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登頂後泡沫論再起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20 00:11:2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005 bytes)

美東時間6月18日(周二),英偉達收漲3.6%,市值達到3.34萬億美元,超越微軟首次登上“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寶座。

圖片來源:穀歌財經

隨著OpenAI、微軟和Alphabet等科技公司競相搶購GPU,英偉達的業績也迅速膨脹。目前,在用於數據中心的AI芯片市場上,英偉達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近80%。

然而,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並不意味著英偉達沒有遠慮。前期的快速增長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憂,這樣的增長是否能夠持續下去?如果全球AI開支出現放緩跡象,對該領域的樂觀情緒可能會隨之消亡。

而且,英偉達市值登頂的當天,又有美國主流財經媒體將其與本世紀初互聯網泡沫時期的龍頭公司思科(Cisco)進行類比,稱兩者有一些相似之處,警示投資者當心熱潮背後的泡沫。

如何找到下一個增長點對於英偉達來說至關重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今年早些時候,黃仁勳已經將目標瞄準了AI“國家隊”,力推“主權AI”(Sovereign AI)戰略。在今年一季報財報電話會議上,英偉達高管提及,2024年“主權AI”業務有望帶來接近100億美元營收。

3.34萬億美元!英偉達市值登頂全球第一

美東時間6月18日,英偉達市值達到3.34萬億美元,超越微軟(市值為3.32萬億美元)首次登上“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寶座。這是自2019年2月亞馬遜短暫登頂以來,首次有微軟和蘋果之外的公司獲得這一頭銜。

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 圖片來源:companiesmarketcap

在ChatGPT掀起的AI浪潮下,英偉達旗下的超高算力GPU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英偉達高管近期表示,最新一代AI芯片Blackwell的市場需求可能同樣強勁,並“持續到明年”。

隨著芯片需求的不斷攀升,英偉達的業績也呈現出爆炸性增長。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英偉達的淨利潤已經連續六個季度超出分析師預期,營收更是連續七個季度超出預期。

分析師也對英偉達的前景抱以期待。與英偉達CEO黃仁勳一樣,他們也認為,AI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基礎,而英偉達將在這場革命中發揮核心作用。

Wedbush Securities董事總經理、資深股票分析師Daniel Ives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郵件中稱,他相信在未來一年,英偉達、蘋果和微軟將成為科技行業4萬億美元市值的爭奪焦點。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推進,企業和消費者對高性能芯片的需求日益增長,從本質上看,英偉達的GPU芯片就是科技領域的新黃金或石油。

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的數據,英偉達已成為華爾街交易量最大的公司,日均交易額達到500億美元,而蘋果、微軟和特斯拉的日均交易額約為100億美元。目前,英偉達占標普500指數公司所有交易的16%左右。

英偉達成華爾街交易量最大的公司 圖片來源:路透社

二級市場的樂觀情緒,也讓英偉達的估值在短時間內大幅增長。今年2月,英偉達市值在9個月內從1萬億美元漲到2萬億美元,而從2萬億美元到3萬億美元,英偉達僅僅用了3個多月時間。

是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麵臨兩大現實挑戰

不過,英偉達短時間內如此大的漲幅,也讓越來越多的市場觀察人士開始質疑其估值的合理性和持續性。

英偉達市值登頂當日,《華爾街日報》發布文章稱,英偉達正在引領一場科技繁榮,令人回想起本世紀初的那場互聯網繁榮。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要知道,上一次有一家大型計算基礎設施提供商成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還是在2000年3月。在互聯網繁榮的高峰期,網絡設備公司思科(Cisco)也同樣是超越微軟成功登頂。

報道稱,曾在互聯網繁榮期擔任思科CEO的John Chambers認為,英偉達和當時的思科確實有一些相似之處,但AI的發展不同於互聯網和雲計算等引領的革命。“就市場機遇的規模而言,其影響相當於互聯網和雲計算的總和。變化的速度不同,市場規模不同,達到最高市值時公司所處的階段也不同。”Chambers說道。

其實,這並不是首次有主流媒體將英偉達與本世紀初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思科相提並論。今年2月,英國《金融時報》就將英偉達與思科做了類比,警告投資者和機構要銘記曆史。

當時,全球億萬投資者期望互聯網能改變世界,對服務器以及相關的路由器等網絡硬件的需求也急劇增長,電信公司和硬件供應商成為資本市場的最大贏家,思科等電信設備類個股股價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前達到峰值。其中,思科的股價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暴漲了超過30倍。

然而,互聯網投機熱潮導致的電信業崩盤比預期來得更早——整個行業從繁榮到蕭條僅隻用了四年時間,而且比互聯網改變人類生活的速度要快得多。到2002年,即互聯網泡沫破裂後的兩年,過剩的供應導致20多家電信集團破產,其他沒有破產的公司股票也遭遇劇烈拋售。

對於英偉達,其現實挑戰是,如果科技大廠無法在未來1年~2年通過大模型獲得切實的業績增長,那麽英偉達的業績增長也將缺乏堅實基礎。

《華爾街日報》援引紅杉資本今年3月份的預估稱,自ChatGPT發布引爆AI繁榮以來,英偉達的芯片已獲得了約500億美元的投資,但生成式AI初創公司的銷售額僅有30億美元。

據《金融時報》,英偉達的另一大挑戰是摩爾定律,高端的算力芯片很快就會商品化。

以家用電器中使用的老款40納米芯片為例,這類芯片早已不是短缺產品,但在2008年剛推出時,這都是稀缺的尖端產品。隨著資本設備的貶值,這類芯片的價格在短時間內出現大幅下跌。

芯片的研發和製造速度每年都在加快,軟件效率每年也在提高。芯片從7納米製程升級到英偉達最新芯片使用的5納米製程隻用了短短兩年時間。這種快速的技術進步意味著,未來業內公司在芯片上的支出可能會比他們今天預期的要少得多。

“主權AI”成新增長動能?預計今年營收將接近100億美元

那英偉達應該如何維持高增長,下一個增長點又在哪兒?

目前,英偉達在GPU銷售之外,正在力推“主權AI”戰略。在今年2月的2024年世界政府峰會上,英偉達CEO黃仁勳直言,每個國家/地區都應該建立自己的“主權AI”。

圖片來源:英偉達官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一概念並非英偉達首創——2020年歐洲議會通過了有關如何更好監管AI的提案,強調在開發、部署和使用AI時應遵循的道德原則和法律義務。此外,歐盟也關注數據主權問題,並在2018年實施了《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對所有在歐盟境內經營的企業做出規範。這大約就是“主權AI”概念的雛形。

而在官網上,英偉達對“主權AI”有一個明確解釋:“主權AI”涵蓋物理和數據基礎設施。後者包括自主基礎模型,例如大型語言模型,由本地團隊開發並在本地數據集上進行訓練,以促進特定方言、文化和實踐的包容性。

當前,亞洲、中東、歐洲和美洲國家投入到本國AI新計算設施的資金達到了數十億美元,這為英偉達和其他技術公司開辟了促進銷售快速增長的渠道。各國政府都在增加預算,並采取其他激勵措施,鼓勵本國企業和跨國公司建設新數據中心,並用專門的計算機芯片改造舊數據中心,而這些芯片大多來自英偉達。

英偉達官網發布的新聞稿也顯示,英偉達“主權AI”客戶包括新加坡、日本、法國、意大利、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政府。

據媒體報道,新加坡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正在用英偉達最新的AI芯片進行升級,而國有的新加坡電信公司正在與英偉達合作,推動擴大其在東南亞的數據中心的版圖。加拿大上月也承諾出資15億美元,作為其主權計算戰略的一部分,助力本國的初創企業和研究人員。在黃仁勳造訪日本後,日本表示,今年將投入約7.4億美元發展國內的AI計算能力。

英偉達高管在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中披露,2024年“主權AI”業務有望帶來接近100億美元營收,盡管2023年該業務還未實現創收。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