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輪新的杠杆大轉移,正在進行中。
根據高盛和金融時報的研究數據顯示,中國政府公共部門的借貸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民營、家庭部門,杠杆正在從民營、家庭資產負債表向政府資產負債表轉移。
從國家層麵來看,去杠杆和政府債務繼續增速,同步進行中。
(來源:高盛)
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經曆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政府公共債務迅速上升,私人債務逐步穩定,當前中國正在經曆類似的時期。
換句話說就是:
好消息,樓市杠杆下降。
壞消息,政府正在接盤。
縱觀2024上半年的各類新聞,就會發現幾乎全都是政府及相關部門,在主動加杠杆,幫助化解債務,輔助樓市去化。
比如說國家推出的3000億再貸款支持,主要是讓商業銀行貸款給地方政府、國企,收購存量住房做保障房,撬動更大的資金。
還有通過發行地方專項債務,回購已經轉讓給房企的土地。
老百姓雖然沒興趣買房了,但可以讓政府頂上,讓國債、地方債繼續飛一會兒。
(來源:B站 《讓子彈飛》)
國債餘額增加的同時,個人房貸餘額不斷下降。
央行數據顯示,2021年四季度以來,中國個人房貸餘額就一直徘徊在38萬億到39萬億之間。2024年一季度末,還比2022年3季度減少了7000多億元。
根據克而瑞的數據,2024年8月百強房企銷售額2512億,同比下降26.8%,創下近六年單月曆史低位,隻高於2024年1月的低點2350億。
另一邊,2023年國債餘額增量,已經達到了史詩級的41632.7億,超過了新冠疫情第一年的40867.8億。
杠杆永遠不會消失,它隻會在不同部門之間轉移。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中國全社會杠杆率達到了294.8%,一個季度上升了6.8%。
三大部門中:
1、居民杠杆率為64%,一季度隻提升了0.5%;
2、非金融企業杠杆率上升了5.7%,達到了174.1%;
3、政府部門杠杆率上升了0.6%,達到了56.7%。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的絕大部分債務都被放在了城投公司,然後被計入非金融企業杠杆率。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在8月29日發布的新一季的《NIFD季報》提到:
地方政府財政運行受產業轉型和房地產市場影響,多地進入長期財政緊平衡狀態,地方政府尤其基層政府財政矛盾逐漸凸顯,財政可持續性變差。
緊接著的問題是:
如此大規模地增加政府部門杠杆,可持續嗎?
當然不可持續。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裏已經明確出現了這樣一段描述:
針對嚴峻挑戰和疫後經濟恢複特點,我們統籌穩增長和增後勁,突出固本培元,注重精準施策,把握宏觀調控時、度、效,加強逆周期調節,不搞“大水漫灌”和短期強刺激,更多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用力。
政府加杠杆,也是有極限的。
尤其是國資、央企被要求加杠杆的時候,情況就更特殊了。
例如2024年7月11日,武漢安家保障性住房有限公司成立,隸屬於武漢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來源:天眼查)
武漢安家在8月10日開啟了收儲,買下兩棟樓,未來改造成保障房。
這棟樓原本屬於招商蛇口,是一個寫字樓項目,重新裝修後會變成334套保障房,平均麵積40平米。
招商蛇口本來都把這個項目計入存貨跌價準備了,結果武漢安家出麵幫了一把,把本來大虧的寫字樓變成了小虧的保障房。
還有另一個被武漢安家收儲的項目,是空港中心三期2號樓。
通過天眼查的查詢,會發現空港中心所屬的武漢市昌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母公司的大股東是:
武漢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