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場衰落、折扣店崛起:中國零售上演新王換舊王戲碼

▲這是靈獸第1485篇原創文章

實體零售進入更加多元化的時代。

作者/晴山

ID/lingshouke

1

曾經的巨頭已節節敗退

“生意火爆,人人都有幹勁。光一個月營業額就有21萬元。”這是2002年,廣州家樂福萬國店內,在熱狗腸仔櫃台負責賣貨的黎姐,回顧2002年該櫃台營業場景的表述。

“後期她轉賣鹵水,一個月營收也穩定在10萬元以上。賣飛餅的生意也不錯,一份6.8元的榴蓮飛餅,一天能賣掉三四百份。”黎姐回憶著對媒體稱。

2002年8月,幾度改換開業時間的家樂福萬國店開門營業。當時,放眼整個廣州,一家6000平方米、2層大型超市落座,無疑是件大事。四麵八方的人群,來到萬國廣場,想要走進家樂福一看究竟,大門口、電梯、收銀台前,人頭攢動。

“剛開張那幾天,人流量趕得上春運,我們自己都被擠得走不動道。”在家樂福租了櫃台賣飛餅的飛哥回憶稱。開業之初,家樂福曾開展過一元錢一隻炸雞的促銷,人工收銀台前天天排起長龍。

可惜時光沒有持續停留在2002年,中國市場曾經的巨頭在時光流轉中也開始變得落寞,直至今日就連媒體也鮮少提及。

家樂福的風光雖持續多年,但遺憾的是,從2009年開始,家樂福就走上閉店之路,略顯經營衰退跡象。2019年被蘇寧易購收購後,家樂福持續多年的經營危機並未解除。

從整個行業來看,客流減少,店員、攤主們的收入都在不斷銳減。如今,傳統商超、大賣場模式敗走一線城市已成事實。而在過去的十年間,家樂福、沃爾瑪、人人樂、大潤發等傳統超市受到的時代變革的衝擊最為猛烈。

據相關媒體統計報道稱,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至少有31家超市品牌140餘家門店關閉,涉及沃爾瑪、大潤發、永輝、物美、天虹超市、盒馬鮮生、卜蜂蓮花等知名品牌。

其中,也不乏一些城市或區域首店,如沃爾瑪在南京的首店新街口店、永輝在全國的第一家門店福州屏西店、諸暨首家物美超市等。

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自2017年開始,國內超市門店數量便持續下降,從最高的38554家下降到了24082家,降幅高達37.5%。其中大型連鎖商超門店減少速度更快,從2012年的11947家,下降到了2020年的5340家,降幅超過55%。

其實,自2020年以來,因疫情原因,線下經濟萎靡不振,大部分傳統商超企業的業績也持續下行。但到2023年,隨著疫情逐漸退去,國家統計局數據中顯示,宏觀經濟開始穩中向好,傳統商超企業終於看到了複蘇的曙光。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1495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422881億元,同比增長7.3%。

但值得深思的是,2023年以來,大部分傳統商超企業的業績並沒有明顯起色。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13家超市上市企業中,隻有紅旗連鎖和黃商股份兩家企業盈利的同時,營收、淨利潤雙增。

2023年,永輝超市、聯華超市、家家悅等8家企業的營收均同比下跌,其中人人樂營收28.53億元,同比驟降28.15%。因業績萎靡,2024年4月22日起,人人樂股票被貼上“ST”標簽。

不光大部分商超企業的營收下滑,聯華超市、步步高等6家企業還身陷虧損泥潭無法自拔。

此外,曾經的“連鎖大王”大潤發也迎來最難掙紮的虧損泥潭。

其最新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高鑫零售實現營業收入725.67億元,同比下滑13.3%;毛利179.58億元,同比下滑12.7%;歸屬母公司股東綜合收益虧損16.05億元,是上市以來虧損規模最嚴重的一次。

對此,行業人士稱,就當前中國傳統超市業態的發展來看,衰落也將一直持續。

2

後來者補位

在不少傳統賣場撤店後,隨之有商超品牌補位。

從北京市場來看,補位者多為盒馬、七鮮等超市“接盤”,入駐此前家樂福、沃爾瑪等賣場撤店的位置。

雖然新品牌入駐,還是超市,卻也映射了超市行業的洗牌與升級。麵對以新零售為代表的眾多替代渠道,大賣場從選品、陳列等多方麵難以給消費者提供充足的到店鏈接,實體零售進入更加多元化的時代。

相較於傳統大賣場,本土的“新”超市模式不再是傳統門店,而是會員店或精品、精選、生鮮超市等,也具備了電商基因,兼顧即時配送等新型的消費服務模式。

例如,七鮮、盒馬、Olé等精品超市取代了一部分大賣場的位置,加之小業態崛起,也分流了一些大賣場的客流。

但這些後來者也並不能保證完全的增長和盈利,依然麵對低迷的消費市場。

“新店”也在嚐試通過縮小超市麵積,增加坪效。此前,家樂福陽光廣場店在該項目的二三層位置經營。盒馬入駐時僅在二層區域運營,或許,小型化與經營彈性化,能貼近周邊社區的消費者。

除此之外,近兩年來,精選超市也在努力增加進口商品的占比。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精品超市主要以進口商品為主,提供差異化的商品。在精品超市中進口商品比例大多在30%以上,某些門店甚至可以達到80%的進口商品。高質量的進口商品與大量同質化的普通超市之間形成差異的同時增加商品的毛利率,從而提升品類毛利貢獻。

對比大部分傳統門店渠道節節敗退,想象空間日趨收窄,加之即時零售、電商衝擊之下,低價、性價比為王的折扣店、會員店風光無限。

2023年,以山姆、Costco為代表,主打“硬折扣”倉儲會員店模式企業的業績穩步攀升。

以山姆為例,2023年,其中國市場山姆會員店實現銷售800億左右,同比增長約21.21%,其中線下占比53%。

截至2023年底,沃爾瑪在中國擁有47家山姆會員店,按此測算,山姆會員店平均每店的年銷售額為16.7億元;目前,山姆會員店在中國擁有超400萬付費會員,平均而言,每位會員2023年在山姆的消費額為2萬元左右。顯而易見,無論是店效,還是單客產值,山姆會員店都讓傳統商超企業望塵莫及。

近年來除了山姆會員店、Costco業績顯眼,有著傳統商超烙印的胖東來憑借不菲的業績,也一躍成為行業“頂流”,創始人於東來也開啟了幫扶調改上市企業之路。

例如,2024年5月7日,於東來現身河南鄭州的永輝超市門店,隨後宣稱,將幫扶調改永輝超市。受此消息影響,5月8日,永輝超市股價漲停;2024年3月末,於東來曾率高管團隊抵湘幫扶步步高。據悉,於東來幫扶後,步步高長沙梅溪湖店人均客流從此前的2000人到增長到超萬人。調改20天之後,步步高單個門店的日銷售額從15萬上漲至142萬元。

事實上,近年來折扣零售市場的爆發,不外乎消費者對性價比的“執著”與追求。在此背景下,諸多聚焦垂直折扣賽道的企業也有了不錯的業績。比如零食很忙,在2023年和趙一鳴零食總營收超200億元,年接待消費者超6億人次。

顯而易見,在當前中國傳統商超、大賣場業態衰落的同時,已有“新王”開始補位。

3

回歸零售本質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研究報告指出,當前傳統超市企業麵臨三大核心挑戰:到店消費客群持續流失、商品差異競爭逐步缺失、門店運營成本不斷增長。

其中,最顯著的改變是客群差異化特征愈發突出,年輕消費者對盒馬鮮生等新生品牌的認知度和認可度更高。同時,傳統超市的產品和渠道差異化明顯收窄,“促銷”“折扣”“會員價”,包括去年熱鬧一時的“移山價”“拔河價”,其本質都是同質化產品的“價格戰”。

但麵對會員製倉儲式超市巨頭如山姆、Costco強有力的產業鏈優勢,傳統超市經營成本日漸高企,其價格優勢並不突出。

知道了問題所在,傳統超市開始積極尋找破題思路,調整優化成為諸多商超的首選。

據了解,永輝超市已經開啟調整優化之路。永輝超市在去年對供應鏈進行了優化調整,通過外部市場調研和對內部商品結構分析,增加了大量網紅商品、趨勢性商品的引入。截至目前,永輝超市已經在全國200家門店中設置了“新品孵化區”。同時,今年將持續增加“正品折扣店”的數量,計劃於上半年完成600家“正品折扣店”的改造。

對此,業內人士對《靈獸》表示,過去的零售發展中,大型連鎖商超掌握渠道話語權,如今伴隨互聯網發展,品牌有了新的渠道選擇。從模式的競爭力來看,傳統大賣場的三點核心競爭力是貨全、價低、正品,在移動互聯網升級中,這三項優勢被替代攔截。

而零售升級講究很多細節的變化,傳統商超、大賣場的功能不再適配當前的消費市場。

以購物體驗為例,消費者在大賣場選購商品,逛完整個超市、篩選商品,需要幾十分鍾,而線上購物隻需要幾分鍾就能檢索、加購相關商品,體驗落差逐漸顯現。精選、精品超市等將商品優化,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即時選購。

零售的創新在於不停的嚐試,但傳統商超、大賣場的轉型任務則顯得更為艱巨。

業內人士表示,超市業態有著穩固的市場地位,但行業優勝劣汰,體現在服務能力、品類結構、價格、選址等多層次,行業會不斷出現新的模式、物種,如何做好與線上的結合,也將是傳統零售進化的關鍵點。

零售業的核心是商品和服務,傳統商超主打自由購,產品追求大而全。零售業發展之初,上述戰略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然而,隨著經濟逐漸發展,尤其是中產階層崛起,消費者的需求正悄然生變,越發追求高品質、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

這正是“新王”贏得是市場的關鍵誘因。但市場競爭最終還要體現在盈利能力上,無論取得多大的品牌影響力,最為關鍵的是,還要靠經營數據說話。

傳統零售轉型之路還遠為結束,零售企業仍需繼續努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