為4.7%,同比下降0.8%,較一季度環比下降0.4%。
宏觀上是數據,微觀上寒氣一直向下傳導到每個人身上。
數據顯示,19%的企業,減少了人員雇傭;14%的企業,減少了營銷和宣傳成本。
小微企業在降成本,身在這片土地的每個人,都感受著寒意,於是給中小企業“發錢放水”就成了必然。讓這些企業能夠渡過難關活下去,進而保證最廣大普通人的就業,以及我們的經濟活力,才是最重要的。
中小微企業,他們既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創新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市場生態鏈中最弱的環節。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的底色,小微們的故事依然扣人心弦,而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背後的資金支持。
在大變局下,要使金融資源真正下沉,惠及小微企業和個人,需要找到一個有效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