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在近期發布了一篇介紹“歐洲競爭力,為何被中美兩國甩開”的文章,炸鍋了!歐洲商會稱,歐盟監管法規太多,企業投資力度不夠,規模也較小,要想大幅提升競爭力,得重拾信心。
與中美相比,歐盟經濟增長率極其萎靡
與中美兩國相比,歐洲逐步沉淪這已是多家知名經濟分析機構給出的“公論”了。以2023年為例,中國經濟同比實際增長5.2%,在全球主要大型經濟體中僅次於印度,繼續處於領先位置。
到了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速擴大至5.3%,2024年全年依然有望獲得略微超過5%的提升力度。
美國經濟在2023年獲得了2.6%的實質性增長,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更是擴大至2.9%,在全球各個發達經濟體中處於領跑位置。反觀歐盟,2023年的經濟增長率隻有0.4%,中美零頭罷了。
到了今年一季度,歐盟27個國家的經濟同比增長率更是放緩至0.1%,德國這個歐洲第一大經濟體的GDP不僅沒有取得實質性的增長,反而出現了0.9%的縮減——這些都是剔除通脹後的實際數值。
麵對這種頹勢,歐洲央行前行長馬裏奧·德拉吉表示:歐盟產業過於集中在傳統領域,對新興和高新產業的規劃不足。呼籲歐洲各國高級官員采取更積極、更務實的集體行動,推動歐盟的快速進步。
歐洲落後,原因無他,自己“腦袋有問題”
與中美相比,歐盟在推動科技、產業發展方麵缺乏係統性的規劃和有效的激勵政策。中國有規劃明確的“2025製造戰略”,德國雖然也提出了“工業4.0計劃”,但卻未建立與之配套激勵細節。
在芯片製造領域,美國給中國卡脖子,於是我們出台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組建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打造長三角、京津環渤海、泛珠三角、中西部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為了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國家推出了“十四五”現代能源體係規劃,全力推動碳達峰、碳達峰戰略,積極激勵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但歐洲卻在遇到阻力後,紛紛放棄或推遲新能源產業。
美國的雄心也很大,在2023年4月份發布《美國國家半導體技術中心願景和戰略》報告,準備投入巨額資金確保美國在新興戰略級行業,保持領先優勢。
拜登還在2022年推出了《通脹削減法案》,計劃提供高達3700億美元的補貼,以支持電動汽車、清潔能源及關鍵礦物等領域的生產和投資。此外,還有640億美元的投資用在醫療領域。
其中多項稅收優惠政策是以在美國本土,或者是在北美地區生產和銷售作為前提條件的。該法案雖以削減通脹為名,但真正的目的卻是集中力量,擴大補貼,提升美國在高新產業的競爭力。
導致歐洲競爭力下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歐盟27個成員國不夠團結,執行能力較差。畢竟僅是一個經濟聯盟嘛,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缺乏中央政府統一協調,各國市場相對分散。
歐洲有自己的議會、央行,各成員國也有自己的議會、央行。在歐債危機期間,意大利即曾拒絕執行歐盟嚴苛的銀行監管措施。而麵對希臘要求的60億歐元的緊急流動性援助請求,歐洲央行也曾拒絕過。
第三個原因是:歐盟缺乏大國思維,雖然口頭上說要成為世界多極化格局中“一極”,但卻盲目追隨美國,火中取栗,屢次被美國當成韭菜割去。遠的不說,以仍未結束的俄烏衝突為例。
毫不顧忌與俄羅斯反目引發的歐洲地緣政治波動帶來的資金“因為避險需求而形成的外流”,以及高價購買美國石油、天然氣,放棄低成本的俄羅斯能源帶來的高通脹、製造業外遷……
美國商務部公開的信息顯示:截止到2024年第一季度,海外各國、地區投放在美國境內的資產總額已實現了57萬億美元的突破,這裏麵究竟有多少是歐盟諸國的資本,大家自己發揮想象力吧。
答案必然會讓大多數網友感到震驚,而且是無比震驚。請記住,歐洲已成為資本流入美國的“最大災區”,成為增持美債,持續給美國經濟發展的最大供血者,成為支撐美國霸權的最大域外供養者。
為了鞏固屬於他人的霸權,歐洲經常毫無底線的配合美國大搞意識形態鬥爭,積極推動“供應鏈去中國化”,放棄自由貿易,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損害雙邊利益,中歐雙邊投資協定因此被耽擱。
若歐盟不選邊站,當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和金融戰的時候,歐盟完全可利用自身的特色地位搶占美國退出後的市場,乘機擴大雙邊投資,達成全球規模有史以來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
當美國逼迫中國加快“去美元化”進程的同時,若歐盟能保持有效且獨立的對外金融政策,歐元的國際地位完全可由之前“無比接近美元”,轉變為美元替代者,而不是如今“令人尷尬的美元影子貨幣”。
更加讓人感到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美國、歐盟聯合其他小夥伴實行的巨大封鎖和打壓政策下,俄羅斯卻通過經貿發展“向東看”,乘機推動國內產業轉型和升級戰略,實現GDP在今年第一季度大漲5.4%。
看清楚是“大漲5.4%”,略微超過中國的5.3%,全球大型經濟體中僅次於印度。俄羅斯就業人員的收入創下曆史新高,尤其是今年3月份達到87740盧布,超過7200元人民幣。
世界銀行銀行公開的最新報告還顯示:俄羅斯的人均國民總收入成功由“之前多年徘徊在中等偏高收入國家群列裏,晉級至高收入國家隊列”。讓世界網友再一次認識到,靠攏中國帶來的發展機遇。
是的,美國經濟的確很強大,美國科技也領先全球。但美國對外政策首先要考量的維持霸權,如何以付出最低成本的方式來收割韭菜。為了打壓歐元,曾挑起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
後來又在歐洲誘導烏克蘭加入北約,成功挑起俄烏衝突。在巴以問題上,毫無底線的支持以色列,根本不懼地緣政治局勢加劇可能誘發的“歐洲資本波動,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歐洲產業再度外移”。
美國對外輸出的早已不是和平與發展,而是動亂和戰爭。而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卻正好相反。歐盟對外高度追隨美國,就是吃了這個虧。
最後是片麵追求享受,過於重視福利。就業人員的平均工作時間不僅遠低於中國,也低於美國勞動者,拉低工作效率。多國政府的福利支出比例過大,擠占科研投入,擠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還嚴重擠占新興產業領域的投入,科技創新能力被嚴重抑製。以當前火熱的AI為例,今年第一季度的融資額為378億美元,第二季度的AI企業融資金額飆升至556億美元。
7月4日,《2023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報告》發布,裏麵提到: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形勢是“美國整體領先,美中兩強引領的總體格局”,歐洲幾大強國隻能算是第二梯隊。
在數據開發利用、原始創新、核心技術等方麵,歐洲落後美國。在AI應用、人才培養、產業發展和整合領域,歐洲又遠遠不如中國。歐洲要想避免沉淪,別在中美身上找原因,回頭看看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