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披露:中美金融工作組在上海重點談了什麽

8月15-16日,中美金融工作組舉行會議。

該工作組自去年9月成立以來,一直保持著平均2-3個月溝通一次的頻率,這一次已經是第5次。

這次會議,和前幾次有兩點不同:

一是會議的地點發生了改變。此前,工作組在北京與華盛頓舉行會議,這一次變成了上海。

二是會議的範圍有所擴大。會議結束後,工作組邀請中美雙方的金融機構參加了一場圓桌會,在現場傾聽金融機構的意見與建議,共同探索中美在金融領域還有哪些潛在的合作點。

這些變化傳遞了怎樣的信號?譚主和相關的專業人士聊了聊。

我們先說地點。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走在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前沿。把會議地址選在上海,傳遞了中方願意以開放坦誠的態度,與美方積極溝通的信號。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上海有539家外資金融機構,其中有不少都是美國的金融機構。在上海開會,也便於雙方的金融機構參加圓桌會,加入到官方部門的交流中來。

選擇上海還有一重考量——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到,要“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告訴譚主:

這種情況下,在上海舉行中美金融工作組的對話,能夠讓美方更好地理解中國金融中心建設的現實,並且也有助於美方就中方的金融市場建設進行實地考察。

事實上,譚主了解到,向美方介紹三中全會的內容,正是這次會議其中的一個環節。

專業人士表示,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中方關於宏觀政策、金融業開放等方麵有一些新的要求和新的表述,中方也借工作組這次會議的機會,向美方傳遞一下最新的消息。

這次新增的圓桌會環節聚焦綠色金融。綠色金融,是推動中國社會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支撐。聚焦這個主題,其實就向美方鮮明釋放了中國發展目標和方向的信號。

這個領域,中美之間已經有了很多合作的基礎。此前的中美金融工作組會議上,雙方都探討了可持續金融的議題。與此同時,中美還共同牽頭G20可持續金融工作,在國際多邊平台,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現在,更加明確共同的方向,未來也就可以有更多利益交融的空間。

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不僅美國官方關注,美國的企業與金融機構同樣也很關注。

前不久,就在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後的第四天,美光科技、高盛集團、蘋果公司、聯邦快遞集團、波音國際集團等美國公司高管就組團訪華,來了解中國的最新政策。

這次的中美金融工作組會議,無疑也為美國的金融機構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最新政策的機會。

這樣的了解很有必要。

當前,全球經濟仍麵臨衰退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用“裹足不前”來形容當前的全球經濟形勢。數據顯示,全球近60%的經濟體(占全球人口80%以上)的經濟增長率將低於2010年代的平均水平。

在這樣的情形下,中美兩大經濟體能保持正常的溝通,無疑是在向外界釋放更多的積極信號。

這次會議中,中美雙方就中美經濟金融形勢與貨幣政策、金融穩定與監管進行了溝通。

這對於中美金融工作組來說,是個“老話題”了,但這次再談,有些新的背景。

首先是貨幣政策。當前,全球金融環境麵臨的一個變量,就來自美聯儲。

今年以來,美聯儲內部在“降息”的問題上,始終徘徊不定。然而,長期保持高利率,已經導致了美國係統性金融風險的累積。

前不久,美國共和第一銀行被美國監管機構關閉,成為了去年以來倒閉的第6家銀行。這些美國中小銀行的壓力,主要就來自高息的傳導效應。高息導致企業融資成本大幅上升,很多中小企業不得不大量提出存款,這造成了擠兌,也導致了多家美國中小銀行破產。

這件事,就和加息有關。

美聯儲加息,會抑製企業擴大投資的意願,這也導致美國商業地產價值出現了50年來“最大跌幅”。一些開發商隻能拖欠貸款。

一旦出現大規模違約的情況,本就脆弱的美國中小銀行,很有可能麵臨摧毀性打擊,繼而誘發大規模的係統性風險。

除此之外,中方還在會議中提出了對美國債務可持續問題的關切。

盡管美國一直都有債務風險,但這個問題在不斷惡化。當前,美國債務已經突破35萬億美元,占GDP比值超124%。

美國沃爾夫研究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表示,“美國聯邦債務目前處於完全不可持續的長期軌跡上。”

在美國內部經濟問題外溢帶來全球金融動蕩的背景下,這些問題,中方都表達了關切。

對於美方關注的問題,中方也都作了回應。

這次會議,雙方還就中美資本市場合作、跨境數據,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等具體問題,進行了全麵地溝通。雙方還就反洗錢法律製度、受益所有人信息備案登記和特定非金融機構反洗錢監管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溝通交流。

譚主了解到,在前幾次工作組會議結束後,雙方都會在接下來兩到三個月的空檔期裏進行進一步交流,以解決會議中提到的問題,也給下一次會議創造更好的氛圍與條件。

這樣的溝通方式是務實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工作組宣布就加強中美金融穩定合作取得兩項成果。這還是中美金融工作組成立以來的首次。

中國人民銀行與美財政部就在中美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加強中美金融穩定合作簽署了換文,互換了金融穩定聯絡人名單,旨在出現金融壓力事件和金融機構運營風險時,雙方金融管理部門能夠保持及時、暢通的聯絡渠道,減少不確定性。

有了可預期的合作框架和暢通的溝通渠道,一旦出現一些金融壓力事件,雙方就可以實現迅速聯絡溝通、避免誤解,應對共同挑戰。

這些舉措不僅有利於中美兩國,也有利於全球經濟,是中國主動有為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為全球提供金融穩定這一公共品的充分體現。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