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下曆史最高水平,這就是我國2024年上半年的對外貿易成績。按人民幣計算,中國進出口商品金額達到了21.17萬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商品出口金額近12.13萬億元,上漲6.9%。
進口商品金額突破了9萬億元,增長5.2%,增速再度低於出口。上半年的中國外貿順差金額為30908.5萬億元,大漲12%——兩位數的提升水平啊,在美歐強化貿易保護主義背景下,成績實屬不易。
按美元計算,進出口商品總金額在今年上半年達到了29801.4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的商品出口金額為17075.7億美元,上漲3.6%;進口商品金額為2725.8億美元,增速為2%。
即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了下跌,但我國外貿順差依然擴大至4349.9億美元,同比上漲8.6%,且“順差金額創下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這個成績很多國家都會羨慕,按道理應該祝賀一下吧。
但越南媒體卻說:中國“危險了”
他們的理由是,與本世紀初的全球貿易多元化、多國爭相降低外貿門檻的做法相反,逆全球化和全球化思潮並存,且逆全球化行動在美國、歐盟、日韓及部分新興經濟體內占據了主導地位。
在民粹主義泛濫,利用地緣政治構建“小朋友圈”等私利因素誘導下,多國愈加看重貿易平衡,對逆差的容忍度變得很差。這種情況下,美國、英國、歐盟、印度、土耳其等不樂意了。
越南媒體稱,中國上半年的商品出口金額提升力度,再一次超過了進口,推動外貿順差創新高。這對中國的企業是有利的,但卻不是美歐及部分和中國貿易中“長期處於逆差狀態的”新興經濟體願意看到的。
他們警告稱“這是危險的信號”!許多中國人士持續呼籲政府加強經濟和產業刺激措施,在強調內循環的同時,也在全力推動出口。是的,中國的商品輸出成績成績的確令包括越南在內的很多國家羨慕。
但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卻沒有充分推廣到世界,也就是內部消費市場潛能沒有完全釋放,即中國商品出口提升力度不能總是超過進口的增長率,不能讓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長期處在逆差狀態”。
中國順差金額創新高,反而會導致“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越來越強硬”,尤其是在美國主動挑起貿易爭端背景下。前不久,歐盟就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了高額關稅,我國隨即反擊,接近貿易戰的邊緣。
還有土耳其,也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40%的額外關稅。加拿大表示,正在考慮對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關稅。東盟內部的第一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計劃對中國的紡織品征收200%的關稅。
上半年,我國出口到印度的商品金額為572.64億美元,但僅從印度進口102.35億美元,順差金額高達470.3億美元。2023年,中國對印度出口1176.81億美元,進口185.37億美元,順差近1000億美元。
印度本來就沒有多少外匯儲備,在和中國的貿易長期處在“如此之高的逆差”狀態下,越南經濟日報稱:印度正在追蹤來自中國的廉價鋼材,還準備擴大反傾銷範圍,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
南生認為,越媒的觀點值得借鑒
無論是之前興盛的全球化思潮,還是如今的逆全球化行動,本質都是希望“獲利”。那些之前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國家、地區是希望全球化的發展有利於自己,如今他們要搞貿易保護行動。
也是為了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是的,這是“私利”,但世界就是如此的殘酷,很多國家追求的就是“你輸、我贏”,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積極推動世界自由貿易持續前行的同時。
我國也有必要降低外貿順差,盡量減少這種不必要的爭端。這不是希望中國變得不好,而是因為:高額順差並非總是利大於弊,有時也可能是弊大於利。如今,就是如此!
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超過3萬億美元,這還是國家早已不強求外匯結售背景下的產物。若納入留存在居民、企業和商業銀行內部,而沒有和央行結售的外匯——即藏匯於民,我國的外匯就更多了。
這裏麵的大頭是美元,而美元是美國零成本印刷出來的。除了些許的紙幣外,絕大多數都是數字符號,美聯儲在電腦鍵盤上敲擊幾下,即可誕生無數的美元。
中國老百姓辛苦工作,很多人都是996的拚命工作,拿著奮力拚搏賺取的美元,卻不能在美國、歐盟等地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拿著美元、歐元、英鎊也不能投資美歐的優質企業或其他資產。
他們的通貨膨脹率遲遲下不來,導致我國居民辛苦賺來的外匯購買力在持續下滑。在這種不利局麵下,我國還追求高額順差幹什麽呢?表麵上看起來是有在賺,實際上“賺的是他們、是歐美”。
我國真的有必要,降低順差了
降低順差,追求外貿平衡並非是要求中國減少出口,而是在推動出口的同時,擴大進口,並且將進口提升的重心轉向更多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在降低對美歐貿易市場依賴的同時,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這不僅能有效減少潛在的貿易摩擦,還能變相推動我國的商品出口擴大。因為,我們的合作夥伴賺錢了,他們才有能力增加從中國的進口,進而推動非美歐市場在中國外貿格局中的份額。
當我國和大多數國家都保持相對平衡的貿易,就不會懼怕美歐所謂的“供應鏈去中國化”戰略,也將不會擔心美歐誘導、推行的逆全球化行動。這是陽謀,而且是真正利國利民的發展戰略。
利國已說了,再來說是利民。擴大進口,不是一句話就可以的,必須得充分調動中國消費市場增長才行,也就是持續而且要快速提升中國老百姓的收入,推動消費增長,實現真正的內循環。
提升收入的最有效方式是“加工資”,這取決於產業轉型和升級的成果。若總是處在低端產業,企業沒有多少利潤,加工資就隻能是夢想。而產業升級的步伐是緩慢的,短期內難有實效。
但國家可出台多種激勵措施,在全力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還可以利用稅收返還、減免的方式,讓企業“把國家退回來的部分給員工”。若做不到這一點,那就大幅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吧。
還需要優化收入的二次分配製度,擴大底層老百姓的福利與補貼。對富人來說,他的收入增加幾萬元,自身的消費不會出現明顯增長。但窮人年收入若能增加幾萬元,消費可能就要翻倍了。
富人畢竟是少數,占據主導地位的窮人和中產階段的收入和福利改善了,中國的消費市場才能真正高漲起來,不僅內循環實現了,消費的進口商品也將更多了,外貿更平衡了,貿易爭端減少了。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發、評論、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