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低調小城”:80萬人口,幹出20家上市公司

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少年閏土》,相信給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紹興人魯迅筆下的閏土,勇敢又機敏,喜歡在月光下拿著一柄鋼叉在瓜地裏找猹。

在現實中,和魯迅故鄉越城相隔30公裏的紹興上虞,就有一家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也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國內染料行業主要供應商之一。

而另一家相隔不過幾分鍾路程的龍盛集團,則是全球最大的染料生產企業。這兩家公司,占據了全球40%的染料市場份額。

在上虞,這樣的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不在少數,而且很多都是民營企業。

臥龍控股集團是全球電機驅動行業的龍頭企業,它旗下的上市公司臥龍電驅,也是一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晶盛機電,它是國內單晶矽設備龍頭,在全球光伏領域單晶爐有著近90%的市場,去年營業收入約為180億元。

盈峰環境則是國內環衛裝備領域的頭部企業,前身是上風高科,也是上虞的第一家上市企業。在上個世紀70年代,它被叫做上虞風機廠。

要知道,上虞隻是紹興東北部的一個小城,麵積總共才1362平方千米,人口80多萬,這裏卻誕生了超過20家上市公司,覆蓋了醫藥化工、機械裝備、新材料、輕工紡織等產業。

如今,上虞的GDP產值超過千億,創新更是成為這個地區的顯眼標簽,有著53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鮮為人知的是,這座低調小城有著璀璨而豐富的曆史人文底蘊,相傳它曾是虞舜後代的封地,上虞的“虞”就取自這裏。這也是“東山再起”典故背後,東晉名相謝安的隱居地。同時也是唐代詩人李白和王昌齡的旅遊打卡聖地。

那麽這座“古城”又是如何煥新,如今成為科技創新高地的?

創新,是唯一的出路

不管是龍盛集團、臥龍電驅還是晶盛機電,這些落地在上虞的高新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格外注重科研和自主創新,不斷與時俱進。

龍盛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創新史。它的前身是浬海公社微生物農藥廠,創始人叫阮水龍。1979年,搭上改革開放的春風,阮水龍等人抓住機遇,及時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轉向紡織助劑這個新領域,實現了第一次轉型,1980年銷售額就已達到100萬元。

到了80年代,由於行業門檻低,同類型的助劑廠大量湧現,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滯銷積壓。

這時龍盛於1993年開始第二次轉型,調整自身產業結構,進入上遊染料行業,逐漸由單一的助劑生產轉向染料、化工中間體生產。

短短5年時間,龍盛便一躍成為全球分散染料的冠軍。在這次轉型中,阮水龍的兒子阮偉祥功不可沒。他是技術出身,畢業於複旦大學材料係高分子專業,更加注重科研和自主創新。

圖源:龍盛集團官網

在阮偉祥的帶領下,龍盛發展步入快車道,阮偉祥也在2007年接過董事長的權杖,圍繞核心主業進行持續的專注創新。

2010年,龍盛自主研發的高牢度分散藍BH在“COLOUR INDEX”申請到了新的染料索引號,這是中國生產的分散染料第一次在國際上獲得染料索引號。

此外,龍盛還開發了世界首創的分散染料清潔生產集成技術,將原來每噸染料產生90-120噸酸性廢水的工藝,改造成了接近“零排放”,是分散染料技術又一次革命性突破……

阮偉祥曾經多次強調創新的重要性:“從製造到創造,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智慧的話,即便有再多的設備、廠房,也創造不了更多的價值。創新是企業唯一的路徑。”

在數十年的發展中,龍盛突破了一係列“卡脖子”關鍵技術,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成為名副其實的“染料大王”。

成立於2006年的晶盛機電,也始終走在自主創新之路上,這是一支由浙江大學教授和博士帶領的團隊。

公司聯合創始人邱敏秀曾是浙江大學教授,董事長曹建偉則是浙江大學博士畢業。晶盛機電成立5個月,就研發出國內首台全自動單晶矽生長爐,打破長期被國外大型企業壟斷的產業格局。

在董事長曹建偉看來,“晶盛機電的發展,隻有科技這條路能走,所以公司所有的產品,從來不走價格競爭路線。同質化帶來的價格競爭,對公司來說是毀滅性的,隻能走差異化的競爭,通過技術創新,深度挖掘客戶的需求”。

截至2023年,晶盛機電研發投入一直在增長,占到了營收的6%左右,研發技術人員超過1600人,占比達到22%。這家公司對於自主創新的重視,可見一斑。

晶盛機電創新中心 / 圖源:晶盛機電官微

臥龍集團則是由陳建成創立於1984年,前身是上虞縣多速微型電機廠,第一台“JW係列”電機在這裏誕生,第一台電機從這裏出口走向全球,“以科技驅動未來,為世界提供不竭動力”是這家企業的使命願景。

此外還有浙江金盾風機股份有限公司,經過18年的努力,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行列。低空經濟如今成為了熱門領域,但其實早在2018年11月,金盾股份就與清華大學聯手,著手研發飛行汽車涵道風扇,布局飛行汽車賽道。

浙江揚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耕精細化工領域數十年,是全球光引發劑及巰基化合物主要生產供應商之一。成立於2003年5月的皇馬科技,是目前國內品種較全、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的特種表麵活性劑研發、生產的行業領軍企業之一。

這些企業都是上虞創新產業生態的一個縮影,在上虞,還有許多新生企業靠著自己的創新戰略,不斷跟隨時代發展,提前布局未來。

除了企業的內生動力,能夠聚集如此多的創新企業,上虞當地政府也是不遺餘力。

上虞憑什麽?

在上虞,創新之風並非一日形成的。如果沒有合適的土壤,孤樹也不可能成林。

而在縣域經濟無比發達的江浙,上虞為何能吸引並留下那麽多高新企業,走出了獨屬自己的路徑?當地政府無疑是在背後發力的最大推手。

1. 不遺餘力的政府支持

不管是從經濟發展思路的頂層設計,還是具體的產業落地實踐,都可以看出上虞對於創業創新的極度重視。上虞區委書記魯霞光甚至曾說,“沒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種風險”

為了打通科技成果產業化,上虞以曹娥江科創走廊為牽引,構建“曹娥江實驗室+在虞高校及大學研究院+企業研究院+創新聯合體”為主體的區域創新體係。

目前,曹娥江科創走廊已集聚大學研究院12家,引進項目團隊108個,建成半導體裝備、染料產業基礎再造、高分子聚醚新材料3家創新聯合體。

在產業發展規劃上,上虞正在打造“2+5+X”現代產業體係,發展新材料、高端裝備兩大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壯大半導體裝備及材料、新能源裝備及材料、生物醫藥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2022年,上虞的工業增加值為527.2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78.2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2.0%。

為了推動創業創新,上虞區還連續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年”等係列活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根據上虞發布,去年6月份,一場企業家大會在上虞舉辦,讓企業家“走紅毯、坐C位”,上虞區委書記魯霞光在會議中說了這樣一段話:

廣大企業家是創業的典範、發展的楷模、時代的英雄,對上虞發展功不可沒,地位不容置疑。

上虞將堅持“‘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無事不擾、有求必應”“馬上就辦、辦就辦好”“企業至上、服務至上”,讓企業家有更多尊榮感、舒適感、獲得感、成就感。

不為大眾所知的是,上虞還是走在全國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前列的城市之一。1999年,針對行政審批製度嚴重滯後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當地政府成立上虞市便民服務中心。這是全國首家規範意義上的政府集中辦事機構。

這些年來,上虞相繼開展了數輪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每一輪審改,都是一次行政效能的提升。

可以說,在創業創新上,上虞一直在積極有為地打造一方有利於企業發展的良性土壤。

2. 留住年輕人,就是留住未來

人才就是生產力,年輕人更是產業的未來。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競爭,是年輕人的競爭。

“今天的上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也更能孕育人才、成就人才。”

如今的上虞打出了明牌,可以說正在使盡全力“討好”年輕人,致力於讓上虞成為年輕人創新創業的首選之地。

在今年的“新春第一會”上,魯霞光就提出要圍繞“年輕人喜歡什麽,我們就提供什麽”“人才需要什麽,我們就提供什麽”。

為了吸引年輕創業者,上虞是又出地、又出錢、又出力。當地出台了十大創業扶持政策,建設百萬平方創客空間,簡化創業辦事流程,建設一站式創業創新基地,組建創業幫扶團……

但鼓勵創業,並不是鼓勵忽視風險,上虞也強調“最低成本”和“最小風險”。

當然,一個地方光是有發達的產業是不夠的,隻有讓百姓感到安居樂業,城市才能留下人。為了讓人才留下來,上虞圍繞教育、醫療、就業、居住等民生領域上也進行了相關布局,有的是實實在在的政策支持。

就在最近,上虞e遊小鎮內的青春公寓推出“青春驛站”服務,旨在為首次來虞就業創業擇業的青年人才提供30天免費過渡性住宿保障。

2023年,上虞引聚青年大學生2.6萬,新增市場主體1.45萬家,上虞更是在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位列第15名。

圖源:上虞發布官微

結語:核心是與時俱進

現在回過頭來看,上虞的一些企業,大多還有著上個世紀的風機廠、助劑廠、環保設備廠等鄉鎮企業的影子。像龍盛集團、臥龍集團、盈峰環境,以及由上虞燈泡廠發展而來的A股上市公司浙江陽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這些傳承了鄉鎮企業基因的企業,或通過技術突破,或通過自主創新,在新的時代找到了自己新的位置,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但也有伴隨時代變化、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而成長起來的新興企業,如晶盛機電前瞻性地布局在光伏和半導體行業,在如今迎來了快速發展。又如浙江金盾股份,提前布局飛行汽車賽道,隨後等待產業興起。

無論是哪種企業,在它們身上,我們都能看到共同的一點——與時俱進。

生於清道光年間的上虞人陳春瀾,從鄉下的拾糞小孩,成長為上海灘一代傳奇的金融家,晚年返鄉,開發實業,在1908年籌辦了春暉學堂,後來改名為春暉中學,由教育家經亨頤出任春暉中學第一任校長。

圖源:春暉中學官微

當時許多學校的校訓都較為雷同,春暉卻把“與時俱進”立為校訓。

它秉承著自由、進步的辦學理念,是全省第一所實現男女同校的中學,還大膽地改行選修科製,除必修科目外,設立世界語、翻譯等近三十門選修課程。

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潛、豐子愷、蔡元培、黃炎培、李叔同、葉聖陶等一大批追求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名師匯集於此,把與時俱進的精神留在了上虞這片土地。

當時間來到21世紀,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給上虞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以及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經濟新格局。

祝福上虞!期待中國能有更多“上虞”出現。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