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隨著新舊動能轉換,中國經濟結構進入調整期;與此同時,外部世界的地緣衝突、脫鉤斷鏈讓各種不確定性日益增加。
中國企業正進入內外交織的困局,實現突圍的答案在哪裏?
36年前,當時還是一名普通車間技術員的張新,出任新疆昌吉市變壓器廠廠長,特變電工由此誕生。這些年來,特變電工從一個瀕臨倒閉的街道小廠,逐步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
從西部邊陲小城到業務遍布全球,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裝備製造業的重量級企業集團,總資產超過2000億,擁有特變電工、新疆眾和與新特能源3家上市公司,其中特變電工市值超600億。
它的創業、發展和變革史,或許能為當下企業突破困境提供一些思考和參考意義。
本文為張新回憶特變電工創業發展史的自述,原標題為《張新:特變電工·我的大學》,文章原載於2023年3月14日《昌吉日報》。
全文真情實感自然流露,感人至深,似乎讓我們看見那個艱難時代裏,張新在西北大漠深處經風雨、經沙暴、經炎熱,克服缺錢、缺人、缺資源等各種惡劣艱苦條件,帶領企業不斷求生存和發展的身影。
他說,從來也沒有什麽救世主,我們隻能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隻有大家都開始主動求變,主動創造,主動創新,社會才會有發展和進步。
亦希望他的精神能得以傳遞,與當下的企業家們同行。
作 者:張新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來 源:昌吉日報
圖片來源:特變電工
近日,繁忙的工作之餘,我一直在認真閱讀公司創業20年專刊中的每一篇文章,大家從不同的角度談出了自己在特變電工成長的心得與收獲的喜悅。
在分享大家的成績的同時,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恍然間回到了二十年前……
1988年2月21日,大年初五,我緊握著烏魯木齊市化工廠(以下簡稱烏化工)的調令,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走在昌吉市空曠泥濘的街道上。
春節前,烏化工的廠長來到昌吉城郊我租住的宿舍找到我,提出讓我到他們廠去做電氣工程師。看我還有些猶豫,廠長二話沒說就把我推上車帶我來到他們的工廠。
說實在的,這是我頭一次看到這麽大的工廠,廠長把我拉到比我當時工作的整個工廠還要大上幾倍的電氣車間,指著一些嶄新的電氣設備對我說:“張技術員,以後你就負責這些電氣設備了。我知道你現在的工資是75.63元,我們給你漲兩級,每月工資100元。”
說著,他又領著我來到廠區外的職工宿舍,拉著我上了一幢新宿舍的三樓,兩室一廳,60多平方米,還能聞到新刷的漆的味道。
他對我說:“這房今後就是你的了,比你現在租的那間20多平方米、還與別人合住的房子寬敞多了吧?”
我想著廠長的話,想著明天就要去首府烏魯木齊,要去國有大型企業當幹部了,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我得回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的入黨介紹人——開關廠的老書記劉德田、我的師傅繞線工王秀芝。
劉德田書記是抗美援朝的老革命,是市裏資格較老的老幹部。聽說我要去烏化工,老書記高興極了,他說:
“小張,你們廠有點能力的人都走光了,昨天的大雪把你們廠年久失修的廠房都壓塌了,設備都埋在了裏麵。聽說年後市上就要進行破產清算了。你能在市變壓器廠待這麽多年很不容易,你能有這麽好的歸宿,我真的替你感到高興!”
說完挽留我一起吃了頓豐盛的午餐,老書記還把珍藏多年的好酒拿出來為我餞行。
午餐後,我和老書記告別,帶著酒意向我的師傅王秀芝家中走去。我深一腳淺一腳走在泥濘的路上,來到了積滿雪水的大坑旁一間低矮的房前。
王師傅熱情地迎出來,拉著我走進了黑咕隆咚的房間,屋外是午後燦爛的陽光,進屋後我卻好半天才看清楚屋裏的一切。
一張舊桌子、幾把破椅子,就是家裏的全部家具,房頂上掛著張塑料布,地上擺著幾個盆子嘀嗒嘀嗒地接著屋外融化的雪水。
拜過年後,我向她告別,告訴她我明天要去烏魯木齊上班了。本以為師傅會祝福我有個好的歸宿,可她聽後哭著說:
“你們有能力的都走完了,我們這些人怎麽吃飯呀,你看看我們的家。”
我一下子酒醒了一大半。是啊,我們都走了剩下的老同誌怎麽辦?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廠裏的職工家,我看著哭泣的師傅,不知如何是好。
我起身想告辭,但她說什麽也不肯,非要留我吃晚飯。她給我煮了碗麵條,切了碟鹹菜,這是她家春節最好的食物了。
我坐在透著風的屋子裏,心酸地默默吃著。王師傅用期待的眼神望著我說:
“張技術員,如果你留下來,帶著我們幹,興許我們還能有口飯吃。”
我低下了頭,什麽也說不出,逃跑似的走出了王師傅的家,我想也沒想就來到了我們的工廠——昌吉市變壓器廠,在那堆已經倒塌的廢墟前,我駐足了很久很久……
看著手裏拿著的調令,我頭一次認真地思考起工廠的出路問題。
特變電工前身昌吉市變壓器廠舊貌
我一夜沒有睡著,第二天一早我去找老書記。老書記說不僅是王師傅一家,幾乎其他家都是這個樣子,廠裏已經半年多沒有發工資了,大家靠販賣羊皮艱難度日。
因為供不起,孩子還有沒有上學的。我聽後不相信,就自己又跑去看了幾家,我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
每家都很冷,很多家門都關不上,一家人圍著火盆在烤火取暖。過年了家中幾乎沒有什麽吃的東西。我從來沒有想到城裏人的生活也會這麽艱辛。雖然我家在農村,但沒有缺過吃的、穿的和用的。
我輾轉反側,一夜無眠。第二天一早再次去找老書記,告訴他我看到的情況比他說的還嚴重。我是個單身漢無牽無掛的,如果能幫助他們有飯吃多好呀!老書記說:
“你可要考慮好,這可是你自己選擇的。你要去的那個廠非常好,不去多可惜呀!你要做的是非常艱苦的事兒,很可能失敗。你都知道的,你們廠都換過好幾任廠長了,也沒有把它搞好。去年一年之內換了兩任廠長,還是每況愈下。現在廠房都倒塌了,你哪裏有條件做好呢?”
我說:“確實如此,但是如果我去做,也許還能把它救過來,如果我走了,剩下的人怎麽辦呢?哪怕努力一次也算是我給王師傅他們的一個交待呀!”
老書記聽了我的話,說:
“小夥子,好樣的,你要是幹,我這把老骨頭都扔給大夥了。我去和政府講,這個廠不能破產,這個廠的技術員要自己幹,設備不能拉走,我也從開關廠調過來,和你一起幹!”
在老書記的四處奔走下,政府終於同意不讓市變壓器廠破產,但提出采取全疆首家租賃承包的方法,民選廠長。
3月3日,在凜冽的寒風裏,在倒塌的廢墟前,在眾多債權人的注視下,市經貿委的同誌主持和見證了民選的全過程。
當時我在想,如果大家不選我,我努力了,也把諾言兌現了,就可以無牽掛地走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53名職工,除了我沒給自己投票外,我竟然以51票高票當選。
在大家充滿期盼的目光中,我發表了我的就職演講:
大家對我都很熟悉,我是這個廠的技術員,說句實在的,我也不知道這個廠長怎麽當,但我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從來也沒有什麽救世主,我們隻能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我也沒有什麽存款,我是國家幹部,過去大家半年多都沒有工資,每個月我還照常能拿到75.63元。但從今天開始我也不要工資了,我每月向父母去借生活費。
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把廠房建起來,盡快恢複生產自救,我相信隻要我們勤奮,我們就一定能夠掙到飯吃!我們現在就去撿磚頭、撿鋼筋,把廠房再建起來,我們就有了發展的條件。
我是個單身漢,什麽也沒有,大家今天回家,把家中能用得上的勞動工具都找來,無論是扳手、鉗子、鐵鍁,哪怕是塊擦桌布明天都拿到工廠來。
市裏的相關領導說租賃承包隻有3年的合同期,我要求簽了5年,因為我們這個企業恢複生產是需要周期的,3年很難搞好,但我要用5年的時間和大家一起把它搞好。
當我們的員工走在昌吉大街上敢說自己是變壓器廠的人,大夥都有飯吃,子女都上得起學,姑娘小夥都能找上對象時,我就會離開了,我就盡責了。
麵對想拉走設備抵債的債主,我說:
“這些設備不能拉走,我們得靠它來恢複生產。如果大家相信我,給我3年的時間,我會逐一把每個人的欠款還掉。如果不相信我,不給時間,我們除了欠你們50萬元外,還欠銀行23萬元,要拉設備也得先還銀行的,這些設備還不夠呢,哪裏有你們的?”
債主們不得不離去。這就是我上任的第一天,在全體員工的信任和期盼中上任,在家人和朋友不解的目光中上任,在為了實現讓大家有口飯吃的諾言中上任了……
職工們一起修建廠房
盼生存、求發展的強烈願望把我們凝結在一起,我們從廢品收購站買來了塑料布,搭起簡單的棚戶,不到一周的時間,在數九寒天裏,大家夥兒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由於變壓器產品都是鐵製部件,非常重。恢複生產之初,沒有勞動工具,沒有起吊工具,隻能靠人拉肩扛,付出的體力和勞動強度非常之大。沒有廠房終歸不行,當務之急,我們必須用最短的時間把廠房修建起來。
我們利用業餘時間清理廢墟,因為沒有錢租汽車和拖拉機,當時工廠的唯一運輸工具就是一個破舊手推平板車,一次隻能拉200公斤,我們就一車一車地把土和爛石塊運出去,再把撿來的好一點的磚頭和鋼筋拉回來。
為了改變人拉肩扛的局麵,我們決定在新修的廠房裏埋軌道。當時成品鋼材要1000元/噸,而廢品收購站隻要100元/噸就能夠買到。
為了能夠買到便宜的鐵軌,我們到烏魯木齊市鐵路局,到烏市和昌吉的廢品收購站去詢問。我們在烏市廢品收購站看好了幾根,價格也便宜,但由於運費高隻能放棄了。
最終在位於頭屯河的昌吉州金屬公司廢品站看上了兩根十幾米的鋼軌,也選好了水泥、鋼材等必要的建築材料,但當時工廠賬麵上已經一分錢都沒有了,哪裏有錢買這些原材料呢?
事實上,從我上任的第一天起,我每天早晨第一項工作就是跑銀行。連續一個多月了,我每天一早跑到銀行門口等信貸員,向銀行申請3萬元的貸款。
信貸員一開始對我理都不理,黑著臉對我說:“你們工廠欠銀行都23萬元了,把你們那些破設備全拉來也還不上了,誰還敢給你貸款呀,想都不要想!”
我就一遍一遍地跟他講:“我們欠銀行23萬元不假,我要求貸這3萬元的款,就是為了早日把廠房修建起來,恢複生產後好還欠銀行和債主的錢呀”!
經不住我的軟磨硬泡,加上對我的同情,4月初我終於見到了他們的科長。
我對科長說:“再貸給我3萬元,還銀行的23萬元就有了希望。我們現在連工資都不要。如果想發工資,我們可以把設備賣掉。但我們沒有這麽做,而是每天起早貪黑撿磚頭,就為了想把廠房修起來早日恢複正常的生產。”
科長疑惑地對我說:“3萬元怎麽建房子呀?”
我掰著手指頭給他詳細地算了一筆賬,房梁自己做,磚和鋼筋是撿來的,勞力不要錢,3萬元錢是用來買水泥、鋼材和鋼軌等。
科長也被我幹實事的誠意感動了,向行長做了匯報。行長會同主管工業的市長和經貿委主任專程開會研究了我們貸款的事,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3萬元的貸款終於有了著落。
5月初,我們歡歡喜喜拿著支票去買材料,但任何一個單位都不相信我們,不接受我們的支票。因為過去開的都是空頭支票,無法兌現,現在要求付現金才能賣給我們東西。
沒有辦法,我們隻能再去銀行申請現金。當時現金是管製的,加上銀行對我們不信任,根本不同意把現金交給我們。銀行決定派專人和我們的會計一起把貸款送到供應商手中,采用專款專用方式進行結算。
一天,我去銀行把現金貸款的事兒對接好,從銀行返回。
走到北京路上,我大老遠就看到劉書記五花大綁地把自己係在平板車上,奮力向前拉著車。
後麵的工人一起喊著口號推著車,十幾米長的鋼軌和螺紋鋼擺在車上,車輪已被壓癟,再看劉書記,滿臉都是汗水,繩子已透過厚厚的工作服在他的後背上勒出兩條深深的血印子。
我趕緊上前幫忙,心疼地對他說:“老書記,您怎麽不租個車呀,這5公裏的路,都是您一路拉回來的嗎?”
劉書記笑著對我說:“租車要十幾塊錢呢,拉回來就是了,再說銀行借給我們的所有的錢不是都給廢品收購站買材料了嗎?想租車也沒有錢了!”
我哽咽地對劉書記說:“您可是國家幹部呀,路上沒有熟人看到您嗎?”
劉書記笑嗬嗬地說:“咱昌吉街頭有幾個不認識我的呀,一路上淨碰著熟人了,他們問我幹什麽呢?給自己家蓋房子呀,那也可以租車拉呀。我就說不是,這是給我們蓋工廠用的,我們要恢複生產,每一分錢都非常珍貴……”
如今劉書記離開我們已經很多年了,但他奮力拉車的身影一直銘刻在我的腦中,久久不能忘記……
創業初期簡陋的生產工具
就這樣我們僅用了2萬元就把廠房蓋好了,剩下的1萬元用來購買了原材料。
到6月中旬,在沒有發1分錢工資的情況下,我們用3個月的時間奇跡般地完成了當年的承包任務。從7月起,大家終於可以領上工資了。
1988年,還是計劃經濟時代,企業員工被人為地劃分為國家幹部、國有職工、集體職工、大集體工人、小集體工人、個體經營、臨時工等不同類別,不同的人工資和福利待遇都不相同。
這樣就導致了同工不同酬,幹多幹少一個樣,幹與不幹一個樣,長久下去會嚴重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經過與劉書記等班子成員協商,我們決定從改變分配體製入手來推動改革。當時我們提出無論是國有幹部、國有職工、集體職工還是臨時工等,我們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收入多少看產品質量、工作質量和對企業的貢獻,獎勤罰懶,臨時工做的好也可以當幹部,幹部做不好降級當工人。
工資、福利隨著貢獻走,地位隨著業績走,這一界限的打破和砸“三鐵”的舉動,在當時是冒著違反國家法規的風險,但卻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員工與企業的命運緊密地聯係在了一起。
看著工廠經營越來越紅火,大家的幹勁無比高漲。為了能以較低成本落實第二年的原材料,11月初我與昌吉市經貿委的一名科長一起坐上南下的火車,踏上了通往內地的采購之路。
有政府的介紹信和經貿委領導的幫忙,我們去鄭州電磁線廠和南京套管廠的采購非常順利。
但到了第五天,我突然接到劉書記從工廠打來的電話,問我到哪裏了,希望我能夠盡快坐飛機回去。
當時我非常納悶,坐飛機多貴呀?當初出來時,為了節約成本,我給科長買了臥鋪,自己坐的是硬座。我一直追問劉書記家中有什麽事,他都不肯說,隻是希望我快快回來。
我預感到工廠可能發生什麽事情了,第七天早晨趕緊坐飛機趕回新疆。
劉書記和王主席已經在機場等我,一見到我就哭了起來,哽咽地告訴我,由於沒有妥善管理,在我出差的第三天繞線車間著了一場大火,廠房、設備、工具和原材料等大部分都燒毀了。
我聽了以後非常難過,一邊安慰他們,一邊到工廠看看。等我趕到工廠一看,一切都挺好的,被大火燒倒塌的房子已經都蓋好了,牆壁熏黑的地方都用塗料刷好了,由於天氣太冷外麵結著冰茬。
劉書記沉痛地對我說:“你走以後,我沒有管好廠子,下晚班以後著火了。員工發現後,全部趕來救火,有的為搶救火中的設備,燒傷了腿;還有的人為了多搶幾個線圈褲子都燒掉了;有的人為了多從火中搶出一個零部件,眉毛都燒著了”。
“為了搶出熊熊燃燒的變壓器油,大家奮力把油桶推到外麵;為了能夠多搶一些油出來,大家不顧高油溫,用手一捧一捧地捧起了地上的變壓器油,很多人的手都燒傷了……”
我低頭看去,書記的手上都是黑一塊紫一塊的燒傷痕跡,書記接著說:
“廠房著火的第二天,我們去買了點木頭,大家一起沒日沒夜地搶修起來的,能夠用的設備都已經修好,昨天就已經恢複生產了。我和大家一起議了一下,大家說到年底之前都不要再發工資了,把工資捐出來用於工廠的建設和恢複生產。”我聽了以後,感動地說不出話來。
第二天的職工大會上,我首先做了檢討,廠房著火,作為法人我應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表揚了大家。我說:
這場火災經濟損失高達17萬元,對於剛剛恢複元氣的工廠來說是很大的打擊。
火災鍛煉了我們的幹部、職工團隊,大家忘我工作,冒著生命危險去搶救設備,減少損失,在大家的身上,讓我看到了我們工廠的希望。
有這樣的團隊,有這樣的精神,還有什麽困難是不能戰勝的呢?還有什麽難關是不能度過的呢?隻要我們大家抱成團,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處使,我們一定能用辛勤的雙手創造更好的明天……
我也不是天生就有吃苦精神、不怕困難的人,但我的同事,我的團隊教育了我,幫助了我。
多少年過去了,我的眼前還時常浮現起員工們置生死於不顧,奮力救火的情景,是大家感動了我,教育了我,鞭策了我,使我不得不做好工作,為大家做好服務……
1992年第一個承包期結束的時候,我們艱苦創業結出了累累碩果。根據租賃承包方案,當時我們可以兌現承包獎金197萬元。
當時全昌吉人都知道我們有錢了,如果分掉這筆錢,工廠將培養出一批萬元戶,我們將成為昌吉最有錢的群體,這是多麽幸福的事兒呀!可是如果這些錢全部分發,未來企業的發展在哪裏呀?
我召開員工大會,對大家說比起咱們過去的一窮二白,我們現在是有錢了,可是我們不能同自己比,我們要同電機廠比,同國內優秀企業比。
我建議把錢都投入到企業的再發展之中。我個人帶頭一分錢都不要,都作為企業的資金,投入到企業的擴大再生產之中。
正因為有了員工們的奉獻,才有了之後與昌吉市電氣修造廠的強強聯合,才有了北京北路98號——特變電工有史以來第一個現代化的工廠,才有了特變電工後來的騰飛和發展……
1993年4月,公司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榮譽稱號
隨著公司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國內外影響力的擴大,時常會有友人和新聞界的朋友問我,特變電工這些年跨越式發展變化的原因是什麽?在我看來:
首先要感恩於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因為鄧小平同誌提出了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才春回大地,中國從此走進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才有了我們實踐和創造的平台,才有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
我時常與父親交流談起,父輩當初創業的條件和環境比我們現在更為艱苦,他們的付出比我們還要多,但是卻沒有我們今天的收獲,除了當初國家經濟基礎條件匱乏以外,更主要是那個時代的環境、條件和實踐的平台都不具備今天這樣的發展環境。
是江澤民同誌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提出工業強國的夢想,才有了我們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體係,逐漸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的機會。
是胡錦濤同誌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自主創新,科學發展的偉大決策,才有了我們重大裝備製造業和民族工業的振興,才有了我們承攬國內首台(套)的機會,才有了我們以自主創新體係研製世界首台(套)特高壓產品,改寫世界節能發電新紀元的機會。
如果沒有偉大祖國的發展,沒有國富民強作為最基本的後盾,就沒有我們創新求變的平台,就不會有特變電工的發展,所以特變電工20年的發展變化,首先應感恩於偉大的祖國,偉大的時代。
其次我要感恩於各級領導、廣大客戶、股東和社會各界的無私支持和幫助。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在不同時期都來到過特變電工總部及相關企業,中央領導的關懷,給奮進在創業路上的特變人極大的鼓舞和莫大的鞭策。
從自治區王樂泉書記、努爾主席到各省的領導都親臨特變電工各大工業園視察和指導工作,及時解決公司發展中的難題,使特變電工輕裝上陣,一路向前。廣大客戶朋友更是對特變電工寄予了充分的理解和信任。
從第一份我們靠真誠贏取的萬元定單,到現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五大發電公司給予我們數億元的特高壓交直流、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等,無不飽含著你們對特變電工的巨大信任和支持,你們的信任和我們加快創新,提高質量,提升效率,超值服務的最強進的動力。
廣大股東朋友們,把你們寶貴的資金投入到特變電工的發展之中,對特變電工的未來充滿著殷殷期望,創造卓越業績,規範經營、持續發展,創造價值是我們對你們最好的回報。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多年來,為特變電工的改革、創新、發展搖旗呐喊,傳播友誼,特變電工的發展有你們最無私,最公平的奉獻。
還有金融界、教育界、特變電工上下遊的供應商、合作夥伴以及社會各界那些曾經關心過,幫助過、關注過特變電工發展的朋友們,讓我真摯地說聲謝謝你們!
沒有你們在特變電工發展最困難的時候,伸出無私的援助之手,沒有你們在特變電工發展最危機的時候挺身而出,哪裏會有特變電工的發展,哪裏會有特變電工的今天?
第三,我要感恩於我們曾經經曆的苦難。我們特變電工誕生在西部新疆,無論是自然環境、工業基礎、人才、市場、資源條件等等都無法與發達地區相比。
先天不足,讓我們的團隊產生了求生存、盼發展的強烈願望,因為有了這樣的信念,我們才能艱苦創業、不畏艱難,我們才會用汗水來改變命運,用創業來改變環境、創造環境、建設好的環境。
認識到了先天的不足,才會吸引、吸納全社會的各類優秀人才,共同創業發展,共同推動理想的實現。
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念,出身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我們付出艱辛汗水澆灌的事業之花才會比正常環境更有生命力。
大家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畏懼困難,不再懼怕困難。
正因為如此,我們這個在大漠深處、邊緣城鎮惡劣環境中生長的幼芽,在大漠中經風雨、經沙暴、經炎熱、經饑渴下茁壯成長,當它從新疆走向全國,走到了更好的自然環境,更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的資源環境中去的時候,它的成長和發展就有了更好更快的實現。
葉總、種總等無數個從我們新疆走出去的核心管理團隊成員與內地重組企業結合後,這些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就證明了這一點。因為他們在最艱苦環境下生長,他們知道來之不易的創業奮鬥。
在新的環境中即使遇到新的困難、矛盾和問題,他們都會認為是暫時的,都不會怨天尤人,埋怨社會,埋怨自身的企業。都會不再等待,不再彷徨,不再觀望,想方設法通過形成共同奮鬥的價值觀去改變它,戰勝它,克服它。
試想一下,如果是溫室裏的花朵來到我們西北的大沙漠,很快就會枯萎,凋謝死掉,無數來疆創業又離開的人,就證明了這一點。
因為他們已適應了陽光雨露,難以適應惡劣環境。他不會把這種環境當成他自己的家園,更何談用雙手去創建?正如《誰動了我的奶酪》中寫到的麵對變革抱怨、等待和變革三種人不同的命運一樣:
隻有大家都開始主動求變,主動創造,主動創新,社會才會有發展和進步。有了這樣的一種文化,就可以增強團隊凝聚力。改變了自我,就可以改變了企業。先有自我的改變,才會有企業的改變,最後才會有整個社會的進步。
第四,我要感恩於創造。創新創造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指出,要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把新疆從相對封閉的內陸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
新疆已成為我國的資源基地、能源基地,成為我國麵向中亞、南亞發展的戰略基地,把烏魯木齊建設成為這一區域的國際化大都市,牽引這一經濟圈崛起的各項戰略已全麵鋪開。
國家戰略為我們特變電工以能源為基礎,輸變電高端裝備智造、矽基新能源、鋁基新材料“一高兩新”三大國家戰略性循環經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創造是分享的源泉。沒有創造就沒有分享。這是為古今中外無數個企業都證明的不爭事實。我們常說日本東京發展條件好,美國紐約發展條件好,可是我們中國最優秀的留學生去了那裏還得洗碗,不受別人的尊重。
這是因為它的“好”不曾融入你的創造,你去的時候,優秀的企業已經人才聚濟,創業的征程已經完成,沒有理由把成果與你分享。
我經常聽到大家抱怨合資企業的外籍老總一個人拿了數百萬的工資,比國內全部雇員的工資還要高,大家認為不公平,他的本事再大也大不到超過所有人的程度吧。
我想告訴抱怨者的是,你看得太狹隘了:
如果說直接貢獻,他的確沒有這麽大。但因為他是當初的建功立業者,現在的成果就應當與他分享。而我們國內的員工你不曾為這個企業創造過,所以不會拿來分享給你。
也許你像外企的總經理一樣幾十年如一日的創造,未來才會有你分享的機會。可是人家的創業已經完成了,機會不多了,即使你像他一樣的努力,幾十年後你可能仍然沒有分享的機會。
那麽,哪裏是你的創業沃土,哪裏是你今天創造、明天分享的機會呢?
我認為西部是中國發展的最後一塊熱土,正在崛起的新疆有著無數機遇。特變電工20年創造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借助這一平台騰飛的翅膀。
今天的特變電工人已擁有了最好的發展平台,如果你不去珍惜它,你不去創造和發展它,你還想跳到什麽樣的發展環境中去呢?
北京好,上海美,與你有什麽關係呢?你沒有創造它的昨天,有理由分享它的未來嗎?如果我們不去奮鬥,不會創造,不去用雙手建設我們的家園,再過10年-20年,烏魯木齊的繁花似錦,與我們又有什麽關係,我們又如何分享它的發展呢?
這樣的人生之路,隻能越走越窄,最後隻會因為沒有把握好自己的命運,葬送自己的人生。
滿口埋怨社會的不公平、不平等,其實這是我們沒有去創造的結果,在當前這個社會沒有創造又哪裏有機會去體驗公平、分享收獲呢?
不僅中國不存在,西方同樣也是不存在的。西方也在分析個人的創造,創造了才會分享。
哪裏有更大創造的平台,更好創造的舞台,哪裏就應當成為廣大優秀人才追逐的事業起點。
特變電工是各類優秀人才創業的平台,事業的平台,發展的平台,我們通過20年的努力構建了這樣的平台。
第五,我要感恩於我的同事,我的家人,感恩特變電工。從創業之初到百億企業一路走來的團隊,以及在特變電工發展各個不同時期加盟到特變電工的五湖四海的夥伴,大家開拓進取,創業無限;
大家團結協作,勇挑重擔;大家經營人生,追求卓越;大家超越自我,創新求變。
大家用行動踐行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學習”的“四特”精神,大家舍小家、顧大家,為了特變電工的發展,無私無畏、忘我奉獻。
是你們用行動感動了我,教育了我,幫助了我,使我從一個沒有追求、沒有責任的普通人,挑起了為萬名員工,為上萬個家庭以及數以十萬投資者打工服務的重擔。
是你們與特變電工同呼吸、共命運、不放棄、不拋棄的執著和勇氣,才成就了特變電工的今天。今生有緣與你們同行,共同走在產業報國的大路上,共同走在創新求變的道路上,我感到格外的自信、充實和溫暖。
第六,感恩我的父母、妻子和兒子。在創業的路上,無論遇到再大的風雨,你們與我不棄不離,風雨同舟。這些年來,我很少有時候陪父母好好聊聊天,吃頓飯。
妻子生病,我無法陪同床前,就連我最尊重的嶽父大人去世,我也因為與新疆電線電纜廠的重組,而無法去送他老人家一程,與他見上最後一麵……
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仿佛一夜之間兒子已長成翩翩少年,今年是你高考的日子,我卻不能回到你身邊,因為我要在北京為再融資準備答辯。是你們默默無聞的犧牲、支持和奉獻,化做為無盡的精神動力指引我奮勇向前!
我要感恩所有特變電人的家人,是你們舍小家,顧大家,犧牲天倫之樂,才創造了特變電工今天的發展,二十年的成績中融入了你們的奉獻,軍功章理所當然要掛在你們的胸前!
特變電工總部基地全景圖
我要感恩於特變電工——我的大學,我創業的起點,我成長的搖籃。你充滿荊棘,鍛煉了我鋼鐵一般的意誌和品格;
你充滿艱辛,讓我頑強拚搏,不畏艱難。你是萬名特變電工人集體奮鬥的平台;
你是特變電工人用汗水改變命運,用激情點燃生命的起點;你是特變電工人用智慧攀登科技高峰,報效祖國、實現夢想的舞台;
你更是特變電工人用青春獻身民族工業振興,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成為全球信賴的服務商又一個新的創業起點。
曾經的苦難,曾經的挫折,把感恩、果敢和珍惜深深根植於特變人的心田,激勵著我們為了祖國忘我奉獻,讓我們牢記全球信賴,任重道遠!
是特變電工這所大學校培養了我,撫育了我,成就了我!沒有這個大學校,沒有這個團隊,哪有我個人進步的平台。
特變電工,你是特變電工人共同的家園,你是特變電工人創新求變的起點。在這樣一所特殊的大學裏,特變電工人將永遠銘記艱難創業的曆史,將永遠銘記產業報國的信念,將永遠銘記全球信賴的追求!
特變電工,你是一所充滿創業激情的大學,充滿奮鬥精神的大學,也必將是人才輩出的大學!
在這所大學裏,我和我的夥伴們將從千億企業新的起點出發,向著兩千億新疆本土世界五百強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新征程新目標邁進。
在這所大學裏,我們會帶著感恩之心上路,我們將用自己一生的精力,傳承“四特”精神,永葆創業本色,繼續走好創新求變可持續發展的創業無限之路,我們將在這個平台上用心血繼續譜寫好特變電工之歌,在這裏繼續創造人間的奇跡,為百年特變添磚加瓦,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