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視頻,一個小女孩在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學會了可以一輩子不用上班!
她把人生分為7-22歲,23-50歲,50歲之後三個階段:
7-22歲這15年有父母供著我們,啥也不用幹,如果每年補課費3萬,這部分別補課了,拿出來1萬去交養老保險,交夠15年,這樣就有退休金了,50歲之後的事解決了。
每年另外2萬拿出來存著,這樣15年就存了30萬,期間還有些利息,大概能湊40萬。
這40萬負責23-50歲這27年的開銷,大概每個月是1233元,如果這些錢夠吃,那麽一輩子不用上班了。
我想說一句,真是邏輯鬼才啊。
但補充一句,等你長大了50歲能不能退休還不一定呢。
另外,一個月1000多塊大概在有房子的情況下隻能滿足低欲望的生活,要想過的有品質可是不容易。
當然按照這個思路,現在一個人啟動養老計劃貌似55萬左右就夠了,所以這些錢真的就夠躺平了麽?要不要考慮通貨膨脹?
保險一點,再多一點備用金,因為通脹是和經濟發展的速度是有關係的,經濟發展降速之後,物價上漲的速度會變慢,當然總的來說隨著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還會提高,但絕對不會像之前那麽多了。
現下越來越能想通這一切的年輕人或者中年人開啟了“躺平”模式。
這些年,“躺平”(不等於擺爛)這個字被提到的越來越多,核心還是整體的大機會在變少。
就像前幾天董總接受采訪的時候說,如果我35歲被辭了我會選擇創業,但現實情況是,當下創業盡量不要去搞大投資的事情。
錢是越來越值錢的,也沒有之前那麽容易掙了,做啥事的時候盡量多思考一下如果失敗了,自己能否承擔相應的結果。
“躺平”不僅生活是這樣,股市何嚐不是如此。
昨天還聊說電風扇行情呢,今天電風扇直接插座給拔了,本來想著能不能升高度,結果早上量一出來,龍頭直接摁到,空間直接打了折扣。
技術麵上,指數依然處於3090上方的震蕩區間,小級別30,60分鍾都走出了背離,小級別如果修複能否轉為日線的強勢還需要看量能,20日線的壓力依然比較明顯,沒量是拉不上去的。
昨天漲停,今天跌停,情緒沒上升反而再度轉弱,商業航天接替了電力成為新熱點。
遊資也好,量化也罷,和機構達成了互不接盤協議,管你是啥題材,主打的就是看誰跑得快。
今天這個成交量,看起來大家都是立足長遠了,都聽勸去做耐心的資本了,100年不許變。
散戶雖然羨慕大西洋彼岸的納納,但是苦於已經沒得選擇,現在也隻能跟著躺平了。
然後默默地來一句,你有英偉達,我有長江電大神華,誰還不是人生贏家?