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韓璐 編輯丨譚璐
寧波富商馬建榮,生意大好。
他手握耐克、優衣庫等大牌的代工業務,其實控的申洲國際,1-6月營收約130億元,淨利潤30億元,大漲近四成,創下新高。
國慶前後,申洲國際的市值,一度重返千億港元。馬本人以超400億身家,位列胡潤2024全球富豪榜。
馬建榮將業績增長,歸因於整體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和海外新工廠的規模擴大,效率持續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馬在海外布局了充足的產能,海外的資產占比已經過半。
加碼海外
“(申洲)轉向東南亞已經很多年了。”
一位外資運動品牌從業者向記者表示,節省成本是很大的考慮,“在不同市場都有供應商,可以縮短產品交付周期。”
以柬埔寨為例,根據當地最新規定,製衣、製鞋、旅行用品行業工人,最低薪資為每月208美元,折合人民幣不到1500元。
一位柬埔寨華人告訴記者,208美元是最低標準,加上補貼和加班費後,通常月薪為300-400美元,旺季高達500美元。
相比之下,國內的人力成本至少翻倍。
一位國內服裝廠負責人對《21CBR》記者表示,工人的平均月薪約7000-8000元,計件製下,最高可達萬元,算上獎金福利會更高。
東南亞成為代工廠降本的好選擇,又不止於此。
“就鞋服來說,中國供應鏈的效率和質量是全球第一的。”
申洲國際的一名國內客戶告訴記者,把部分出口的供應鏈設置在海外,可規避風險。
“產品要進入美國市場,從中國發貨到美國海關,可能會被扣下。中國企業做全球供應鏈,規避貿易風險。”
對馬建榮來說,要吃好代工的飯,勢必端好海外的碗。
7月末,他做了一次人事調整,兩位執行董事黃關林、馬仁和,皆被任命為總裁兼聯席CEO,前者負責運營業務,後者負責海外拓展。
根據公告,黃關林是申洲國際董事長馬建榮的妹夫,擁有超過36年的紡織品行業經驗。他於1989年加入申洲,2005年4月以來擔任總經理,負責行銷及生產經營。
馬仁和是馬建榮的堂兄,今年64歲,在紡織業擁有逾47年經驗,2002年5月以來擔任申洲副總經理。
舉賢不避親,這家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企業,加快出海步伐。
訂單增多
2023年,歐美運動類產品需求下跌,馬建榮的代工收入同比下跌一成。
今年,客戶們的生意逐漸恢複,其接到的訂單變多了。
上半年,他的傳統大客戶中,優衣庫訂單收入增長三成達34億元,阿迪達斯訂單收入增長超兩成達23.3億元。隻有耐克的訂單收入下滑6.5%,為32.4億元。
馬建榮在新客戶的開發上,勢頭強勁。
中信建投預計,其新客戶中,安踏、李寧、特步的營收保持雙位數增長,合計占比11.2%。2022年開始合作的Lululemon,增長約六成。
上半年,馬建榮還簽下了新客戶Lacoste(法國鱷魚)。
馬建榮很早就把代工產業轉移到東南亞。2005年在柬埔寨的第一家工廠投產,2013年至2019年,又陸續在越南和柬埔寨設廠。
目前,申洲在全球擁有約10萬名員工。其中,柬埔寨員工約18000人,還有一個預計約1.2萬工人的新工廠正在建設,預計到2025年局部投產。
來源:網絡
7月,馬建榮又出資5000萬美元,收購了越南西寧省新工廠,預計可將原有麵料產能由每天400噸提升至600噸。
“有意於海外選擇新的國家進行產業布局。”馬建榮在半年報透露。印尼或將成為下一站,目前正在選址磋商中。
去年,申洲國際海外工廠的成衣產出占比達到53%,海外員工數量占比上升到57%。
截至6月,馬建榮的非流動資產約130億元,越南和柬埔寨的資產總計達67.73億元,占比過半。
“這並非‘搬家’,而是加快轉型,汰劣存優。”馬建榮專門否認過搬離傳言,解釋說,國內與海外的布局,利於穩定供應鏈。
比如,2020年春節期間,中國供應鏈吃緊,他迅速派遣400多名企業骨幹飛往東南亞,安排訂單轉移。
2021年,德爾塔病毒在越南肆虐,中國工廠就及時補上產能。
一枝獨秀
與印象中的低端、薄利不同,馬建榮的代工廠,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超過了29%和19%。
事實上,耐克自身的淨利率都不到10%。
一家代工廠的盈利能力,超過了品牌方,這與申洲國際的商業模式有關。
申洲國際由馬建榮的父親於1988年創立,業務不局限在利潤微薄的純代工(OEM),而是縱向做“一條龍”的ODM服務。
公司打通了從一根棉紗到一件成衣的全產業鏈,自己織造麵料、染整、印繡、剪裁縫製成衣,一手抓品質,一手抓效率。
“優秀的供應商會和我們一起共創,從設計到麵料,雙方合作,會得到更高的溢價。”一位國內品牌客戶向記者表示。
比如,耐克針織跑鞋的Flyknit材料,優衣庫知名的AIRism麵料,都是品牌與申洲國際共同研發的。
服裝行業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訂單規模上來後,交貨時間越短,越受大品牌青睞。
國際服裝OEM企業的交貨期參考標準為30天,而申洲寧波工廠最快可以15天交付,比國際標準快了一倍。
馬建榮將各個工序環節安排在同一個工業園區,減少了配貨時間,也提升了麵料使用率和產品良品率。
他還為品牌建立專用工廠,一站式完成所有環節,保證生產的獨立性和保密性。
2005年以來,馬建榮將半數利潤用於引進和研發設備,投資數十億元對生產線進行數智化改造,簡化員工的操作流程。
比如,一道拉鏈工序,以前新員工要花兩三個月才能熟練掌握,現在借助模塊化技術,數天就能成為熟手。
今年以來,馬建榮還啟動了兩批“青苗計劃”,選拔高等院校優秀人才,促進自動化、數智化在產業鏈中的應用。
“國內的生產管理相對成熟,在海外,一般工人在當地招募,管理層由集團外派,更需要高精尖人才。”上述品牌方表示。
在服裝代工領域掙到高利潤,這位寧波富商,形象證明了專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