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價格下跌,煤炭行業怎麽了?

在今年這種行情下,煤炭和其他能源的表現算是比較好的,很多公司都漲了不少。

主要原因有兩個,從企業角度來說,盡管不少行業都很難,需求不景氣,但是電力消耗是一直在增長的,所以能源企業的基本麵是被多數人認可的。

從大資金傾向來說,行情不好的時候會選擇高股息企業避險,能源公司市值在上半年被推得節節高升。

典型的就是長江電力,已經漲了10年了,今年依然還有不小的漲幅。

邏輯也很簡單,即便不到4個點的股息率,那也是銀行利率的2倍。

煤炭企業就更不用說了,比如中國神華,股息率更高,所以在7月份之前,一路大漲。

電力企業的電價短期內波動不大,業績主要取決於發電量,煤炭企業的產能沒問題,核準多少就能產多少,業績主要取決於煤炭價格。

不過因為這段時間煤炭價格在下降,再加上某些煤炭企業市值已經處於高位,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公司的下跌趨勢。

本文不討論也不預測短期內的漲和跌,隻講煤炭行業的基本麵。

先從價格方麵來看,港口動力煤的價格已經跌破840元/噸,產地動力煤不同地區的坑口價差異比較大,目前大概範圍在710元/噸~820元/噸之間。

然後焦煤的港口價在1850元/噸~2000元/噸之間,產地車板價在1200元/噸~1700元/噸之間。

這些價格相比於年初的時候,確實都下降了不少,而且到現在為止,依然還是下降趨勢。

所以很多人擔憂煤炭價格會一直這麽降下去,讓煤炭企業利潤越來越薄。

我認為不會,煤炭自從改革以來,已經形成了一套穩定運行的機製。

先拋開煤電聯動這層關係不講,單純隻從具有價格調節作用的“疆煤”來看,未來的煤炭價格就不可能跌到以前那種很低的位置。

我們的新疆是不缺煤的,而且基本上都是露天煤礦,品質也很好,唯一的缺點就是距離太遠,運輸成本太高,即便是運到蘭州,也有2000公裏左右。

所以高昂的運費限製了疆煤的外運,但這是一種價格調節機製。

當煤炭價格比較高的時候,疆煤盡管運輸成本高,但是開采成本非常低,隻要有一定的利潤空間,疆煤依然會運出來,那麽就會壓製煤炭價格。

相反當煤炭價格比較低的時候,疆煤運出來已經沒有利潤空間,當然就不會再運出來,那麽就會支撐煤炭價格。

所以如今的煤炭價格,是有底部支撐保障的。

然後我們來看需求端,影響煤炭需求的下遊有發電、鋼鐵、水泥、玻璃和化工,當然主要還是發電。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88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532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

7月份火力發電量574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9%,不過1~7月份火力發電量約3.57萬億千瓦時,相比去年同期是增長的。

今年所有發電品種都是增長的,尤其是新能源增幅最大,1~7月光伏發電量21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風力發電53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

前段時間還開了個會,提出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意見》,重點有下麵八點:

1、大力推動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紙、印染等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2、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

3、推進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

4、十四五時期嚴格合理控製煤炭消費增長,接下來5年逐步減少;

5、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風電光伏、西南水電、海上風電、沿海核電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

6、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左右;

7、到2030年,抽水蓄能裝機容量超過1.2億千瓦;

8、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整個意見稿內容很多,講的也非常細,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核心思想很明確,就是減少碳排放,加快綠色能源的建設。

關於光伏行業我講過很多次了,所有巨頭企業都詳細分析過,我很看好光伏行業的未來,現在地廣人稀的地方,未來隻會更加地廣人稀,因為人口減少是不可逆的趨勢。

西北的戈壁和沙漠,非常適合鋪設光伏,未來的空間還非常大,但是要先解決儲能和電網問題。

西南水電是所有能源裏麵最優秀的,不但成本低,還是綠色能源,但是適合建大型水電站的地方總歸是有限的,所以天花板明顯。

這段時間墨脫那個水電站又火起來了,我去年講過一次,這是一個超級大工程,光規劃就已經很多年了,真正要建成,同樣也要很多年,畢竟是三峽的3倍。

核電也是很不錯的能源,最大的優點就是效率高,小小的一座核電站可以發出巨大的電能,但缺點也很明顯,建設和運營成本比較高。

所以核電不會成為主要發電方式,會作為很好的補充性能源。

根據遠景規劃,到2035年核電占比將達到10%,如果按照長期能源規劃,到2060年核電占比要達到20%。

目前來看顯然還有不小的增長空間,今年1~7月核電發電量2519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不到5%,所以至少還有翻倍的增長。

以上這些能源結構規劃,全都是“利空”火力發電,也就是間接利空煤炭,可能這也是現在市場看空煤炭的原因。

那是不是意味著煤炭就不行了呢?

當然不是,有句話說得好,既要有遠方的詩意,也要有眼前的苟且。

首先綠色轉型是未來幾十年的事情,絕非一朝一夕,也非三五年就能完成的。

現在的電力依然還是火電為主,也隻有火力發電才能做到隨心所欲的控製發電量,綠色能源這頂“高帽子”可以戴著,但核心原因絕不是汙染環境,而是經濟結構戰略的需要。

所以能源結構會經曆這麽一個過程,隨著經濟的發展,能源需求是一定會增長的,由於電量消耗基數非常龐大,新能源又受限於儲能和電網冗餘,火電還會有一個低速增長的過程。

在三五年之後,儲能問題應該是會解決的,再加上電網每年都會升級擴容,風光發電會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升。

還有隨後幾年也是核電新增裝機的高峰期,我在分析“中國核電”的時候講過。

上圖就是中國核電未來5年的新增裝機計劃,到2029年新增裝機將達到1263.2萬千瓦。

所以到了這個階段,火電才會停止增長,但是也不會大幅度下降。

因為不要忽略了未來電力消耗的增速,我是始終看好我們經濟的,隨著電動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升,還要AI也是一定會發展的,這兩個行業都是未來的耗能大戶。

我曾經說過這麽一句話:AI的盡頭是儲能。

數據中心消耗的電量,未來一定是呈指數級別增長的,人工智能為什麽能夠做到智能?核心原因就是數據足夠多,處理數據的能力足夠強大,但是消耗的能量就會越多,對於機器來說,能量當然就是電力。

所以科技升級,雖然提高了效率,同時也會加大能源消耗。

那麽在新能源還沒有成為主要能源之前,火電是不可能快速退出的,相反還會維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當然大勢是不可逆的,把時間拉長,新能源總歸是會一直進步的,所以今年的年初能源局發布了這麽一個公告。

這個公告我在之前分析儲能行業的時候也講過,公告附帶了新型儲能示範項目名單,總共56個。

這裏麵有10條儲能技術路線,其中鋰電池儲能項目有17個,壓縮空氣儲能有11個,液流電池和混合儲能各8個,重立儲能和飛輪儲能各3個,鈉電池和二氧化碳儲能各2個,碳鉛電池和液態空氣儲能各1個。

另外前麵也說了,到2030年,抽水蓄能裝機容量超過1.2億千瓦。

如此大力推進儲能的發展,全球也隻有我們這樣做,原因是什麽?

因為目前我們的新能源已經遇到了瓶頸,電網是不喜歡新能源電力的,因為太不穩定。

但是電力需求每年都在增長,新能源又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儲能問題不得不解決。

不過解決是需要時間的,現在主要還是靠鋰電池儲能,但是化學儲能的性價比並不高,至少目前為止,對於電站來說,鋰電池儲能隻是一個負擔,並不能帶來經濟效益。

所以未來的儲能,要麽是化學儲能降本增效,要麽選擇其他儲能方式。

在這之前,火電的地位不會動搖,煤炭的需求依然會有那麽多。

在這之後,技術升級解決了儲能問題,會迎來新能源的二次爆發式發展,這個時候火電確實會逐漸退出。

這絕非易事,所以短時間內煤炭需求不會有問題。

然後再來看看今年的煤炭產量和庫存情況。

7月份規模以上原煤產量3.9億噸,同比增長2.8%,1~7月份規模以上原煤產量26.6億噸,同比下降0.8%。

今年的產量是比不上去年的,隻有6月和7月是增長的,不過進口煤炭增長不少。

7月份進口煤炭4621萬噸,同比增長18%,1~7月份進口煤炭3億噸,同比增長13%。

對比目前的價格來看,進口煤炭價差並不大。

5000大卡的動力煤目前國內外價差大概是50元/噸,4000大卡的價差更小。

隻要國際煤價不大跌,我們自己的煤炭產量就會保持穩定。

拖累今年產量的主要是山西,由於監管問題,縮量比較大,不過其他不少地方是增長的。

進口煤炭增多,也是壓製這段時間煤炭價格的一個原因,不過現在港口的庫存正在減少。

今年從3月份開始,煤炭庫存就一直低於去年同期,7月全國煤炭企業庫存6300萬噸左右,同比下降了8.7%。

尤其是沿海8個省的庫存,從6月份開始,就一直在大幅度下降。

一方麵是進口量增加,另一方麵庫存又在減少,很顯然市場上消耗的進口煤炭占比提高了,不但壓製了價格,還壓製了產量。

加大進口,降低自產,是高層的安排,不然“安全監管”這四個字不會突然火起來。

而且進口結構也有大的變化,之前因為澳大利亞自身的問題,我們煤炭進口逐漸轉移到印尼和俄羅斯,不過後來澳大利亞又放開了,所以現在屬於恢複性增長,速度非常快。

但是對於煤炭進口的總量,我們是會控製的,煤炭本來就是我們主要的能源,不可能太過依靠進口。

再加上我們周邊國家的能源需求也一直在增長,尤其是印度,煤炭進口增長非常快,他們會分走國際上一部分煤炭的供給量,從而支撐國際煤炭價格。

所以未來我們的自產煤和進口煤之間,會保持一個平衡,不可能一直大幅度增長進口煤。

現在我們的煤炭企業產能利用率,也一直保持在高位,現在差不多是97%左右。

無論從供給端還是需求端各個方麵來看,未來的煤炭都會在一個區間內相對保持穩定。

上半年本來就是煤炭傳統意義上的淡季,再加上煤價的下滑,自然影響到煤炭企業上半年的業績。

但是行業和煤炭巨頭的基本麵都沒有變,更何況還有“長協煤”在下麵托著,所以我對煤炭行業的看法並不悲觀。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