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牛根生出走伊利,和跟隨他的伊利舊部,成立了蒙牛。
那時的他們,除了人和經驗,一無奶源,二無工廠,三無市場,以至於老東家伊利都沒太放心上。
但成立後僅僅4年,牛根生就被央視評為年度十大經濟人物之一,頒獎詞是:“他姓牛,但他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如今蒙牛早已不見牛根生,更告別了火箭的速度。
今年上半年,蒙牛營收446.71億元,同比下滑12.61,淨利潤24.46億元,同比下滑19.03%。
如果說還有什麽慰藉,旗下的艾雪(Aice)絕對算一個。
2015年成立的艾雪,現在已經是東南亞冰淇淋第二大品牌,年營收超20億元,截至去年底累計賣了近百億元的冰淇淋。
今年7月,央視《對話》欄目做了一期《出發!去印尼》的節目,出現在節目裏的中國企業有三家。一個是為印尼修建了首條高鐵線路的中國中車,一個是印尼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上汽通用五菱,最後一個就是艾雪。
雖然體量天差地別,但論在東南亞的知名度,艾雪才是王者。隨便一處農村小商店,都能看到艾雪的冰櫃。
這又是一個中國產品出海“降維打擊”的故事嗎?
蒙牛最爭氣“兒子”,為親爹挽尊
這些年,蒙牛一直高喊“堅定‘再創一個新蒙牛戰略’不動搖”。
但市場給出了很殘酷的反饋。
一度是蒙牛支柱產業的奶粉業務,5年前還能貢獻78億元的年營收,今年上半年的營收隻有16.35億元。
蒙牛2021年收購的妙可藍多,從2022年起也跌下神壇,去年淨利潤下滑53.9%。
2021年,蒙牛市值近2000億,如今僅剩500多億。
與之相比,蒙牛同樣在2021年收購的艾雪,明顯爭氣得多。
雖然是收購來的,但艾雪和蒙牛的關係匪淺。艾雪的核心創始團隊,成員都來自蒙牛,有的乳業媒體還明確表示:艾雪是牛根生和孫先紅這兩位老蒙牛創始人創立的。
不僅人員方麵,艾雪最初在東南亞的發展,和早年的蒙牛也有很大相似之處。
20多年前的蒙牛,為了避免與伊利正麵對抗,走的是“無主之地,空白優先”的路線,意思是做市場首先要以空白區域為切入點。
牛根生還很精明地製定了“三個凡是”政策:凡是有伊利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建;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收;凡是和伊利的收購標準不一的事,蒙牛不沾。
如此一來,既緩解了伊利對蒙牛的敵意,自己也能更好地站穩腳跟。
艾雪在東南亞的起步階段,也異曲同工。
它把第一站定在了印度尼西亞,那裏也是它在東南亞最重要的市場。它共計四座冰淇淋工廠,有三座都在印尼。
一方麵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和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得印尼者,得東南亞”。印尼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來自中國的投資共計超過480億美元,在印尼的所有外資投資中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投資中,也有不少中資背景。
另一方麵正是因為在印尼,有很大的“無主之地”,有很多“空子”可以鑽。
初入印尼時,艾雪隻是個一無工廠、二無市場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微公司,必須避免和跨國巨頭直接競爭。
據他們說,當時團隊成員白天背著將近20公斤的泡沫箱,裝滿了冰淇淋和冰板,串街走巷去做調研、搞試銷。簡單學幾句當地語言就出門,常常因為發音不準而引起哄堂大笑。
通過不斷調研,最後他們終於確定了一個市場大空子。
那就是,印尼社會化分層嚴重,消費渠道分層明顯:占總人數不足30%的中高收入家庭將消費渠道定在KA等主渠道,而占總人數超70%的低收入家庭則在社區便利店。
概言之,艾雪盯上了印尼的“下沉市場”。
他們把散落在村子裏的個體戶和小商店,作為打開印尼冰品市場的突破口,沒幾年就成為了印尼冰淇淋市場第一品牌,也順理成章地殺進了其他東南亞國家。
時至今日,艾雪已經是蒙牛海外營收的主力軍之一。
在國內敗退的蒙牛打法,
到海外狂賣百億
艾雪的出現,讓不少東南亞孩子也能經常吃到冰淇淋。
一個印尼的小賣部店主說,在沒有艾雪之前,隻有成年人才會買冰淇淋吃,因為冰淇淋屬於輕奢品,大部分人都很少吃。
而艾雪推出的最便宜的一款產品隻要2000印尼盾(約0.92元人民幣)。更狠的是,為了打進當地市場,艾雪向印尼中小商店免費提供了數十萬台的冰櫃,如果壞了還會上門維修,並免費提供第一批冰淇淋。
也是通過艾雪,很多印尼孩子第一次參觀了正兒八經的工廠。
艾雪總裁王嘉成前不久表示,他們的泗水工廠是印尼唯一一個工業旅遊景區,每天大概接待300名遊客,以中小學生和社會團體為主,目前預約到了年底。
為什麽要做這些事?
牛根生說過:“如果你有行動力,你就會成功;如果你有創造力,你就會卓越;如果你有影響力,你就會有成就。”
殺出重圍時的艾雪有蒙牛的影子,做大做強時也離不開蒙牛的打法。
強悍的行動力,是在異國他鄉立足的關鍵第一步。
據王嘉成所述,當初他們抱著裝有冰淇淋的泡沫箱去推銷,因為語言不通,就在泡沫箱上貼了廣告和標著價格的紙片。小孩想買哪個,就指哪個。他們會記住每種冰淇淋的銷量,也會記住買冰淇淋的小孩。第二天再去的時候,前一天的小孩又出來買這種冰淇淋,那麽這種冰淇淋就是能帶來複購的產品。
這樣的工作,他們持續做了一年多。這些年不論去到哪個國家,都會從產品測試開始。
至於創造力,除了送冰櫃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更多體現在產品創新上。
之所以執著於做產品測試,既是要確定潛在的爆款產品,也是要調查當地人的風俗習慣和飲食特點。為此,他們還會住到穆斯林村民的家裏,同吃同住,一起過齋月。
知己知彼之後,他們推出了mochi、足球冰淇淋、咖啡杯、家庭裝蛋糕冰淇淋等創新產品,每年都能孵化出幾支銷量過億的大單品。
比起行動力、創造力,艾雪更像蒙牛的地方或許是對影響力的重視。
蒙牛一直是個營銷高手。
蒙牛剛成立時籍籍無名,就打廣告說“向伊利學習,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蹭了一手好流量。
後來也貢獻了不少營銷案例。一邊在央視買下黃金時段,一邊南下深圳,一口氣招了300個地推,身著內蒙民族服飾在小區掃樓,一年下來賣了5000萬;2003年,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上天,蒙牛又成為“中國航天員專用奶”唯一讚助商。
和蒙牛一樣,為了擴大影響力,艾雪同樣是多管齊下。
比如體育營銷,艾雪讚助了雅加達&巨港亞運會,以及成為卡塔爾世界杯官方選定冰淇淋品牌。一名通過售賣艾雪改善生活、給自己孩子也取名“Aice”的小店主,還被選為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的火炬手。
對於線下數萬個終端門店,艾雪又統一包裝升級,狂刷存在感。
艾雪還做了一件事,更贏得了當地政府的極大好感:做公益+增加就業。
在剛布局市場的時候,艾雪將冰櫃免費發放到印尼的79個城市的最貧困社區,數萬個貧困家庭婦女在家實現就業,還不耽誤照料孩子。一位社區夫妻店的老板娘感歎,銷售艾雪一年的收入,相當於她老公半年的打工收入。
王嘉成表示,目前艾雪已累計為當地創造兩萬個就業崗位,本地員工占比達到96.1%。
異國他鄉,不要妄想“降維打擊”
這些年都在說“要增長,去海外”。
出海成了大趨勢,一些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大殺四方的案例不絕於耳。
2023年,奇瑞出口車輛93.71萬輛,同比增長101.1%。巴西總統還曾將奇瑞的瑞虎8當做競選用車,並用它接待了來訪的馬斯克。
同樣在巴西,快手海外版APP的月活超過6000萬(占巴西人口的近1/3),連巴西亞馬遜雨林裏的土著都刷得停不下來。
上月底,名創優品在印尼的雅加達開了其全球最大門店,一天賣了創紀錄的118萬元。今年上半年,名創優品海外營收達27.32億元,同比增長42.6%。
都知道中國製造今非昔比,但要在異國他鄉站穩腳跟,靠的絕不是技術碾壓。
中國高鐵技術算是頂尖了,但當時中國中車修建印尼的首條高鐵線路時,除了考慮技術和成本,設計前還特意做了調查,把印尼的國寶級動物科莫多龍、印尼的國旗顏色和印尼本土服飾的關鍵元素提取出來,都融合到了車身內外,被當地人一致好評。
印尼的名創優品也是因地製宜,約30%的產品來自於印尼本地供應鏈。印尼門店更偏重的香水香氛品類就以本地直采為主,占全品類的20%左右。
現在出海,考驗的是怎麽把技術、產業和文化融入當地。
因此王嘉成說:“不願意深度了解當地消費者需求,就好比坐著木筏子在海上劃,能上岸純粹是幸運。”
艾雪能打穿打透印尼的“下沉市場”,就離不開深入當地。
為此,有時他們不得不夜宿荒郊野外的廠房裏,艾雪總裁王嘉成回憶:“最驚險的事就是我們睡著覺,這個蛇爬到被窩去。第二天早上睜開眼睛,滿牆爬的壁虎、小菜蛇,在床下遊來遊去,毛骨悚然。”
除了自己人的一雙腿,他們更主要是靠和當地的村長、長老合作,靠他們幫忙才張羅起一次次推廣和一個個公益活動。
一開始就抱著融入當地的念頭去出海,才可能在異國他鄉也如魚得水。
現在在艾雪的工業區裏,多了不少來自中國的供應鏈配套企業,包括包材廠、紙箱廠、巧克力廠、冷櫃廠等等。
自此,從單打獨鬥的模式升級成了產業鏈組團出海,競爭力無疑更強悍。
這一切的起點,都可以追溯到在當地的小心謹慎、穩紮穩打。
不論是誰,不要沒有自恃成本、技術或產品優勢,照搬國內經驗。
因為出海比的不是誰複製粘貼得更到位,最終比的是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