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金融茶:一場賣家與買家的對賭

在經曆了三四天的混亂後,位於廣州與佛山交界處的泛茶研發中心終於回歸平靜,現場豎起了警戒線,將大門緊緊圍住。

(泛茶研發中心及周圍加盟店大門緊閉。攝影/安卓)

這次金融茶爆雷事件,距離上一次昌世茶崩盤,才8個月的時間,然而,市場的記憶似乎隻有8秒鍾。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自2012年金融茶的期貨化屬性被激活後,一路雷聲滾滾,尤其是2021年、2023年、2024年呈現出越發密集爆發的趨勢。

爆雷事件頻繁出現,地方政府屢次警示,為何還有人前赴後繼參與到金融茶的炒作中?

“金融茶的本質就是擊鼓傳花,入局者心裏都很清楚,隻是賭自己不是那個‘最後的接棒人’。”廣東省小額貸款公司協會秘書長徐北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投資不到半年就爆雷了”

8月7日,第一財經記者來到泛茶研發中心,這裏地處廣佛交界處,一條兩車道寬的馬路,一側是佛山,一側是有著“茶葉華爾街”之稱的廣州芳村,周邊遍布著各類品牌的茶葉商鋪,泛茶的部分加盟店鋪也夾雜在其中,隻不過已經大門緊閉。(詳見報道《又有金融茶爆雷?瘋狂地“炒茶”,有加盟商千萬投入無法收回》)

(泛茶交易平台。攝影/安卓)

根據天眼查,泛茶注冊於2022年9月,迄今為止才2年時間,法定代表人為鄭朝根,股東為鄭朝根(持股62%)、鄭海華(持股38%)。但該公司官網宣稱,公司最早萌芽於2015年,2021年底正式推出,擁有超過500家的實體店。

加盟商趙女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她去年經朋友介紹開始投資泛茶,剛開始隻敢小金額購買,後來因為賺到了錢,於是越投越大,甚至還加盟其中,目前,連本帶利合計1000萬元投入到泛茶中,如今無法取出。

下遊客戶陳先生說,他今年3月才開始投資泛茶,半年不到就爆雷了,總共投入了160萬元。

根據網傳資料,部分客戶在7月中旬已到期不能兌現。一份涉案金額約14億元的經銷商報案登記表也顯示,該報案人去年10月成為渠道商,今年7月20日無法兌現。

結合多位受訪人的信息,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與其他金融茶的運作模式類似,泛茶的炒作鏈條是“公司-平台-經銷商-客戶”。

趙女士說,泛茶總部負責新品研發、銷售,經銷商組織客戶購買後,交易平台承諾到期回購,並給予高息,一買一賣,炒高了茶葉的價格。

“比如,泛茶開發了一款新品,1萬元1片,交易平台承諾50天後以1.1萬元的價格定向回購,這1000元就是回報,交易平台會1提(7片)收取500元的手續費。”她說。

趙女士向記者提供了幾家交易平台的名字,諸如華茂德、銘盛等。不過,第一財經並未在天眼查查詢到上述交易平台的信息。

目前還暫未統計出爆雷的總金額,但有業內人士根據門店和經銷商數量估算,這可能是芳村迄今為止涉案金額最大的金融茶事件。

脫離了飲品價值的期貨茶

事實上,金融茶由來已久,一個在茶界普遍認同的說法是,最初將茶葉賦予金融屬性的是有著“普洱茶教父”之稱的大益集團創始人吳遠之。

他曾在業內首次提出“茶自古就是一種奢侈品”的觀點,並表示要把大益普洱茶打造成為中國的奢侈品。這種言論一直延續下來,經久不衰,成為後來各式各樣金融茶“標配”的炒作口號。

而金融茶的第一次爆雷源於本世紀初普洱茶的暴漲暴跌。

2000年到2006年前後,一些幕後莊家通過各種手段炒高普洱茶的價格,比如,通過自己手上的茶莊收購等,造成價格上升的假象。一款名為“大益7542”的普洱茶最高價曾到過2.3萬元/件。

由於市場慣性地追漲殺跌,許多散客、茶商被吸引參與其中。根據當時的報道,莊家甚至雇傭了股票操盤手團隊來當顧問。2007年,普洱茶價格迅速下跌,部分品種半月縮水近半,炒家損失慘重,而此時,莊家早已出貨兌現。

事實上,最初的金融茶,還是實物交付的形式。而在2012年前後,一種完全脫離實物的“期貨交易”模式開始出現,將金融茶的玩法向前推進了大一步。

也就是當新品麵市後,人們看到的不是實物,而是作為代表的文字憑證,比如貨單、茶票之類,並附加稀缺性等屬性,炒茶客互相轉讓茶票,擊鼓傳花,茶票價格水漲船高,同時,茶商還有一定的回購服務,這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於是,金融茶逐漸脫離了茶作為飲品的價值,變得證券化、期貨化。

兩年爆雷三次

由於普洱茶“期貨化模式”的確認,2012年之後,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發生一次小規模爆雷事件,2021年,廣州芳村爆發的搶茶事件將金融茶的“期貨化”屬性推向了高潮。

當年5月,大益茶稱將推出新品“倉頡號”,但未公布正式發售時間。還未看到貨,二級市場的交易就已經開始了,買賣雙方采用了類似期貨的“空單”交易模式,即賣家並沒有實際持有茶葉,而是以預定的價格,在茶葉進入二級市場之前就與買家簽訂合約,等到需要交割時再以當初約定的價格交易。

這是一場賣家與買家之間的對賭,如果市場價格下跌,賣家就可以賺取差價,反之則要虧損。

最初,“倉頡號”相傳官方配貨價約是4萬元/提,很多賣家開出了6萬~10萬的空單,但沒有想到,“倉頡號”官方配貨價是7萬元/提,而且價格還一路飆升,最高達到了20萬元/提。

更為重要的是,“倉頡號”被開出的空單遠遠高於現貨,據傳空單是現貨的100倍,導致賣家無法實際交單,又沒有足夠的資金對單,進而陷入了爆倉、違約、搶茶等衝突事件。

這些“空單”,其實就是一張張憑據或者僅僅是送貨單。

經過這一輪風波,“金融茶”冷靜了一段時間。但市場從來不缺賭徒,僅在2023年就連續爆發了多起“金融茶”事件,包括4月份爆雷的茶有益、12月爆雷的昌世茶等。

而且,金融茶的玩法越來越無下限,比如交易無合同、無憑證、快拉快崩等。上述茶有益、昌世茶兩家均是將新品炒至天價,吸引大量資金進入,茶葉價格再迅速崩盤。其中,“昌世茶”從產品上市炒作,到價格崩盤爆雷,隻持續了近3個月時間。

最終不過貪婪二字

從操盤的模式來看,金融茶大體經曆了“莊家下場買賣哄抬價格”“賣家與買家之間對賭”“茶商講故事,交易平台口頭承諾到期連本帶利高額回購”等三種模式,推高茶葉產品價格,吸引散客入局。

此次爆雷的泛茶就屬於第三種模式。不過,據下遊客戶王先生對記者透露,在“公司-平台-經銷商-客戶”之外,還存在著一個“私莊”體係,即經銷商為了吸引更多的資金加入,把盤子做大,發展出來的“票販子”,他們遊離在公司的規定之外。

“我們稱之為‘賣車票’,誰都可以以賣茶的名義‘賣車票’,再加上不是實物交付,而是類似於期貨的形式,導致他們賣出去的數量可能遠遠超過實物對應的數量。”王先生說。

王先生更加傾向於認為,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賣家與買家的對賭,以及大量空單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泛茶此前曾一度撇清與金融茶之間的關係。公司曾於今年7月19日將5月6日發布的《關於規範交易行為的公告》又發布了一遍,公告中明確稱,嚴禁任何經銷商合作夥伴、員工參與或利用我司產品進行金融炒作,嚴禁將金融領域中價格暴漲暴跌的炒作方式運用到茶葉市場當中,嚴禁任何經銷商合作夥伴以承諾回報率的形式進行推廣或銷售。

一位業內人士在網文中寫道:金融茶就是一個零和遊戲,你賺的錢就是另一個“韭菜”虧的錢。

左次三番爆雷,為何還會有人前赴後繼地參與到金融茶的炒作中?

第一財經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客戶早前對這種金融茶是很警惕的,但隨著周邊參與的人賺到了錢就放鬆了警惕。

“2022年,我們剛開始接觸到泛茶這種模式,都認為是龐氏騙局,後來卻發現越來越多的人賺到了大錢,我認識的一個人,去年5月拿80萬元本金投資進去,到今年5月,本利已經有1400萬。還有一個人是做交易平台的,1個月就買了台賓利,因為太多的人賺到錢,再加上經銷商的宣傳,就開始相信了。”王先生說。

“金融茶的本質就是擊鼓傳花,入局者心裏都很清楚,隻是賭自己不是那個‘最後的接棒人’而已。”徐北說。

同時,徐北還指出,對於監管部門來說,金融茶在界定上還存在一定難度,畢竟最終可以實物交割,所以幾乎是遊離在金融合同詐騙、非法集資和傳銷的邊緣。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