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宏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張宏偉的“東方係”缺錢。
楚小強丨文
從泥瓦匠到富豪榜“常客”,張宏偉無疑有著非常精彩的人生。
但時至晚年,他一手締造的商業帝國,正在浮現出種種危機信號。
短短幾日,張宏偉實際控製的上市公司東方集團,接二連三發布公告。從“存款受限”到“監管問詢”,從“強製平倉”到“退市風險”,再從“行政監管”到“立案調查”,樁樁件件都關乎企業“興衰榮辱”。
東方集團對張宏偉舉足輕重,其與參控股的另外3家上市公司——聯合能源、錦州港、民生銀行,一同構築起了他的“東方係”。張宏偉憑借這一“商業帝國”,一度風光無兩,身家動輒數百億元,成為各類富豪榜上的“常客”。
如今,“東方係”危機日漸顯露,這位古稀之年的東北富豪,正與他的商業帝國走向漩渦中心。讓人頗為擔憂的是,“東方係”公司流動性吃緊,在聯營企業民生銀行的近百億元貸款該何去何從?
畢竟同為民生銀行重要股東,盧誌強的“泛海係”早已因債務問題與民生銀行“撕破了臉皮”,雙方至今仍為逾期貸款“拉鋸”。
━━━━
“東方係”陷多事之秋
張宏偉是改革開放後最早創業的民營企業家之一,他實際控製的東方集團,成立於1992年,是黑龍江省首家上市民營企業,也是中國最早實行股份製改造的民營企業之一。
發展至今,東方集團業務涉及現代農業及健康食品、金融、港口交通、房地產開發四大產業板塊。巔峰時期,公司總資產接近500億元。
然而,“32歲”的東方集團,如今似乎提前步入了“中年危機”。過去一周內,東方集團接連發布數條公告,自曝了公司一係列負麵狀況。
6月19日,東方集團先是自曝東方財務公司流動性吃緊,公司存放於其的超16億元存款提取受限。公司因此遭到上交所發函詢問,要求說明受限存款是否被控股股東及關聯方挪用。
東方集團、東方財務公司,控股股東都是張宏偉的東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有限”)。東方集團亦直接持有財務公司30%股份。
屋漏偏逢連夜雨。財務公司“暴雷”的消息傳出不久,黑龍江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證監會的立案調查又接踵而至。
前者涉及東方集團與參股子公司間一筆3.59億元的采購交易,由於該關聯交易的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違規,董事長孫明濤、董秘康文傑對此未勤勉履責,故東方集團與這兩名高管均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後者同樣事涉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東方集團遭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
負麵消息甚囂塵上,反映在資本市場上,東方集團股價一連數日“一字跌停”。
始料未及的是,股價的閃崩“殃及”大股東東方潤瀾(“東方有限”全資子公司,持有東方集團16.64%股份)。因為債務違約,中信證券對東方潤瀾融資融券業務的部分股份強製平倉,導致東方潤瀾持有東方集團的0.63%股份被動減持。
截至6月25日收盤,東方集團股價已跌至0.81元,總市值僅剩不足30億元。前一日晚間,東方集團發布對外退市風險提示公告。
如果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東方集團將步泛海控股“強製退市”的後塵。
一旦被退市,意味著10萬餘戶股東蒙受損失的同時,民生銀行也將“再失”一家上市股東。
━━━━
民生銀行瑟瑟發抖
事實上,“東方係”的資金危局早有先兆。
今年4月下旬,東方有限傳出在龍江銀行4.5億元貸款發生逾期的消息,東方集團為這筆貸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彼時,為緩解償債壓力,東方有限與龍江銀行積極協商,以圖達成展期等解決方案。
6月24日,山海新財經多次致電雙方了解逾期貸款的情況,但均未能成功接通。
東方有限的貸款逾期、東方財務公司的流動性吃緊、東方潤瀾因債務違約被強製平倉,種種跡象都釋放著同一個信號——張宏偉的“東方係”缺錢。
從東方有限、東方集團的業績、負債以及現金數據上,也能反映一二。
2023年,東方有限淨虧損超48億元,東方集團淨虧損超15億元。後者早在2021年和2022年就累計虧損逾27億元。
2023年末,東方有限總資產689億元,總負債490億元,資產負債率超71%。其中流動負債380億元,而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僅為0.18。
一個月前,東方集團在公告中坦言,“東方有限存在短期償債壓力,且有債務本金及利息逾期情況。”
東方集團自身的情況亦不容樂觀。2023年末,東方集團總資產380億元,較上年末縮水10%;總負債156億元,其中1年內到期的短期借款近82億元,1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近52億元,兩者合計近134億元。
反觀東方集團手中的貨幣資金,僅不足32億元,公司短期資金缺口高達百億元。
“東方係”公司流動性問題暴露後,壓力給到了聯營企業民生銀行。
曾幾何時,張宏偉的“東方係”與盧誌強的“泛海係”、劉永好的“新希望係”,是民生銀行股東中的三大資本勢力。張宏偉、盧誌強、劉永好三人,還在民生銀行擔任著副董事長、非執行董事職務。
其中,“泛海係”在民生銀行的貸款規模連續多年超過200億元,但債務危機爆發後,其已與民生銀行“撕破了臉”,雙方多次對簿公堂,至今仍在拉鋸。“泛海係”上市主體“泛海控股”也已退市。
張宏偉的“東方係”,雖在民生銀行的貸款規模不及“泛海係”,但亦高達96億元(截至2023年末),其中東方集團及東方有限的貸款合計超過56億元。
想到“泛海係”的前車之鑒,麵對如今危機初現的“東方係”,民生銀行或已惴惴不安。
山海新財經於6月25日致電民生銀行了解“東方係”貸款情況,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你想了解的情況,因為目前沒有接到行內主管部門的業務通知及說明,所以暫時沒法給你明確答複。不過你的問題已登記,後續會有工作人員向你回複。”
截至發稿,尚未收到民生銀行的回複。
━━━━
從泥瓦匠到百億富豪
危機浮現之前,回溯張宏偉的發家史,儼然勵誌又傳奇。
20世紀70年代,國內正值百業待興。彼時的張宏偉,還是哈爾濱市呼蘭縣楊林鄉的一名泥瓦匠。
1978年,張宏偉組建呼蘭建築工程維修隊,並四處接活來幹。一定程度上,這便是“東方係”最初的模樣。讓外界沒有料到的是,一位黑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包工頭”,後來竟一躍成為了富豪榜上的“常客”。
之後,公司幾經更名,從“呼蘭建築公司”到“哈爾濱建築公司”,再到“東方建築公司”,每一次更名,都意味著張宏偉與公司的一次蛻變。
1988年,張宏偉將公司更名為“東方企業集團”。十年磨一劍,這時的東方企業集團已擁有直屬企業12家,聯營企業14家,業務集房地產開發、建築施工、設計、裝飾和外貿貿易為一體,資產接近3000萬元。
1年後,東方企業集團改製為股份製企業,成為全國首批四家股份製試點企業之一。通過改製,東方企業集團迎來新的發展。
1992年,東方企業集團下屬企業已發展到32家。同年,為規範股份製運用,東方企業集團按上市公司的規定要求,改組設立了東方集團,並將8家全資企業、5家合資企業納入其中。1994年1月,東方集團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東方集團上市後,股價短短2個月就漲超80%,張宏偉的身價隨之水漲船高,這也讓他初次認識到了資本的力量。
這一年,《福布斯》首次對中國富豪排名,排在第一的是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劉永行兄弟。張宏偉緊隨其後,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東北首富。
嚐到資本帶來的“甜頭”後,張宏偉提出資本與產業的聯動戰略,並借此逐漸締造起了一個“商業帝國”。
東方集團上市第二年,張宏偉將目光投向錦州港,斥資1.4億元參與國有企業改製試點,拿下錦州港超30%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彼時,張宏偉本人出任錦州港董事長,並對其實施實質控製,接手了港務經營管理權和開發建設權。
1年之後,張宏偉又落下重要一子——帶領東方集團與寶山鋼鐵、神華集團等一眾國企,共同發起設立新華人壽保險。東方集團持股10%,自此進軍金融領域。
3年後,錦州港成功上市,短短3個月股價暴漲1.7倍,穩坐大股東之位的張宏偉無疑成為最大贏家。當年,首份胡潤中國富豪榜誕生,45歲的張宏偉位列第七。
如果說錦州港是張宏偉資本版圖的擴張起點,新華人壽保險是涉獵金融的“小試牛刀”,那麽入局民生銀行便是他資本投資運作的成名之作。
2000年,民生銀行謀劃上市,張宏偉瞅準時機帶領“東方係”強勢入局,並曾一度位居第二大股東。
針對民生銀行的這筆投資,至今仍為商界津津樂道。此後,張宏偉的“東方係”又先後投資了民族證券、美國亞聯銀行,金融版圖一再擴大。
產業方麵,張宏偉帶領“東方係”先後進軍礦產資源、信息技術等產業,同時押注能源領域收購聯合能源,鑄就了“東方係”囊括東方集團、錦州港、民生銀行、聯合能源4家上市公司的宏大商業局麵,集團一度多次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從東方有限官網得知,目前,“東方係”的業務版圖已囊括現代農業及健康食品、石油天然氣及新能源、信息安全、金融、資源物產、港口交通、新型城鎮化開發七大產業。
2023年10月,張宏偉以345億元財富位列胡潤百富榜第140位。
如今,“東方係”危局顯現,這位70歲的東北富豪,大概率也像東北另一富豪王健林一樣,走上變賣資產進行自救的道路。
關於這一點,東方集團在受限存款風險化解的公告中已經預告:“控股股東東方有限與實際控製人張宏偉,將采取包括但不限於資產處置等方式,盡快化解財務公司危機,保證上市公司的利益。”
至於張宏偉最終能否像“老王”一樣力挽狂瀾,時間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