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麵對挑戰,美歐日韓的份額去了哪裏?

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國與美歐日韓等經濟體的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所占份額在下降,而中國與東盟、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占比在上升

文|葉冬豔 歐陽輝

當地時間6月21日,美國財政部發布了一項《擬議規則製定通知》(NPRM)。這份165頁的草案,旨在限製美國實體在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三個高科技領域對華投資,並列出了詳細的規定。

5月14日,美國公布對華加征301關稅複審結果,決定在原有關稅基礎上,進一步對新能源、半導體、關鍵礦物等加征關稅。由此引發人們對貿易以及關稅問題關注度的再度提升。

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後,兩國之間的關稅上升和貿易壁壘增加,中美之間的直接貿易量減少。但是,中國積極調整外貿策略,采取多種措施來緩解貿易戰帶來的壓力,其中之一是調整貿易結構,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周邊地區的貿易合作,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分散貿易風險並拓展新的市場空間。這體現在中國與美國的直接貿易額下降,在美歐日韓等主要貿易夥伴國中的貿易地位有所下降,與此同時中國與東盟(主要是越南)、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的貿易量相對增加。

此外,中國也加大了對越南、墨西哥等國的直接投資,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程度。

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國對外貿易很難像以前一樣高速增長。歐美政府不斷推出保護主義措施,意味著出海也不是萬能之策,同樣麵臨著貿易摩擦風險。另外,隨著中國企業的出海,中國“產業空心化”風險值得警惕。

對外貿易結構變化

圖1是2005年至2024年不同經濟體在中國對外貿易中所占份額。在2017年,對美貿易占中國對外貿易的份額是14.27%,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後,美國所占份額逐步降低,截至2024年前五個月,降到了10.70%,下降3.57%。從2017年到2024年,歐盟、日本、韓國所占份額分別降低2.30%、2.33%、1.50%。與此同時,東盟、越南、俄羅斯、墨西哥所占份額分別提高了3.27%、1.17%、1.85%、0.21%。也就是說,與貿易戰爆發前的2017年相比,美歐日韓等發達經濟體在中國對外貿易中所占份額下降,而越南、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所占份額穩中有升。自2020年起,東盟超過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

圖2是2005年至2024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及同比增速。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但中國對外貿易保持增長。2019年,受貿易戰影響,中國貿易總額下降0.96%。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全球貿易規模下降,中國貿易總額雖然是同比增長的,但漲幅(1.70%)低於2017年(11.44%)、2018年(12.55%)。在2021年、2022年,中國對疫情的控製比其他國家要好,且擁有相對完整的供應鏈,因而中國出口規模大增。2021年貿易總額同比增長29.81%,2022年相比2021年的高基數也增長了4.40%。2023年,受全球整體貿易規模下降和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的影響,中國貿易總額同比下降5.91%,略低於2021年水平,與2017年相比還是增長了44.55%。2024年1月-5月,貿易總額2.4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77%。

圖3是2005年至2023年不同經濟體占全球對外貿易份額。從占全球貿易份額來看,貿易戰並沒有阻滯中國的上升趨勢。在2020年、2021年,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中國占全球貿易份額一度超過13%,2022年降到12.39%,而2023年與2022年持平。此外,越南、墨西哥等新興市場所占份額在增長。從2017年到2023年,中國、越南、墨西哥占比分別提高了0.86%、0.29%、0.17%,而日本、歐盟、韓國、美國分別降低了0.71%、0.51%、0.29%、0.26%。

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後,中國與美歐日韓等發達經濟體的貿易有所下降,但與東盟(特別是越南)、俄羅斯、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增加了。中國對外貿易規模在2022年達曆史最高,近兩年雖有所下降,仍保持高水平。不過,隨著貿易摩擦日益增多,中國對外貿易很難像2014年以前一樣持續增長。

中美間直接貿易減少

圖4是2005年至2024年不同經濟體在中國出口所占份額。2012年至2022年,美國都是中國出口最大目的地。2017年,美國占中國出口的18.99%;2018年,不少廠家為規避關稅而突擊出口,占比上升至19.18%;相應地,2019年,美國占中國出口份額下降到了16.73%。2020年至2022年,美國仍是中國出口最大目的地,但所占份額逐年下降。

從2017年到2024年,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所占份額分別降低5.00%、1.81%、1.64%、0.26%;東盟、越南、俄羅斯、墨西哥所占份額分別提高4.47%、1.47%、1.09%、0.41%。自2023年起,東盟超過美國成為中國最大出口目的地。

圖5是2005年至2024年中國對外貿易差額及其同比增長。中國對外貿易差額經曆了兩輪明顯的先下降、後上升的過程。2018年貿易順差跌到近十年的最低點,但2019年貿易順差同比增長20%,與貿易戰爆發前的2017年持平。新冠疫情三年,中國貿易順差逐年上升,2022年達到創紀錄的8379.28億美元。貿易順差在2023年、2024年雖然同比小幅下降,但也保持在相對高位。

圖6是2005年至2024年中國對不同經濟體的貿易差額。美國、中國香港、歐盟與東盟是中國貿易順差的前幾大來源地,中國對墨西哥和東盟的貿易順差在逐步增加。

圖7是2005年至2023年不同經濟體在與美國貿易中所占比例。從2017年到2023年,中國在與美國貿易中所占份額降低5.07%,而歐盟、墨西哥、越南、韓國、加拿大在與美國貿易中所占份額分別提高2.87%、1.34%、1.03%、0.47%、0.20%。

在2015年至2018年,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自2019年起歐盟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實際上,自2019年起,墨西哥、加拿大與美國貿易額就超過中美貿易額,中國從最大貿易夥伴變成第四大貿易夥伴,隻有在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中美貿易額超過墨西哥、加拿大與美國貿易額。中國占美國貿易份額在逐步降低,但又遠高於第五大貿易夥伴的韓國,預計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都會是美國第四大貿易夥伴。

圖8是2005年至2023年不同經濟體在美國進口中所占份額。從2017年到2023年,中國所占份額降低7.74%,歐盟、墨西哥、越南、中國台灣、加拿大、韓國所占比例分別提高2.40%、2.06%、1.72%、1.03%、0.87%、0.72%,中國失去的份額基本由這些經濟體瓜分。

圖9是美國對不同經濟體的貿易差額。中國、歐盟、墨西哥、越南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地。從2018年到2023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從4182億美元縮小到2794億美元,而對歐盟、墨西哥、越南的貿易逆差則呈現擴大的趨勢。

總的來說,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國到東盟和墨西哥,東盟和墨西哥到美國的轉口貿易呈現出明顯增長的趨勢。

中國企業走出去

從直接投資的“走出去”看,中資企業在加速布局東南亞,尤其是越南。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疫情強化了外商投資持續流入越南的趨勢,中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對越南和墨西哥的直接投資建廠,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並拓展海外市場,實現了全球供應鏈的多元化布局,規避美國加征的關稅和設置的貿易壁壘,提高了整體的抗風險能力。

圖10是2005年至2023年中國對越南和墨西哥的直接投資金額。在2018年貿易戰爆發前,中國對越南直接投資就逐年增加,從2014年的4.27億美元增長到了2018年的24.65億美元,2019年更是大幅增加至40.63億美元、增幅65%;2020年至2022年因疫情影響有所下降,2023年又增至44.71億美元。

從墨西哥的外商直接投資存量數據來看,美國占四成,中國僅占1%左右,但中美貿易摩擦後,中國成為墨西哥增長最快的外商投資來源國。2018年,中國對墨西哥的直接投資比2017年翻了一番,在2022年達到單年最高水平5.7億美元。2023年,中國對墨西哥直接投資新增1.59億美元,存量達到24.52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墨西哥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國。

總的來說,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國與美歐日韓等經濟體的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所占份額下降,而中國與東盟、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占比在上升。

為了應對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中國一方麵規避貿易壁壘,另一方麵,中國企業積極出海,到海外直接投資建廠。

美國大選逐步臨近,前總統特朗普在其與現任總統拜登的競選對決中,提出了一係列保護主義貿易措施,比如對所有進口商品和服務普遍征收10%的最低基準關稅。這意味著轉口貿易和出海也不是萬能之策,同樣麵臨著貿易摩擦風險。

隨著中國企業的出海,中國“產業空心化”風險值得警惕。近年來,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續走低。2006年,製造業增加值占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5%的峰值,隨後五年在高位徘徊,2011年起逐年降低,2020年降至26.3%,九年時間大幅下降了5.8%。盡管2022年這一比重回升至27.7%,但仍處於多年低位。與美國、德國、日本等全球主要工業國家在同樣發展階段相比,中國製造業占比下降時間更早、速度更快,這可能會引發產業“空心化”,削弱中國經濟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