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是一家挺複雜的企業,從股權結構來看,國資是第一大股東,可以算作國資企業。但宗慶後在世時,娃哈哈基本都是他說了算,感覺又像是一家民營企業。
可是宗慶後管理企業的方法,又有點像國企。從來不開除員工,還給他們幹股,每年給他們分紅,這就相當於給了他們一個“鐵飯碗”。
這種“大家長式”的管理方法,把宗慶後累得夠嗆,全年基本無休,大小事情都要他來決策。宗馥莉早就看不下去了,現在掌權了,終於可以把員工的“鐵飯碗”給砸了。
最新的消息,宗馥莉首次回應取消分紅、降低薪酬的傳聞,她說娃哈哈今年幹股分紅不會取消、薪資結構沒有變化。但分紅將基於個人的崗位績效,而非僅憑過往的資曆或級別來分配。
宗馥莉這話包含兩層意思,一個是分紅看個人表現,你業績表現好,拿的就多。表現差,自然就少。不再是像以前一樣,來公司的時間長,崗位級別高,分的就多。這麽看,娃哈哈確實很像國企,論資排輩,工資還包括級別工資、工齡工資。
另一個說的是今年幹股分紅不會取消,但明年就不清楚了。我猜幹股分紅會取消,用崗位績效來代替。如果真的這麽做,那這些所謂的幹股,就變成廢股了,沒有一點用了。
現在來看娃哈哈從員工手中回購股份這件事是真的,幹股取消是早晚的事,這是打破鐵飯碗最核心的內容。
隻要幹股存在一天,一些資曆深的老員工就可以躺著分紅。之前就有90後的娃哈哈員工抱怨說即便拚命的工作,獲得的報酬也不如一位資曆較深的同事年終分紅多。
宗慶後對員工挺大方,每年分紅幾個億,比如去年就分了6個億,但不是論功行賞,而是按幹股,按資曆級別,這種做法很明顯不公平,會打消年輕員工的積極性。
試想一下一家公司老員工不努力工作,也能獲得不錯的收入,他們還願意奮鬥嗎?而新員工拚命的工作,卻隻能獲得很少的報酬,他們還願意賣命嗎?
新老員工都沒有了積極性,這樣的公司還有發展前途嗎?娃哈哈這麽多年的困境,問題其實就出在這裏。所以,宗馥莉改革的第一刀砍向了娃哈哈內部,砍向了老員工。
這種做法沒什麽毛病,企業的發展靠人才,論功行賞才能激發員工的鬥誌,隻是說對於曾經做出過貢獻的老員工,也應該給予一定的補償。
不過,宗馥莉的目的遠不止於此,回收員工股份,取消幹股分紅,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上市。宗慶後曾經堅持娃哈哈不上市,不融資,但宗馥莉卻覺得任何一個企業大的發展都是通過資本手段操作的,娃哈哈上市是一個非常正常的舉動。
娃哈哈想要上市,首先就要解決股權問題,因為根據證監會的要求,擬上市公司申請上市時,員工持股計劃需要進行股東穿透處理,穿透後最終股東人數不得超過200人。娃哈哈光是員工持股人數就超過了1.5萬人,那就必須把他們的股份給回收了。
不破不立,從宗馥莉的行事風格來看,她不會退讓,所以,娃哈哈改革必定會繼續進行,一些員工利益受損,一些員工離開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