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虧損30億,「暴利」的寵物醫療為何難做?

來源: 豹變 2024-06-19 00:13:5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788 bytes)

6月6日,國內寵物醫療龍頭新瑞鵬集團,撤回在美國的上市申請。

2023年1月,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以下簡稱“新瑞鵬”)遞交IPO招股書,尋求納斯達克上市,募資計劃用於提升寵物醫療服務、加強品牌及研發。

對於主動撤回IPO,新瑞鵬稱,公司將繼續密切關注全球資本市場動態,挑選更加合適時機重啟上市進程。

“生活破破爛爛,小狗小貓縫縫補補。”小狗小貓愈發變成現代人眼中“家人”般存在時,“它經濟”也呈現出越來越快的發展態勢。然而,“寵物醫院”在鏟屎官眼裏如同“刺客”,隨隨便便一個小病幾百上千就如流水般花費掉。

矛盾的是,這門看似“暴利”的生意吸引著無數入局者,但真正賺錢的確是少數,新瑞鵬暫停IPO也是其中縮影。轉行成為寵物醫生的常態,醫院降薪、關停的故事也時刻在發生著。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麽?

1、鏟屎官們,花不動錢了?

在寵物醫院給家裏的貓咪掃出膀胱結晶時,李盛直接花248元從寵物醫院帶走了一袋1.5KG的皇家泌尿道處方糧,平均165.33元每千克。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李盛都是直接在寵物醫院合作的小程序上下單處方糧,他覺得“安全、有保障”。

然而今年,李盛表示,自己會從醫院促銷活動、小程序、天貓淘寶上貨比三家,同樣的品牌,最便宜的時候買到了平均116元每千克的價格。“一下子買6kg,能省下將近300塊錢。”

“寵物看病比人貴”的話題,曾經在社交平台上引起過熱議。國聯證券的統計顯示,給寵物看一次病,手術費平均在5000元以上。在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台黑貓投訴上,搜索“寵物醫院”,有2331條相關投訴詞條。大部分投訴都涉及沒有明碼標價、價格不合理、隱性消費、強製消費等。

如今,消費者對寵物醫院越來越謹慎,時刻警惕被“寵物刺客”刺中。

在社交平台上,早就有不少用藥和治療教程教家長如何應對貓咪腹瀉、流淚、嘔吐等常見問題,有時幾塊錢的人用藥同樣也能解決問題。

由於“小動物沒法張嘴說話”,醫生憑借自身的技術和經驗開出需要診斷的項目和治療過程在情理之中,大部分家長們不了解動物醫學,將目光放在“一個小病幾千塊錢上”似乎也合理。

但由於寵物醫療多靠自費,在醫院營利性目標與這部分信息鴻溝帶來的拉扯下,消費者和醫院之間形成巨大的矛盾。消費降級的大趨勢下,矛盾越來越激烈。

小紅書等社交平台,有不少寵物家長曬出收費單,控訴醫院收費不合理。

比如,有網友吐槽貓咪嘔吐之後去醫院輸液,發現輸液收費明細上有輸液費140元、注射費50元、疼痛管理80元,住院包括籠位費55、留觀護理費25,這位網友認為存在重複和不合理收費行為。也有不少網友吐槽自家貓咪打針,要收取藥物費用,同時還要收留置針耗材和埋置費。

北京某寵物醫院的醫生孫凱告訴《豹變》,寵物的一些藥物和耗材,成本確實比較貴。一般留置針埋置費、注射費、留觀護理費其實是寵物醫生或者助理的人力成本費用,人醫治病也會包含這些費用,隻不過消費者可能並沒有這方麵的意識。“還有一個問題是,這部分費用其實並不會直接給到醫生,但是在大部分寵物醫院的管理下,醫生又不得不開。”

不過孫凱也無奈地表示:“以前碰到嫌貴不給寵物治病的家長,時常感到鬱悶和生氣,既然不能負責,為什麽要養它呢?現在大部分時候卻都能理解,畢竟誰也不容易。”

除了寵物家長們花錢越來越謹慎,孫凱觀察到,以往每年春夏季都會有很多人帶著撿到的流浪小貓來體檢,今年這部分的比例明顯變少。“不光是撿貓的變少了,連做寵物繁殖的商家都變少了。”孫凱表示。

2、夾縫中生存的寵物醫生

2023年9月,剛上完24小時班的寵物醫生小鑫,突然察覺到身體異樣,在拖著疲憊的身軀前往醫院診斷並做完手術後,她決定辭職。

在外人看來,這個新興行業裏,寵物醫生們拿著高薪並且隻需要跟小動物打交道,輕鬆又愉快,但真實的情況卻不是如此。

2021年從動物醫院畢業,懷揣著對小動物的喜愛,小鑫一頭紮進寵物醫療行業,頭兩年裏,上班、學習、考證和培訓幾乎占據了她所有生活。

然而,真正深入到工作中,她才發現一切並不是想象中那樣光鮮亮麗。首先,醫患關係問題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在寵物醫療行業不斷曝光出收費貴、過度治療等情況後,加劇了消費者和醫生之間的不信任。

小鑫所在的中心醫院開了將近十年,主治醫生和院長的技術和口碑都非常不錯。但為了預防醫鬧,她工作服上衣的口袋裏,時常裝著一根錄音筆。“每次有病號來,特別是涉及手術,都要事無巨細地把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費用都講清楚,一天下來不僅口幹舌燥,神經也一直處於緊繃狀態。”她表示。

除了緊張的醫患關係,高昂的培養成本和不對等的收入,是寵物醫生更大的難處。

“考出執業獸醫資格證就可以當實習醫生,從實習醫生到可以獨立接診的醫生崗,起碼要兩三年的臨床經驗。而市場上的情況是,很多人在助理到實習醫的考證階段,都需要熬好幾年。”寵物醫生孫凱表示,“但整個行業的薪資待遇和狀況,讓很多人根本熬不過去,今年情況更嚴重,所以轉行的人不在少數。”

現實中,寵物醫院的醫生一般還有銷售任務。

以新瑞鵬為例,據了解,其旗下醫院寵物醫生的工資構成一般是底薪+提成,個人業績達到3萬,每個月有5%的提成,《豹變》走訪北京地區三家醫院,底薪大概都在4000-6000,提成在2%到5%之間。

寵物醫院要以盈利為目標,所以醫生的工資也直接和業績掛鉤。“今年醫院的情況不太好,普通醫生一個月的業績基本到不了3萬,拿提成也隻是一兩千塊。”寵物醫生孫凱表示。

也就是說,綜合下來,大部分普通水平的寵物醫生,工資大約在六七千元。“六七千塊錢,還要建立在醫生一周工作六天,一天起碼10個小時班的基礎上,同時每天還要冒著被貓抓狗咬的風險,寵物醫生並不像大眾想象的那樣賺錢。”小鑫表示。

3、寵物醫療,沒有那麽好做

寵物醫生在今年感受到的巨大壓力,與行業洗牌調整密不可分。

據行業媒體寵經說不完全統計,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28日期間,國內倒閉的寵物醫院高達144家。

國內寵物醫療龍頭新瑞鵬集團,撤回在美的上市申請,也成為行業縮影。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新瑞鵬營收分別為30.08億元、47.84億元和57.40億元,淨虧損分別為10.00億元、13.11億元和14.17億元。

從大趨勢來看,陪伴式存在的小貓小狗們被“家長們”賦予越來越多的情緒價值之後,寵物賽道被持續看好,新瑞鵬原本想借行業擴張的東風迅速搶占市場份額,成為行業龍頭企業。

2016年,瑞鵬憑借硬實力一路收購,將業務版圖擴張到華北地區,成為中國擁有分院最多、規模最大的寵物連鎖醫院,並掛牌新三板。隨後,新瑞鵬先後獲得騰訊、碧桂園創投、雪湖資本、高瓴資本等明星資本的投資。根據招股書信息,新瑞鵬用6年時間通過並購的方式擴張,旗下醫院數量從70家增長至1942家。

然而,在寵物醫療行業,盲目擴張顯然很難講出一個“好故事”。

首先,開一家寵物醫院的成本並不低,除去必要的房租水電,單是進一台普通的超聲機器,大概就需要花費10萬到20萬,如果配置高一些,醫院購入CT或核磁共振檢查的機器,一台成本就在80萬到100萬之間。除了硬性投入之外,還有推廣、引流、運營等隱形成本。無論如何,一家寵物醫院在經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回本最起碼都要2到3年。

另外,寵物醫療的管理不僅僅是需要管理好門店的營收狀況,由於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口碑時常能夠決定一家醫院的生死。

2024年2月19日,廣州愛諾百思動物醫院江南西分店高壓氧設備發生事故,事發醫院被查封,運營主體愛諾百思暫停使用所有廠家的多功能氧治療係統,並對所有分院進行拉網式安全檢查整頓。而愛諾百思便隸屬於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旗下,這起意外事故再次讓新瑞鵬站在風口浪尖,也加劇了消費者的不信任感。

醫療的特殊性也決定了集團管理層和一線工作人員對行業的理解不同,在新瑞鵬體係中,這樣的矛盾時常存在。

某二線城市新瑞鵬旗下一家中心醫院的主治醫生告訴《豹變》:“集團高層接觸不到一線工作人員和具體醫療情況,隻管下發銷售任務,不考慮實際。”每當618、雙11等大促時期,新瑞鵬集團就會給醫院下發KPI,要求直播間消費者開卡充值達標多少萬。“一個醫院,做充值促銷活動,聽著就很荒謬,但是管理層隻會考慮到賺錢問題。”這位醫生表示。

講好一個“擴張”故事的基礎是把業務先做好。據Pet Notes寵物商業研究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4月份,新瑞鵬體係門店數量降至1600家左右,減少了300多家。

上市失敗的新瑞鵬,仿佛行業中多家寵物醫院的縮影。在經曆過野蠻生長之後,寵物醫療賽道將走出一條什麽路,還需要時間來澆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