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以來最低,準備進入存款“零利率”時代

來源: 智穀趨勢 2024-07-24 18:39: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157 bytes)

不想投資,也不想消費?那就把存款利率“打下來”!這操作,全世界都通用。

很多人還沒有注意到:

我們如今的存款利率,已經是建國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且還在不斷下降。

然而,全國人民存在銀行裏的錢,卻還是越來越多。

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存款繼續增加11.46萬億,其中住戶存款增加9.27萬億。住戶存款餘額再創曆史新高——147.48萬億。

平均一下,全國人民人均存款餘額,已經超過10萬塊了。

圖源:說財貓

簡單算一算,從2020年1月到現在,四年時間裏,中國人多存了61.38萬億!

為什麽一邊是存款利率瘋狂下降,另一邊人們卻還在拚命存錢?

為什麽全世界來看,存款都在走向“零利率”,甚至“負利率”?

你準備好,迎接一個存款“零利率”的時代了嗎?

1996年的夏天,如果你走進銀行,會看到五年期整存整取的利息,可能高達14%左右。1萬塊存上5年,到手利息高達——7000元。

今天呢?

同樣的存款方式,5年後,你隻能拿到1000元利息。

許多主流的銀行,就算是五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也已經下降到2%。就算你走遍全國幾千家銀行,也不可能找到在3%以上的五年期存款利率。

今年隻要再降一次利率,五年期存款利率就要擊穿2%,史無前例地進入「1時代」了。

靠吃利息就能躺平的年代,已經一去不複返。

30年前,我們學著習慣13.86%

10年前,我們學著習慣4.75%

近幾年,我們學著習慣2%

利率大步往下降的趨勢,不是短時間形成的。

這種勢頭從十幾年前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如今,其間大動作頻出,完全沒有回頭的跡象。

目前,1年期存款利率維持在1.45%左右,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則維持在2%上下。

存款利率下調,帶來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利息大大減少。

存錢,變成一件越來越不劃算的事。

這麽多年,利率一直往下降,央行到底是想幹什麽?

答案很簡單,利率下調是央行主動調控市場時最常用的政策工具之一。最近幾輪下調,中長期固定存款利率的下調幅度往往是最大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

把國民儲蓄率打下去,讓民眾把錢拿出來消費或者投資,以提振經濟。

伴隨著貸款利率的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在2023年9月和2024年2月兩次下調。

這也是希望企業多從銀行借錢,擴大投資,把市場上的水攪活。

存款利率不斷下降,效果好不好呢?

從目前來看,沒有徹底見效。

尤其是2023年,經濟在複蘇,居民存款竟然還暴增將近20萬億,存款熱情不減反增。

說明什麽?全民都在去杠杆,減少負債,增加存款。這是一個短期內很強烈的情緒。

想要扭轉預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最近,我們又再一次見證了曆史。反映企業和個人手頭現金、活期存款的指標——狹義貨幣總量M1的增速,出現了“三連降”:

4月,M1增速同比下降1.4%,創有記錄以來第二次負增長

5月,M1增速同比下降4.2%,創有記錄以來首次連續2個月負增長

6月,M1增速同比下降5%,創有記錄以來首次連續3個月負增長,曆史罕見

說明什麽?

擴張欲望並不強烈,大家都不肯加杠杆,大量活期存款轉為定期。

代入一下,其實也不難理解。

股市和房市波瀾不驚(高情商說法),那就繼續存著唄。至少存在銀行裏的錢,不會突然腰斬吧。

麵對節節攀升的存款總額,央行會怎麽做?存款利率繼續下降,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對於央行來說,什麽時候讓利率停止下降乃至回升,取決於政策效果是否顯著。

什麽時候症狀好轉,就什麽時候減少藥量。這是在全世界央行都通行的調控邏輯。

比如,2001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納斯達克指數暴跌75%時,美聯儲就果斷出手降息。在短短一年內,就將聯邦基金利率從6.5%的水平,急速降至不到2%,以挽救危局。

到2004年,市場回暖,聯邦基金利率再次回升,完成一次閉環操作。

圖源:美國聯邦儲備局

可見,央行結束利率下降的前提,是積極且持續的市場反饋。

既然如此,那麽是否意味著,我們的存款利率,也有可能降到“零利率”的水平呢?

從全球各國的操作來看,並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畢竟,世界上不少主要經濟體,都已經出現了“零利率”現象。

2008年,美國陷入次貸危機時,美聯儲就曾讓聯邦基金利率無限逼近零利率,在0.25%的利率水平上維持了大約7年,直到2015年才逐漸上調利率。

無獨有偶,歐洲央行在應對歐債危機時,也曾讓歐元區國家齊齊邁入零利率時代,並停留了很長時間。

2014年6月,歐洲央行甚至宣布實施負利率政策,將存款利率下調至-0.1%,成為最早吃「負利率」這個螃蟹的主要經濟體。

這種操作讓全球經濟觀察者驚呼:歐洲央行要帶領所有歐元區國家,先一步進入深水區了。

所以,負利率到底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普通人在銀行存錢,不但拿不到利息,甚至要支付給銀行利息——相當於“保管費”。

你存1000歐元進去,取出來可能就隻剩下999歐元了。

不過,銀行也不會感謝你交了一筆錢,因為銀行可能要給央行更多錢。

為了避免支付利息,各家銀行都會傾向於將資金借出去,企業和個人也會傾向於把錢取出來。

更進一步地說,負利率政策意味著本幣貶值。

簡單來說,負利率會導致在本國存款或持有本幣資產的成本提高,從而促使投資者在海外尋求收益更高的投資機會,進而導致資本外流。

於是,對外幣的需求增加,外幣相對本幣升值,也即本幣貶值。

在亞洲國家,對“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體會,沒有比我們的鄰國日本更深的了。

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的經濟泡沫破裂,就此走入「失去的三十年」。通貨緊縮時代很快在日本降臨,緊隨其後的,就是負利率時代。

1995年,日本施行了力度空前的低利率政策,基準利率下調至0.5%。

但效果並不顯著。到1997年,多家日本銀行宣告破產,日本走出泥潭的希望直接被澆滅。

“零利率”政策,就在1999年出台,不久後日本又首創量化寬鬆政策,日本央行直接下場買入國債。再然後,次貸危機和福島事故讓日本經濟元氣大傷。

2016年,日本央行宣布進入“負利率”時代。

這些讓旁觀者捏一把汗的大膽政策,日本是一個又一個地往外拋,但最後基本都收效甚微。

日本央行都狠下心開閘,進行了舉世罕見的大放水,錢卻在資本市場裏打轉,沒有流入實體經濟的口袋。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就是一個信心不足的漩渦。

不過,中國的情況又有很大的不同。我國央行向來以穩健著稱。

即使不斷下調利率,我國央行也會把時間周期拉長,並通過各種途徑向市場放出信號,穩定市場預期。

畢竟,央行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對市場預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中國的存款利率大體上還在「1時代」,零利率、負利率為時尚早。

隻不過,從未雨綢繆的角度來考慮,麵對不斷下降的存款利率,個人依然還是可以早做準備。

摸著日本的石頭過河,有什麽啟發呢?

日本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零利率,負利率時代也持續了8年。

雖然日本央行設計了一套複雜的利率規則,讓儲戶不至於虧到一分錢也不願意存,但各家銀行也確實都被逼著拚命往外放貸。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日本的企業和個人是怎麽做的?

先看企業。當時許多日本企業都放棄了擴張,轉而用借來的低息貸款還債。

同時,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出海。

此外,由於負利率政策導致日元進一步貶值,日本企業開始大規模投資外幣和外國資產,從而分散其投資組合的地域和貨幣風險,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美債,就是日本企業最偏愛的資產之一。

簡而言之,日本企業在積極償債的同時,努力去海外尋找新的機會。

日本如今巨量的海外資產,以及美債第一持有國的地位,就是這麽來的。這種經驗,值得參考。

再說個人。

在經濟持續增長的時代,個人通過投資獲得高收益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因為經濟快速增長往往伴隨著通貨膨脹。

隨著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債務會被稀釋。長期來看,投資者最終獲得的收益,可能遠超債務的成本。

但在如今這個利率持續下降的時代,個體投資者就必須轉換策略了。

首先,避免過高的杠杆。用如今的低息貸款,償還過去的高息債務,置換也不失為一種良策。

其次,維持資產配置的平衡。既保留一定比例的“安全資產”,也維持一定比例的高波動性資產,在經濟震蕩之間,都有騰挪的餘地。

再有,關注海外投資機會。

在負利率年代,外幣賬戶有更高的存款利率,很多人都會時刻保持著對外匯市場和外國債券的關注。

總之,普通人麵對低利率時代,絕不能把目光局限在一城一池。警惕高杠杆,放眼大世界,才有可能跑贏同時代的人。

曆史不會完全重複,但領先時代的人總是能從曆史中學到點什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