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近年來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措施即將出台!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1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這項政策是近年來出台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措施。
藍佛安表示,政策“及時雨”將大大減輕地方化債壓力,騰出更多資源發展經濟,提振經營主體信心,鞏固基層“三保”。
化債規模究竟有多大,是本次發布會的全場最大焦點,雖然財政部沒有提及具體數字,但可以從曆史上的三輪化債行動尋找蛛絲馬跡。
根據中信固收團隊此前的梳理,財政部曆史上曾主導完成了三次大規模化債行動,主要情況如下:
第一輪(2015-2018年)化債發行共約12.2萬億置換債置換存量政府債務;
第二輪(2019年)發行1579億置換債置換隱性債務;
第三輪(2020年12月-2022年6月)累計發行1.13萬億特殊再融資債。
2015-2018年第一輪化債:規範舉債融資機製
本輪化債主要是在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快速膨脹、潛在違約風險增大的背景下進行的。從過程來看,先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製、並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清理和甄別後,在2015-2018年發行共約12.2萬億置換債置換存量政府債務。
正式化債從2015年開始,由財政部下達置換債額度,地方政府按額度發行。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地方政府先向財政部報告2016年及以後年度的債務到期情況,財政部再根據全國情況統籌協同,向各省下發置換債上限額度。2016-2018年,地方政府發行置換債的規模分別為4.9萬億、2.8萬億、1.3萬億。
2019年第二輪化債:隱性債務減量
本輪化債主要是在債務壓力較大省市選擇建製縣作為隱性債務化解試點,發行1579億置換債置換隱性債務。
2019年6月26日,貴州省率先發行115億置換債,拉開第二輪置換債發行序幕。截至2019年底,累計規模僅為1579億元。其中,貴州、湖南發行規模超300億,分別占比24%和23%,甘肅省發行規模最少,僅60億,占比約4%。從債券類型來看,專項債規模956億,占比約61%,一般債發行623億,占比約39%。
除了6個試點省市外,江蘇也發行了150億專項債置換隱性債務。
2020-2022年第三輪化債:開啟隱債清零
2020年12月-2022年6月,財政部進行了第三輪化債工作。通過將隱性債務化解試點擴容,並在北上廣試點“全域無隱性債務”,本輪化債累計發行1.13萬億特殊再融資債。
地方化債主要經曆了 “規範舉債融資機製→隱性債務減量→隱性債務清零”的曆程:
第一階段(2020/12-2021/9)建製縣隱性債務化解試點擴容。2020年,建製縣隱性債務試點範圍擴容至26個省市,並於12月開始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償還存量債務。該階段累計發行6278億特殊再融資債券。其中一般債3387億,占比約54%;專項債2891億,占比約46%。
第二階段(2021/10-2022/6)北上廣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自2021年10月起,經國務院批準,廣東、上海、北京陸續啟動“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工作。這一階段,北京、上海、廣東(含深圳)分別發行約3252.3億、654.8億以及1134.8億特殊再融資債,三地區累計發行特殊再融資債約5041.8億元。
最終廣東省、北京市、上海的多個區宣布完成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工作。
與第二輪相比,本輪化債的範圍及規模均有所擴大,而且在債務管控較好的廣東、上海及北京啟動了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開啟了“隱性債務清零”的早期階段。發債類型也從置換債改為特殊再融資債。
從發行規模來看,2021年是特殊再融資債發行高峰。2020-2022年每年特殊再融資債發行規模分別為949億、8171億、2200億。
第四輪化債正在進行中,2023年-2024年已安排3.4萬億地方債額度支持化債
第四輪化債從2023年啟動,目前仍在進行當中。中信固收團隊認為,當前正處於債務壓力較大地區“隱性債務減量”與債務壓力較小地區“隱性債務清零”共同推進的階段。
根據財政部12日介紹,中央財政在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債務限額超過2.2萬億元的基礎上,2024年又安排1.2萬億元的額度,支持地方特別是高風險地區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和清理拖欠企業賬款等。地方債務風險整體緩釋,化債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藍佛安還說,專項債券方麵,待發額度加上已發未用的資金,後三個月各地共有2.3萬億元專項債券資金可安排使用。我們將督促地方切實用好各類債券資金,加快項目實施進度,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撥付資金,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發揮對投資的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