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第一大省,懸了?廣東:淡定

來源: 智穀趨勢 2024-06-15 01:12: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746 bytes)

最近,粵蘇之爭風雲再起,有網友觀察到,江蘇似乎真要超過廣東了。

今年第一季度,江蘇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020.4億元,同比增長6.2%。而廣東為31510.66億元,隻增長了4.4%。兩者的差距,已經縮小到500億左右。

如果看兩者的比例,江蘇的GDP已經達到了廣東的98.4%!

這是廣東自1989年問鼎中國經濟第一大省以來,粵蘇差距最小的時刻。

要知道,在兩者差距最大的2019年,江蘇GDP可比廣東少了9330億,這一差距去年也仍有7千多億。

有網友驚呼,難道這一次“蘇大強”這是真的要超過粵老大了?

如果你真的這麽想,就太小看廣東了。這位雄踞35年中國經濟第一大省的霸主,恐怕隻會輕輕地回你一句:

淡淡定,有錢剩。

先來說說,為什麽這幾年江蘇跟廣東的差距,會持續縮小?

過去幾年,粵蘇差距從9千多億,一路下降到7千多億。第一季度的落差,也從最高峰的1500億,縮小到500億以內,縮小了2/3。

今年一季度,全國GDP總量達29.6萬億,同比增長5.3%。而廣東同比增長隻有4.4%,顯得有些暗淡。這個增速成績不僅低於全國平均,同為經濟大省還跑輸了江蘇、山東、浙江和河南。

不過,在廣東最強的城市中,並不是每一個都增速滯後,相反,深圳、東莞的表現相當不錯。

今年一季度,在廣東四大萬億級城市裏,深圳一季度同比增速6.4%,東莞5.5%。不過,廣州增速隻有3.6%,而佛山GDP較上年同期減少0.25億元,是萬億城市中唯一出現負增長的城市。廣佛明顯拖了後腿。

這一點,在製造業表現最明顯。

廣州雖然先進製造業占比位列珠三角第三位,但高技術製造業比重低於廣東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廣州規模以上先進製造業增加值隻有0.1%,其中先進裝備製造業下降13.7%。

佛山也不太好過,作為廣東第二大工業城市,佛山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滑2.2%。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在固定資產投資、外貿領域表現更差。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2.1%,房地產投資更是直接同比下滑39.9%,可見受到樓市影響不小。

外貿方麵,深圳東莞出口繼續增長,廣州出口規模也創新高,隻有佛山處在陰霾之中,一季度出口下滑40.4%。

其中,占比最大的家電、通用機械設備出口額分別下滑3.73%和14.35%,家具、陶瓷、服飾等佛山優勢產業出口總額降幅更是到了50.77%、67.62%和76.68%。

可見,廣東一季度經濟表現不佳,主要是結構性原因,特別是受到地產、外貿的形勢影響較大。

而一季度江蘇的表現無疑更加亮眼:

GDP增量高達1618.7億,增量全國最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外貿實現進出口總值1.3萬億元,規模創曆史新高;江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08.6億元,同比增長6%。

江蘇門下十三太保也表現更加均衡,8個城市GDP增速高於全省平均6.2%,其中蘇州更是以7.9%的增速位列全省第一,領跑全國萬億城市俱樂部。隻有南京的表現,相對遜色,增速僅3.8%。

如此成績,也難怪有網友認為,今年會是“江蘇超廣東”最有希望的一年。

不過,“粵老大”霸榜35年,底蘊極為深厚,真正的實力從來都不隻體現在GDP的數據上。如果拉長時間來看,廣東依然韌性十足,且經濟發展的“含金量”更高,要遠遠超過江蘇的水平。

為什麽這麽說呢?

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GDP並不是唯一的指標,尤其是短期的GDP表現,是無法看出根本“含金量”的。

不少省份或城市,都出現過GDP一度飆升,但最終沒能持續提升,曇花一現的現象。

當然,廣東和江蘇,毫無疑問是中國最強的省份之一。也許隻有浙江,能在富裕程度上與之相提並論。

不過,從綜合實力來看,廣東顯然還超過江蘇一大截。

比如,在創稅能力上,廣東就遠遠高於江蘇。

對比兩省的國內稅收收入,可以看到,2023年廣東的國內稅收收入是2.1萬億,而江蘇的國內稅收是1.5萬億,隻有廣東的7成左右。

從“含稅率”角度來講,每創造1塊錢GDP,對應的稅收廣東大約是0.16元,而江蘇隻有0.12元。

再看個人所得稅的情況。

2023年,江蘇收了1263億元的個稅,而廣東收了2365億元,更是比江蘇多了近一倍。這說明什麽?

在差不多相當體量的GDP情況下,廣東給打工人創造了更多的收入,因此也產生了更多的個人所得稅。

這種麵向普通人的“創富能力”,廣東比江蘇高出一倍左右。

再看看“本外幣存款餘額”,也就是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資金總量。這是由央行統計的人民幣與外幣的存款總數,代表著一個地方到底有多少錢,相對不容易受到地方統計影響。

一個簡單的道理,當經濟增長時,賬麵上的錢也會變多。人往高處走,錢也總會流向最有發展潛力的地方。可見,一個地方本外幣存款餘額的多少,彰顯著它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

2023年,廣東資金總量達到了35.1萬億,江蘇隻有24.6萬億,江蘇賬麵上的資金量也隻相當於廣東的70%左右。

可見,不論是從創稅能力、創富能力、還是資金聚集能力,江蘇都還落後廣東很大一截。

從這個角度來看,廣東大可不必“慌”。

事實上,廣東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確實很少為GDP而“焦慮”,反而往往是在經濟規模上選擇“隱藏實力”。

往往是,別的省份在注水,“鼻子插蔥——裝象”,而廣東是在縮水,“扮豬吃老虎”。

就拿2023年來說吧,國家複核各城市GDP的時候,發現廣東的城市,幾乎清一色都少報了GDP。就這一年,廣州少報了915億,深圳少報了705億,再加上東莞、佛山、珠海、梅州,足足少報了2084億。

相對而言,其他省份就顯得參差不齊了。

不少人應該還記得,2018年-2019年兩年全國各省的統一整頓數據後,江蘇省規模以上工業營收和利潤總額曾被砍了近30%。第一工業大省重歸廣東。

當然,我不是說江蘇的數據一定有水分,各個城市都要重新審視自身統計數據,這也是國家核定GDP的初衷。

隻是說明,廣東人到底有多低調。

畢竟,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中國經濟第一大省,絕不是那麽容易當的。

任何一個省如果想超過廣東,看到“粵老大”身上的擔子,恐怕都要嚇得跳起來。

關於中國的財政,網上有一句話叫“六省三市養全國”,指的就是,對全國財力有淨貢獻的主要是六省三市。

這六省三市中,常年貢獻最大的就是廣東、上海和北京。2019年,來自廣東的財力淨貢獻,比江蘇高出整整一倍還多。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養老金的全國統籌,廣東也承擔了最主要的貢獻。

2023年,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共有18個省市區需要上繳資金,總數超過2439億。猜猜廣東占了多少?

1158億!

全國統籌調劑養老金預算,幾乎有半壁江山來自廣東。江蘇承擔的部分僅有177億。

所以說,如果能有經濟強省更多地分擔廣東的壓力,想必廣東人也非常樂意,這對中國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

事實上,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廣東經曆的風風雨雨,早已數不勝數。

從亞洲金融風暴,到全球金融危機、中美貿易摩擦,每一次全球的狂風暴雨,都首先傾斜到外向度最高的廣東身上。

不過,廣東也在一次次的摔打中,煉就了鳳凰涅槃的本事。打不倒它的,總會使它變得更強大。

放眼全國,廣東擁有騰訊、華為、比亞迪這些龍頭企業,都是在久經考驗的曆史進程中,發展起來的。

從上市公司的數量上看,根據第一財經的統計,截至2023年末,廣東共有874家上市公司,總市值12.52萬億,而江蘇是691家,市值6.5萬億,體量相差巨大。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此外,在全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的過程中,年輕的人口是經濟後勁的發動機,也是最稀缺的資源。在這方麵,廣東傲視群雄,占盡優勢。

在廣東1.27億的常住人口中,16-59歲的勞動人口數量8460萬,比重為66.58%,全國第一。

廣東2023年出生人口達到103萬人,連續六年成為第一生育大省,全國每10個新生兒裏,就有1個出生在廣東。

而江蘇不僅老年人口絕對數量位居全國第二,省內的南京、無錫、蘇州更是被列為全國前十“老”的城市。

如果我們把時間跨度拉長,不管是廣州、深圳還是東莞、佛山,都是在不斷的產業升級中保持經濟發展的步伐,在“騰籠換鳥”中完成低端向中端,甚至是高端的轉變。

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廣東的容錯空間更大,把握全球發展的機會也更大。

在中國經濟第一大省的爭奪上,到底是江蘇新王登基,還是廣東繼續霸榜?這個問題也許年年有人討論,但真正重要的是:

誰能率先,為中國蹚出一條新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