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6月12日,美聯儲在結束了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後公布最新利率決議,決定維持目前5.25-5.5%的聯邦基準利率不變。
美聯儲的這一決定基本與此前市場預期一致,但伴隨著同一天幾小時前公布的美國5月份消費價格指數的利好,市場對於美聯儲即將下調基準利率的預期被重新點燃。
但相比市場的樂觀預期,美聯儲在此次會議後表現出更為“鷹派”的態度。在同一天發布的美聯儲經濟展望報告中,相比一個季度前,美聯儲對於年內基準利率的預期有所上調。
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隨後進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鮑威爾也再次強調了美聯儲保持目前利率水平以及維持相對謹慎態度的原因:一個季度的利好數據並不能給美聯儲足夠的信心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隻有當經濟數據呈現出足夠的趨勢性特征,美聯儲進行下一步行動才有足夠的理由。
今年以來,美國經濟數據呈現出多變且不穩定的局麵,在上一次美聯儲貨幣政策前,通脹數據出現意外抬頭,市場對於美聯儲降息的預期隨即被打消,甚至出現了美聯儲可能重啟加息的預期,但最新的通脹數據又顯示美國經濟通脹有所降溫,與此同時,美國就業市場也呈現出更為複雜的局麵。
對於美聯儲來說,目前麵臨雙重風險:降息過快導致通脹重新抬頭、降息過慢導致損害經濟增長。美聯儲正在謹慎地就避免陷入這兩種風險在不斷進行著微調。
從當天的市場表現來看,美聯儲最新貨幣政策的公布以及對未來經濟展望的預期並沒有對市場造成巨大衝擊,在以蘋果等為代表的大盤權重股帶動下,美股三大股指依然強勢走高。2年期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在降息預期的推動下也出現明顯的跳水行情。
美聯儲維持基準利率不變 但釋放“偏鷹”信號
在12日進行的美聯儲6月份議息會議後,美聯儲公布了最新的利率決議:繼續維持目前的聯邦基準利率在5.25-5.5%的區間不變。
與4月底的上一次美聯儲議息會議相比,6月份的議息會議結束後的聲明隻改動了一處,將“向委員會設定的2%長期通脹目標缺乏進展” 改為“溫和的進展”。
同時按照每季度一更新的慣例,美聯儲還公布了未來經濟展望報告,這份報告中進一步反映了美聯儲內部對於美國經濟未來走向的預期以及相應的基準利率水平。
該報告顯示,相比3月份的上一份預計,美聯儲對於通脹的預期進一步提高,個人消費指數指數(PCE)由3月份的2.4%進一步提升至2.6%,核心PCE從2.6%提升至2.8%,基於此,美聯儲也將2024年年底的聯邦基準利率水平由4.6%提升至5.1%。
在外界最為關心的美聯儲點陣圖中,也可以看出這一趨勢,美聯儲內部成員之間的意見越來越趨於統一。大多數聯儲委員會成員認為2024年底基準利率水平依然維持在5%左右,對於更長期的基準利率水平,美聯儲內部成員的分歧則顯得較大,最鴿派的觀點認為應該降至2.5%以下,而鷹派則認為應將長期基準利率維持在接近4%的水平。
從以上信息來看,美聯儲對通脹前景依然保持謹慎樂觀,在美聯儲公布利率決議後,此前市場因為通脹數據緩解而帶來的降息預期的增長有所減弱,
通脹緩解令美聯儲降息預期重燃 9月份是最可能開始降息的時間點
在美聯儲公布利率決議的同一天的幾小時前,美國5月份消費價格指數出爐,該數據顯示,5月份消費價格環比幾乎不變,同比增長3.3%,4月份為同比增長3.4%。與此同時,美聯儲更為關注去除了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標環比增長0.2%,同比增長3.4%,這兩個數據創下了2021年以來的最低增幅,也均低於此前經濟學家的普遍預期。
消費價格指數的顯著回落,進一步釋放了通脹有所緩解的信號,同時進一步增強了外界對於美聯儲在年內宣布降息的信心。
受到以上因素的影響,12日,2年期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隨之顯著下跌。美股在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帶動下開盤即漲。
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相關利率期貨產品的定價,市場預期年內美聯儲至少降息兩次的概率上升至70%,前一天這一概率僅為52%。
近幾個月來,美國的通脹數據出現了明顯的反複跡象,在4月底進行的美聯儲上一次議息會議上,由於4月份通脹數據出現抬頭,市場被一片“通脹卷土重來”的陰霾所籠罩,降息預期大幅降低甚至消失殆盡,甚至“美聯儲是否可能在年內重啟加息”這樣的問題被重新提了出來,盡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這樣的情況不可能發生,但市場依然顯得信心不足。
但5月份的通脹數據卻又重新燃起了降息的期望,但從美聯儲的角度來說,鮑威爾之前已經多次重申,需要更多的數據作為做出降息決定的佐證,因此一個月的通脹數據回落,還不足以讓美聯儲就此進行貨幣政策轉向,就如同一次性的通脹數據抬頭,也不會讓美聯儲輕易做出重新加息的決定一樣。
在美聯儲7月份議息會議之前,隻會有一次通脹相關的數據,但到9月份的議息會議開始前,會有3份通脹數據出爐,因此市場目前普遍樂觀預計美聯儲的首次降息很有可能發生在9月份的那次議息會議上,因此屆時將有更多的數據為美聯儲做出政策決策提供依據。
目前美聯儲麵臨著降息過快或過慢的雙重風險,一方麵目前經濟數據提供的依據不足,如果過快降息導致通脹重新抬頭,將會使得通脹頑疾變得更難治理,但另一方麵如果等數據足夠充足後再做出貨幣政策調整,也許會導致經濟下滑過快,同時對就業市場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