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半年漲了1000億,攜程追上百度

來源: 市界 2024-06-03 04:08:1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938 bytes)

10年前,攜程還是一個需要百度的流量和現金照拂的小兄弟。

2015年10月22日,攜程與去哪兒網激戰正酣,時任攜程CEO梁建章與聯合CEO孫潔飛赴北京,請求李彥宏將百度名下45%的去哪兒網股份賣給攜程,攜程以25%的股權作為交換。經過兩天密談,李彥宏答應了梁建章的條件,直接將交易結果通知給了去哪兒網CEO莊辰超,讓他與攜程對接合並事宜。

10年後風水輪轉,攜程的股價悄悄跑到了百度前邊。

截止發稿前,攜程在港股市場總市值2786億港元,超過了百度的2663億港元,位列互聯網大廠第7位。從2024年年初以來,攜程集團在半年內股價上漲接近50%,漲幅也位列眾大廠之首。

業績向好的最大原因,固然來自旅遊行業的報複式消費。但梁建章也曾說過:攜程的血液裏,流淌著盈利的基因。隻會“看天吃飯”,不會令他滿意。攜程內部人士曾向「市界」談到,這位出身少年班的CEO除了堅持要替人口操心,與他共事的人會隨時被追問數據和ROI。

某OTA高管也曾對「市界」表示:攜程對全球旅遊資源的整合能力,是對手們最難複製的。2016年開始,梁建章便在收購遊輪、旅行社。“當時沒人看得懂他的意圖。但這些資源,最終內化為了攜程的供應鏈。他做時,你看不清;等你看清時,他已經做完了。”

在現金最拮據的時刻,更能看出攜程的堅持。2020年,在旅遊市場“歸零”,攜程隻能靠“BOSS直播”討生活時,梁建章也沒有甩賣國際化業務;反而逆勢抄底了一些海外旅遊平台。

因此,前述人士認為,低迷的三年中,攜程通過墊付退票費和直播,強勢鞏固了與航司、高星酒店的關係。梁建章本人亦到各國旅遊局,從高端層麵推動政策開放,並借機鎖緊了供應鏈。當市場轉入順風時,這些落子逐漸開始發揮作用,創造利潤,這些才是攜程市值上揚的根本。

01、重拾國際化

短短半年時間,攜程股價便爬升了50%,利好從何而來?出遊數據的火熱,仍是最重要的基本盤。

據攜程最新公布的2024年一季報顯示,國內酒店和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均超20%。在此基礎上,攜程一季度營收119.2億元,同比上升29%,環比上升15%;淨利潤43.1億元,同比增長27.51%。

但更具想象力的,則來自國際板塊。據財報顯示,2024年Q1攜程出境機酒預訂均超過100%,恢複到了2019年的9成以上。攜程CEO孫潔在電話會上透露,攜程國際版Trip.com一季度總收入同比增長約80%。入境遊對Trip.com的收入貢獻達20%,而Trip.com對攜程集團一季度收入的貢獻約10%,其中超70%來自亞洲市場。

過去一年,據「市界」了解,梁建章多數時間人在海外。去年,他的重心是出境遊,拜訪各國旅遊行業高層,研究產品,推動航司恢複是他的日常工作。今年,他將目標轉向入境遊,呼籲放鬆簽證條件,在電子支付、通信等層麵為外國遊客提供便利——這也與國家鼓勵入境遊、刺激旅遊消費的理念,不謀而合。

實際上,從2016、2017年攜程先後收購Skyscanner、Trip.com開始,國際化就已納入了攜程的核心層——能用英語自如交流,也是梁建章下給攜程高管的硬指標。

2018年,攜程國際業務在總業務占比還隻有10%,梁建章便給公司製定了一個頗為激進的目標:5年之內,國際業務占比要提高到40%-50%。2019年,在攜程20周年慶典上,梁建章再立flag:“攜程要用5年時間做到全球最大的國際旅遊企業。”

但疫情打斷了攜程的勢頭,2020年和2021年,攜程國際化業務的營收占比下滑到了7.1%和8%。2022年後,攜程沒有再公布國際化業務收入和占比。

▲(2020年,梁建章在天津直播。圖源/市界)

但即便是在三年出境遊低迷期,美團對攜程的威脅日盛的環境下,梁建章亦沒有放棄過出海基本盤。

2020年4月,攜程在困境下緊縮開支,宣布梁建章與孫潔零薪;高管層自願降薪、最低半薪,但同期攜程仍用1億歐元逆勢收購了歐洲在線旅遊公司Travix。到2022年末,攜程海外業務開始回血;出境機票和酒店預訂量在第4季度分別增長了200%和140%,攜程亦在此期間實現了扭虧轉盈,並淨賺14億。

2023年第三季度,攜程國際OTA平台的總預訂較2019年同期水平已增長超100%,對集團的貢獻也占到了攜程整體海外業務的一半。

今年,受益於全球化浪潮和出入境政策的積極調整,國際旅遊門檻大大降低。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免簽入境外國人198.8萬人次,同比增長266.1%。

財報電話會上,攜程管理層表示,集團的入境旅遊預訂量同比增長超4倍。其中,來自新加坡的入境遊客人數增長了10倍,馬來西亞增長了9倍,法國、西班牙和泰國均有4倍增長。

未來一段時間,攜程重新披露國際業務收入與占比的日子或已不遠。

02、卸下美團、抖音的壓力

除了旅遊基本麵數據向好,攜程得以重拾升勢,還有相當一部分原因來自於競爭對手的壓力解除。

2020年到2022年,在出境難、異地遊意外因素激增的情況下,美團在本地低價酒旅市場節節進擊,抖音又靠內容、流量攻城略地,都曾給攜程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2019年,美團酒旅的間夜量,就已超越了攜程、去哪兒、同程3個平台的間夜量總和,更在2021年超過Booking,成為間夜量排名的全球老大。彼時,在外賣地推鐵軍的攻勢下,美團將許多低星的、沒有被攜程覆蓋到的酒店和民宿,用更低的傭金,統統拉到了線上——這一邏輯被美團概括為“高頻打低頻”。

同時,美團完成這一動作,並不需要付出多大成本。與OTA平台需要不斷投放廣告獲客相比,美團的酒旅地推與外賣、到店並行,可以以逸待勞。

這曾讓攜程相當被動,彼時梁建章在受訪時,總會被問到美團的問題。他的解釋是標準的三件套:攜程與高星酒店關係穩固,利潤更厚;攜程的異地遊是更高維的競爭;攜程有國際化的想象力。

但這些都沒能攔住美團節節攀升。特別是到了2022年,據交銀國際測算,在出境遊幾乎“歸零”的背景下,美團的市占率最高從2019年的9%來到了2022年的17%。

不過隨著旅遊的國門重新打開,2023年開始,攜程與美團的先後手逐漸逆轉。某種程度上,三年的煎熬對攜程來說,也是禍福相依。

2020年3月,在先期為航司和酒店墊付了春節期間近1000億的“退票費”後,梁建章開始在“BOSS直播”裏賣力刷臉。到當年7月,攜程直播累積GMV破11億元、產品核銷率近5成、為千家高星酒店帶貨超百萬間夜。

比起GMV,這場幾個月的直播對攜程更長久的意義還在於:在困難、迷茫時期給了客戶信心,並極大地鞏固了攜程與酒旅、航司、旅遊目的地之間的同盟關係。直播期間,梁建章走訪了各地政府,也拉近了不少旅遊資源。他在直播中樂不可支的cosplay,頗具娛樂性、親和力的表演,也增加了公眾對於攜程品牌和他本人的好感度。

更多的影響,是在2023年後才逐步顯現的。數據顯示:2023年,隨著旅遊重心、利潤開始轉向異地遊,美團的本地腰部、尾部商家仍占營業額的90%以上,高星酒店的間夜量不足10%;攜程也從美團手裏,搶回了約3%的市場份額。

卸下美團的重擔後,進入2023年,人們對於酒旅新勢力的討論逐漸轉向抖音。2023年7月,抖音更將“酒店旅遊”升級為與到店業務平行的部門。

不過,抖音雖然攻勢淩厲,給攜程造成的壓力,實際上要比美團小得多。據交銀國際統計:從2022年到2024年,抖音酒旅的市占率艱難地從2%推進到了4%。

原因在於,抖音的電商、到店業務雖然一騎絕塵,但客單價低,十幾秒的短視頻便可促成衝動消費。而動輒千元以上的酒旅,是一條決策成本更為複雜的路徑。

某酒店行業人士向「市界」透露,抖音曾全力邀請萬豪、希爾頓等豪門來抖音開設旗艦店,並答應給予巨量扶持、傭金優惠,以抬高抖音的本地生活GMV。但考慮到抖音的低核銷率,萬豪沒有理會抖音的邀請,希爾頓雖然象征性地開設了直播號,但售賣的主要是餐飲商品。

此外,抖音酒旅還存在比較嚴重的頭部集中問題。國金證券的一組數據顯示:從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抖音酒旅前10%的頭部商家,占據了近6成的訂單,這個數字在美團隻有35%。

初戰折戟,抖音也在試圖改變打法。去年11月,商業化銷售團隊負責人蒲燕子接手了抖音本地生活。據多方報道,她更加重視廣告收入,以及內容引流和商業化變現。未來,集團應不會放任抖音酒旅再頻繁調用撒幣大法。

03、還未度過“中年危機”

困守三年,看似用“無為而治”的方法抵禦了美團、抖音的進擊,這也側麵證明了,酒旅行業還是一個非常吃資源、吃服務的行業。此外,據前述酒旅從業者表示,過去兩年在後疫情時期,酒旅的渠道集中度沒有被衝散,反而是提高了。

“高星酒店利潤豐厚,但這也是最難伺候的一群人,最看重品質、服務。一方麵,高星酒店一直在努力用會員製,將客戶聚攏在自己手裏。OTA平台如果不能帶來穩定客流,酒店就不會釋放資源,供應鏈很難撬動。”

而攜程除了先發優勢之外,穩定的客房資源、人工客服,企業內部OA、費控和財務報銷係統,也都是高淨值商旅客戶更為看重的方麵。

據「市界」了解,抖音酒旅在2023年快速起量時,曾有不少終端商戶、旅行社、MCN等“中間商”角色瘋狂湧入。而抖音也提供了更低水平的傭金;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流量補貼、貨品補貼、抖音熱點位、商城及搜索資源等等,以讓商家觸達更多用戶。

但在流量的推波助瀾下,抖音酒旅的增長並未達到外界預期,也最終沒能撬動高星酒店的批量入駐。從去年12月的數據來看,抖音團購住宿銷量TOP10榜單,如家、漢庭等經濟型酒店占了8家,剩下2家為中高端類型,高端酒店則難覓蹤跡。

同樣的事件,也曾發生在美團身上。2021年前後,市場也曾出現過美團向高星酒店代理商挖掘間夜,在平台售賣的現象。但當直銷轉成外包後,有遊客到店後發現房間不翼而飛,卻難以維權,進而影響了體驗。

因此,短期內高星酒店雖然會將抖音、小紅書作為展示和種草平台,但還很難用於交易平台。

凡此種種,在被美團、抖音等勁敵衝擊數年後,梁建章最在意的攜程利潤率仍然穩固。

2018年-2022年,攜程的毛利率分別為79.58%、79.33%、77.99%、77.04%、77.48%。到2023年前三季度,則達到了82.03%。雖然第四季度,毛利率回落至80.5%,但本季度,毛利率再度增長至81.2%。

但在外界看來,攜程的這場攻防戰,畢竟贏得不夠主動和“漂亮”。此外,坐擁高毛利,在攜程上訂閱產品,用戶一不留神就會被各種搭售產品“套路”,對攜程產品需要優化的質疑一直不絕於耳。

況且,抖音和小紅書鮮活有趣的“種草”模式,始終代表著酒旅行業的下一程可能。而攜程的自營產品,固然在當下能代表服務標準,但對年輕用戶越來越趨向多樣化的個性需求,仍舊難以滿足。

在新興內容平台的環伺之下,攜程能否讓自己“年輕”起來,為消費者定製更具個性化、新鮮感的旅遊路線和解決方案,依舊是不小的挑戰。

AI會是攜程的答案嗎?今年7月,攜程推出了垂直大模型“攜程問道”、AI旅行助手TripGenie,將其作為組件,應用到了包括搜索、推薦、質量檢查、客戶服務、產品運營在內的多個環節。另外,對於養了1萬多名客服的攜程來說,如果AI能夠更多替代人工,無疑也會大大降低攜程的運營成本。

為此,攜程投入不菲:據財報顯示,2023年攜程產品研發費用為121億元,同比增長45%,約占淨營業收入的近三成。近日,孫潔透露:目前AI輔助可為攜程客服日均節約10000+小時工作時間,相當於解放超1000名人力。

不過短期內,比起各大廠紛紛大幹快商大模型賭明天,攜程應該不會敢輕易用AI取代高淨值人士最在意的快捷客服——攜程目前能提供超過20種語言的“秒接”服務,這樣的護城河,非對手一朝一夕間可以複製。

但創立超過20年之久,攜程畢竟已到中年。麵對生力軍的進擊,除了供應鏈、利潤優勢,攜程還需要向市場展現出更具生命力的創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