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嗎?

來源: 羅sir職話 2024-07-21 01:50:5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325 bytes)

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大多數人還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往往是興致勃勃並且會非常自豪地回答肯定,但放在今天的背景下來看,要想在短期內超越美國,依然很難很難。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生產力的經濟體之一,如果被我們取代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會發生什麽?

這個問題早在十幾年前,就被很多人討論過了。

尤其是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當時有關我國何時超過美國的預測就層出不窮,彼時金融海嘯引發了全球經濟的大衰退,而在那之前,我國GDP已經連續五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年增長率。

為了挽救自己,也為了挽救全球經濟,我們在那一年裏提出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這不僅幫助我們讓國內經濟重回正軌,一定程度上也幫助全球經濟加快複蘇。

在那之後的十年時間裏,我們的經濟穩步增長,關於何時超過美國的討論也一直沒有停歇,我國經濟仍以每年6%至9%的速度增長,一直到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

2020年是一個分水嶺,我們麵臨的挑戰開始顯現,超過美國這個話題,盡管依然擁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對很多人來說,一個時代過去了。

首先,單就經濟角度而言,新冠病毒這三年對我們的經濟損失,絕對不比美國更小。

根據美國智庫的報告,新冠病毒對美國造成了大約18萬億美元的損失,折合成人民幣的話,差不多是130萬億元,差不多是我國一年GDP的總量。

考慮到我們對生命安全的更看重,因此我們的防疫措施也是比美國更好的,那麽這也意味著,新冠病毒對我國經濟的傷害也更大。

換句話說,新冠三年,對我們自己造成的經濟損失,粗略來看至少也在百萬億元左右,差不多約等於我國一年GDP總量。

這也能夠理解我們為什麽在後新冠時代,經濟複蘇會變得疲軟,尤其是對國內的消費而言。

除了新冠病毒帶來的問題,這三年時間裏,房地產企業也開始陸續爆雷。

過去房地產行業在巔峰時期曾占據我國GDP三分之一,但由於地產開發商的債務爆雷,導致了國內越來越多的房企破產、倒閉,按照野村證券的估算,留下了差不多2000萬套的爛尾樓。

這是一個很大的危機。

與此同時,歐美貿易壁壘和保守主義的崛起,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們的經濟增長,多年來一直鼓勵我們崛起的美國,也在2010年代末期開始遏製並壓製我們。

更重要的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紅利期逐漸見頂,往後也意味著我們的經濟增長之路變得越來越難走,加上結構性的問題開始到來,都讓我們在短期內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變得越來越難。

地方債務,生產力放緩、低消費和人口老齡化,甚至是沉重的生活成本的增加等等,都開始讓增長放緩,最終推遲了我們超越美國經濟總量的時間線。

2021年,我國經濟總產出已經接近美國的80%,除此之外人均GDP也無限接近於世界銀行對“高收入國家”認定的標準線。

但自那以後,我們離高收入國家的標準開始拉遠,而和美國的經濟總量相比,也依然維持在80%左右的份額。

但我們也並非沒有優勢。

人口到今天依然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我國的城鎮化率目前隻有65%左右,如果未來達到80%,意味著將有2-3億人口進入城市地區,這將大幅增加實體經濟,2-3億人口帶來的增量,就是我們超越美國經濟總量的最大底氣。

但生產率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我國經濟在2000年代初之所以增長如此迅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產率很高,在引入市場經濟的前三十年時間裏,我國生產率貢獻了GDP增長的70%左右。

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後,生產率增長開始放緩,根據多倫多大學經濟學教授布蘭特的說法,現在的生產率增長可能隻有2008年之前的四分之一。

另外債務也是一個很大的製約因素。

目前我國的總債務已經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00%以上,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地方持有的,巨額的債務也意味著未來留給貨幣寬鬆的空間也並不多,我們也很難像2008年那樣,再度實施大放水的經濟刺激計劃。

另外,外國直接投資也已經連續12個月下滑,僅2024年前五個月,外國直接投資就下降了28.2%,這是雙位數的下降,這也表明外部投資環境正在惡化。

盡管我們在研發、人力和一流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麵進行了巨額的投資,拉動了我國的經濟增長,但今天來看,基建的飽和乃至持續投入,並沒有很好為經濟帶來持續的增長。

投資就意味著新增的就業崗位,當工作開始變得好找的時候,就會激發人們對消費的信心,尤其是對未來的消費。

而經濟增長的最簡單邏輯,就是有人花得比掙得多,有人投資比儲蓄多;為什麽有人會花錢消費會投資呢?

那是因為人們相信未來會有更高的收入,以及更好的投資回報,但今天,持這一共識的國人正越來越少,而不是越來越多。

除了外國直接投資的下滑,社融數據也在下跌,民營企業的投資也在下跌,這些數據都充分反映了今天企業對未來的信心。

另外,由於我們的一些社會福利保障並沒有跟上過去經濟奇跡的增長步伐,這也導致許多低收入家庭的抗風險能力偏弱,一旦遇到市場波動,哪怕是很小的波動,就會形成防禦性措施,那就是存錢。

而新冠病毒三年,其實波動也並不小,反過來還很大。

這也導致我們在2020年到2023年,四年時間裏,國人存下了過去十年存款的總和。

消費不足,儲蓄增高,背後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抗風險能力偏弱導致的。

另外,房價的持續下跌也影響到了家庭的消費信心,考慮到國內家庭資產七成占比都是房子,房價持續下跌也讓家庭財富開始縮水。

這些都共同導致了國內消費的疲軟,最終影響到了經濟的增長速度。

對拉動經濟增長的民營企業來說,當國內消費疲軟的時候,這些民營企業所麵臨的挑戰,也是異常嚴峻。

2000年代後期,民營企業在國內經濟占比中接近三分之二,起著龍頭拉升作用,但到了去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至40%,另外國有和混合所有製企業的規模則在不斷擴大。

隨著消費的低迷,企業為了生存下去,也不得不展開激烈的內卷式競爭,這麽做的後果就是,企業利潤越來越少,留給員工漲薪的空間,自然也就越來越低。

目前我國企業在《財富》雜誌全球領先企業排行榜上擁有最多上榜企業,但這些企業的利潤率隻有4.4%,遠低於美國同行的11.3%。

盡管美國內部也有著許多的經濟問題,但要想在美國今天的體量下超越它,我們可能還需要更多專注於解決國內的一些結構性問題。

地產、收入、消費、投資、就業、債務,這些因素互相發力、互相牽製又互為因果,共同構築了今天我們所看到、感受到的一切。

日本曾幾何時也被寄予厚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1992年日本泡沫破裂,股市崩盤,大量賬麵資產化為烏有,經濟陷入混亂,此後日本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裏都未能恢複到此前的水平。

與此同時,今天我們的工業GDP已經是美國的兩倍,去年我國GDP增長率為5.2%,同樣也是美國的兩倍多,甚至以購買力平價(PPP)作為衡量標準,我們在2016年就已經超過了美國。

比拚經濟總量,其實意義並不大,真正重要的在於,就普通人而言,我們能否讓14億人口都過上美國那樣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

盡管今天已經有一些人過上了美國人那樣的生活,但我們依然應該爭取,讓更多的人過上美國那樣的消費水平。

而這,才是經濟增長的意義所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