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扶持印度製造的尷尬:越轉移產能,越依賴中國

近年來,隨著眾多美國企業致力於所謂的“供應鏈多元化”,印度成為備受矚目的“製造業對衝基地”。然而,據美國媒體對貿易數據的分析,盡管印度在智能手機、太陽能電池板和藥品等商品生產上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其對中國的進口依賴程度卻進一步提升,揭示了美國扶持印度製造背後的尷尬局麵。

2023 至 2024 財年,印度與中國之間的雙邊貿易總額為 1184 億美元,在這當中,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 850 億美元。這表明,盡管印度尋求多元化其供應鏈,但中國在經濟上仍然是印度的重要夥伴。

全球貿易研究倡議(GTRI)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從中國進口商品的總量幾乎達到了其進口總量的近三分之一,並且向中國進口商品的增速是其整體進口增速的兩倍。

其中,增速最快的行業如電子元器件、活性藥物成分等,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加速最快。印度工業聯合會指出,約有三分之二的電子元器件進口源自中國,其中包括電路板、電池等。過去五年裏,來自中國的此類進口翻了三倍。

此外,印度在太陽能電池板生產方麵雖有長足進步,但仍高度依賴中國的光伏電池。美國限製進口中國太陽能電池板材料後,2022年印度對美國市場的太陽能電池板出口激增,但2021年至2023年,印度從中國采購了一半以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組件。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藥品生產領域也麵臨類似的困境。

盡管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製藥生產國或地區,但許多重要的製藥原料都依賴中國。過去五年,印度從中國進口的藥品原料數量增加了兩倍。這表明,盡管印度試圖擺脫對中國原料藥的依賴,但現實情況卻相反。

回顧過往類似事件,我們可以看到印度在不同領域的依賴問題並非孤立現象。盡管有美國的支持,印度仍然麵臨著對中國技術和設備的高度依賴。這表明,即使在得到外部支持的情況下,印度在實現供應鏈多元化方麵仍麵臨重大挑戰。

電科技認為,美國扶持印度製造的努力並未完全奏效,相反,隨著產能轉移和供應鏈多元化的推進,印度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反而有所增加。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中美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力,也揭示了印度在追求製造業獨立過程中所麵臨的複雜挑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