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淩晨,發生了一件改變世界的大事——
英偉達股價上漲3.6%,市值達到3.34萬億美元,一舉超越微軟和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至此,英偉達已經坐實「全球最有價值AI科技公司」的稱號。
而據福布斯報道,英偉達聯合創始人兼CEO老黃的淨資產已經增至約117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11富有的人。
生成式AI大爆發兩年後,把英偉達送向了世界之巔。
此前,微軟市值為3.32萬億美元,隨著英偉達股價上漲3.6%之後,市值瞬間超越微軟,成為世界第一。
而就在本月6日,英偉達市值也曾一舉超越蘋果,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的芯片公司。
從1萬億美元走向全球第一,英偉達僅用了一年的時間——
2024年6月:估值達到3萬億美元
2024年2月:估值達到2萬億美元
2023年5月:估值達到1萬億美元
英偉達,已成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
曾經的遊戲玩家們大概不會想到有這樣一天:英偉達能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
僅在今年內,英偉達的股價就已經上漲超過170%。在5月份公布第一季度財報後,英偉達股價持續暴漲。
自2022年底以來,英偉達的股價已經上漲逾九倍——開始上漲的時間點,和生成式AI的爆火完全重合。
如今,隨著一波波瘋搶,英偉達的AI芯片已經占據了全世界數據中心約80%的份額。
隨著構建AI模型和運行工作負載的需求日益龐大,OpenAI、微軟、穀歌、亞馬遜、Meta等科技大廠,都在競相搶購英偉達的GPU。
現在,這一業務仍在不斷膨脹。
最近一個季度,英偉達數據中心的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27%,達到226億美元,占到全公司總銷售額的86%。
生成式AI,把英偉達衝爆了
英偉達成立於1911年,在起初的十幾年裏,它主要是一家硬件公司,主要業務是向遊戲玩家出售運行3D遊戲的芯片。
但是在過去兩年中,華爾街開始認識到——英偉達的技術,正是生成式AI爆炸式增長背後的引擎,而且沒有任何放緩的跡象!
從此,英偉達的股價一路飆升。
當然,這番生成式AI大爆的浪潮中,英偉達並不是唯一的受益者。
今年迄今為止,微軟股價也上漲了約20%。
作為一家軟件巨頭,微軟持有OpenAI的大量股份,並且在公司最重要的產品(如Office和Windows)中,都集成了OpenAI的模型。
同時,微軟也是英偉達Azure雲服務GPU的最大買家之一。
過去幾年中,蘋果和微軟一直交替坐著「世界市值第一公司」的寶座,直到剛剛,英偉達把二者都趕超了。
而英偉達的崛起速度如此之快,讓華爾街甚至都沒有反應過來,以至於英偉達尚未被納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這是美國30家最有價值公司的股票基準。
就在上個月發布財報時,英偉達還宣布了10比1的股票分割,該分割於6月7日生效。
而這次分割,會讓英偉達更有機會被納入道瓊斯指數。
這是一個價格加權指數,也就意味著股價較高的公司(而不是市值)對該基準影響力巨大。
過去一年中英偉達市值的驚人飆升,證明了華爾街被新興AI技術的樂觀情緒所驅動的狂熱。
不過,盡管英偉達的上漲已將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推至曆史新高,但一些投資者擔心,如果出現技術支出放緩的跡象,市場對AI的過度樂觀可能會消失。
盈透證券首席市場策略師表示:「這是英偉達的市場;我們都隻是在其中進行交易。」
而老黃,卻開始焦慮了。
老黃已經站在世界頂峰,為什麽他還在憂心忡忡?
去年聖誕節前後,老黃召集了一係列會議,與公司高管討論一個日益嚴重的擔憂:
英偉達最大的客戶可能因為數據中心空間不足,而無法安裝AI芯片,進行可能會影響GPU的銷售。
老黃所指的是像AWS,微軟這樣的大型雲服務提供商。最近幾個季度中,他們購買了英偉達一半的AI服務器芯片。
然而,這些大客戶還未足夠快建起數據中心,以及電廠來容納、運行所訂購的GPU。
會議結束後,英偉達的執行層加快步伐,詢問雲提供商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和電力來容納GPU訂單。
數據中心提供商DataBank的CEO Raul Martynek表示,「除非客戶能證明他們有足夠的數據中心容量來放置這些GPU,否則英偉達不會發貨」。
即便英偉達現已站在世界頂峰,但在這些光環和應得的勝利背後,老黃和團隊也在專注於應對下一個威脅——GPU的需求可能會最終放緩。
為了應對這種可能性,英偉達開始向AI開發者銷售更多的軟件。
入局雲服務,與微軟AWS分一杯羹
在去年3月的GTC 2023大會上,老黃曾首次發布了雲產品DGX Cloud,用戶以月租的方式,在本地或者本地數據中心獲取英偉達的AI產品與服務。
英偉達的初次入局,直接與微軟、AWS這樣的雲服務商展開競爭。
有趣的是,DGX Cloud運行在從雲服務提供商租賃的英偉達服務器集群上,然後英偉達以更高的價格將這些服務器租給自己的客戶。
不難料到,英偉達觸碰到大廠蛋糕之後,AWS最初抵製英偉達在自家數據中心,建立競爭業務。
不過,後來AWS所有的小型競爭對手都同意英偉達條款後,它不得不做出妥協。
在2023年11月,雙方宣布AWS將成為首家采用最新GH200 NVL32 Grace Hopper超級芯片的雲提供商,同時將NVIDIA DGX Cloud引入AWS。
去年秋天,英偉達甚至考慮為DGX Cloud租賃自己的數據中心,完全將第三方雲提供商的角色排除之外。
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偉達最近還聘請了Meta Platforms的一位高級主管Alexis Black Bjorlin來管理雲業務。
不過,目前尚不清楚他們是否會繼續推進自建數據中心計劃。
在采取這些措施的同時,英偉達的銷售人員也在盡力了解客戶如何使用芯片。
最近,他們向雲提供商詢問的問題包括這些雲提供商的客戶是誰以及簽署了什麽樣的租賃協議。這些信息有助於英偉達提前規劃銷售策略,並了解其雲服務器租賃業務的潛在客戶。
LLM回報不確定,GPU買多少投資者說了算
除此以外,老黃還意識到一個可能影響GPU銷售的因素:那些購買芯片的科技大廠,正在進行一項回報不確定的大投資。
微軟、Meta、OpenAI、xAI等公司正在使用這些芯片訓練實驗性的AI模型,但這些模型不會立即產生收入。
4月底,小紮承認所帶來收入不確定時,導致Meta股票大跌,就連投資者對此表示不滿。
可見,投資者的壓力,可能會促使這些公司減少芯片購買。
控製GPU分配,大力推廣自家方案惹怒微軟
與此同時,應對AI計算需求之外,微軟、AWS,以及其他雲服務商同時也麵臨傳統計算工作負載需求回升的壓力。
因此,現實問題是,他們無法僅為部署英偉達AI芯片而擴建數據中心。
對此,老黃一直非常謹慎地管理GPU的分配,以防止任何一家公司積累過多的芯片。
他還試圖去影響客戶在數據中心組裝GPU的方式,讓其使用能夠帶來更好計算性能的服務器機架設計。
然而,內部人士和一些客戶認為,如果未來想要改用其他芯片,遵循英偉達的建議會讓未來轉向變得更加困難。
由此,針對如何安裝英偉達Blackwell下一代芯片,英偉達和大客戶微軟雙方陷入了周期性對峙。
此外,英偉達還在努力從連接其芯片服務器的電纜、機架和其他硬件中盡可能多地獲取收入,這可能會損害長期以來製造英偉達芯片服務器的廠商,比戴爾的利益。
英偉達GB200芯片
所有的杠杆
與核心服務器芯片業務相比,英偉達通過銷售軟件和雲服務獲得的收入微不足道。
但去年8月,首席財務官Colette Kress表示,新業務已經步入正軌,每年能產生數億美元的收入。
三個月後,她又表示,預計這些業務在2023年結束時,每年將產生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在總收入占比約1%。
相較之下,英偉達的核心服務器芯片業務,去年帶來了475億美元的收入。
今年5月,英偉達披露了,已承諾花費近90億美元從頂級客戶那裏租賃雲服務器,主要用於內部研發,同時也用於推動其雲服務器租賃業務。
一些客戶和前員工認為,這項業務最終可以讓英偉達在芯片需求放緩之際,獲得保護傘,並使租賃其服務器的客戶更難轉向替代芯片。
前英偉達高管、現任風險投資公司Playground Global合夥人Sasha Ostojic表示,雲和軟件產品作為一種每年可產生數十億美元收入的業務,從未被分析師和技術社區充分重視。
他進而表示,英偉達擁有「所有的杠杆」來發展與其芯片互補的服務。
除了作為一個潛在的有利可圖的收入來源,DGX Cloud還成為幫助一些英偉達客戶,過渡到其新一代芯片的一種方式。
比如,軟件製造商ServiceNow,一直為其自己的數據中心購買英偉達服務器,現在也直接從英偉達租賃這些服務器。
科技界的Taylor Swift
以上所有英偉達應對接下來擔憂的舉措,恰恰反映了老黃作為創始人的高度警覺。
因為在英偉達的曆史上,他經曆了多次公司瀕臨毀滅的時刻,包括在1999年公司上市之後。
去年聖誕節期間召開的會議,可能隻是將英偉達推向輝煌策略的一部分——讓GPU變成了OpenAI、生物技術和製藥公司、量化交易公司以及眾多其他AI開發者的「命脈」。
英偉達在31年前開始銷售用於PC遊戲係統的GPU。
老黃在2006年推出了CUDA,這種編程語言利用圖形芯片的計算能力,為英偉達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CUDA通過自動化應用程序的構建過程,為開發者節省了大量時間。近年來,CUDA已經成為英偉達GPU大賣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2010年代,隨著穀歌等AI開發者開始使用這些芯片,訓練深度神經網絡等大型機器學習模型,英偉達的銷售額開始飆升。
不過,老黃也有失敗的時候。
比如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不僅開發芯片,還嚐試開發軟件的大膽計劃,這需要雇用大量工程師。
雖然這一計劃沒有成功,但在2019年,公司通過以70億美元收購Mellanox Technologies獲得了優勢,這使其在企業數據中心中占據了更強的地位,這些地方越來越多地使用其AI芯片。
隨後,2023年11月,OpenAI推出的ChatGPT,生成式AI大爆發,徹底引爆了英偉達幾乎前所未有的繁榮。
幾乎所有主要科技公司、無數開發者都爭相購買GPU,以開發對話式AI和基於描述生成圖像和視頻的模型。
與此同時,英偉達還投資許多初創公司,包括Mistral、Cohere、Runway、Wayve、Figure和Perplexity。
自ChatGPT推出以來,英偉達的市值已增長八倍,達到3.2萬億美元,並在6月5日一度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
今年3月,小紮將自己與老黃照片po出來後,並稱其為「科技界的黴黴」。
顯然,老黃已經成為科技界的頂流明星。
甚至在Computex大會上,想要得到老黃親筆簽名的人,圍了裏三層外三層。
盡管61歲的黃仁勳已經風光無限,但他一直在處理與微軟等公司之間棘手的關係。
這些公司在購買英偉達GPU的同時,也在努力減少對這些芯片的依賴。
不要重蹈覆轍
一次性銷售芯片的業務有其固有的脆弱性:盡管銷售額迅速增長,但隨著需求不可避免地減少,銷售額可能會下降。
對於英偉達來說,如果沒有穩定的新利潤來源,未來可能會很艱難。
正如許多評論員指出的那樣,2000年,Cisco Systems在互聯網泡沫高峰期,通過銷售路由器一躍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
當時電信公司建立了新的數據中心,但隨著互聯網收入未能如預期那樣增長,這些數據中心被閑置。
自那以後,Cisco的銷售額大幅下降,並未恢複,因為其硬件變得廣泛可用,成為商品。
老黃私下告訴同事們,英偉達必須確保不會像Cisco或Sun Microsystems那樣快速崛起又迅速衰落。
Sun在1990年代成為服務器和計算機硬件的巨頭,但在泡沫破裂後,該公司未能抓住新興的軟件市場,而微軟等公司則抓住了這個機會。
過去幾個月裏,英偉達推出了幾款軟件產品,希望能將其業務從硬件多元化。
在2月份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老黃將Nvidia AI Enterprise描述為一個「人工智能操作係統」,客戶可以用它來訓練和運行AI。
對此,英偉達每年每個GPU,將收取4500美元的軟件使用費。
「我猜世界上每家企業,每家軟件公司……都會使用Nvidia AI Enterprise,」老黃說道。「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能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業務。」
Nvidia表示,設計軟件製造商Adobe和網絡安全公司CrowdStrike是該係統的客戶之一。
即使軟件業務沒有像英偉達預期的那樣快速增長,它也能增強客戶對英偉達GPU的忠誠度,並保護其核心業務不受未來更具性價比競爭對手的衝擊。
與微軟纏鬥
為了增加硬件收入,英偉達正在努力影響自己的最大客戶。
通常來說,大型雲服務商會自行構建服務器機架。然而,根據內部消息,當英偉達推出下一代旗艦芯片GB200時,它試圖說服客戶按照他們設計的方式購買機架。
為此,微軟和英偉達已經陷入爭論好幾周了。
英偉達要求微軟購買的機架尺寸,要比微軟數據中心使用的機架大幾英寸,這就會妨礙微軟在不同AI芯片之間輕鬆切換。
英偉達副總裁Andrew Bell承諾,同意購買新機架的客戶將優先獲得新芯片,但微軟高管對此表示了拒絕。
據一位前高管透露,微軟在被迫購買英偉達的網絡電纜時,就已經感到了不舒服。英偉達會優先售出電纜,而非僅僅售出GPU。
截至23年初,購買英偉達芯片和電纜的支出,已經占了微軟購買英偉達總產品支出的約三分之一。
這場持久的爭鬥,最終鬧到了微軟CTO Kevin Scott和CEO納德拉那裏。
英偉達終於讓步,同意讓微軟為GB200芯片自行設計機架。
不過,英偉達仍然會從小客戶購買的GB200機架中,賺取更多利潤。被影響的公司,包括Dell、HPE和Supermicro。
今年,英偉達計劃在把服務器和機架交給它們之前,自行設計、采購這些材料,這就把更多利潤攥到了自己手裏。
偏愛
同時,英偉達也和一些小型雲服務提供商保持特殊關係,比如Oracle和CoreWeave。
Oracle將獲得大量英偉達芯片,在明年初開始租給微軟和OpenAI。微軟很希望可以直接購買GPU,但難以找到足夠的空間和電力容納它們。
同時,微軟也不得不從CoreWeave租用GPU服務器容量,來滿足需求。
總之,目前可見英偉達的硬件銷售是沒有風險的。在截至4月的九個月內,英偉達已經產生了400億美元的現金流。
而政府機構及其支持公司購買的GPU,將導致英偉達今年的銷售額高達數十億美元。
然而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是:雖然大科技公司有能力處理最先進的芯片,如特殊冷卻等,但許多初創公司、跨國公司、政府和學術買家,則對此無能為力。
是的,今年H100更容易買到了,然而很多買家卻無法按照理想預期使用它,結果就像在慢速城市街道上開法拉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